董文浩,黎瑛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地方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
——以江西A大学为例
董文浩,黎瑛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教师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关键,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优秀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江西A大学在地方农林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可以为其他地方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农林院校;师资队伍;SWOT分析法
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1]高校要发展,必须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置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师资队伍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站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社会向包括农林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抛出的一个问题。
地方农林院校在办学和发展中具有自身特色。首先,在办学层次上,地方农林院校大多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次,在人才培养上,地方农林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毕业生以面向就业为主;最后,在服务面向上,地方农林院校与国家重点院校不同,主要是面向地方招生,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2]。江西A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办学水平定位上,江西A大学力争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特色学科省内一流;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在服务面向上,立足江西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全国,为国家和江西经济建设服务,重点为江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由此来看,江西A大学基本上具备地方农林院校的特征,以它为案例对地方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整体师资队伍结构
1.生师比
生师比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能反映一所高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的相对多少。教育部规定我国农林院校生师比基本指标为18∶1。江西A大学的生师比为21.17∶1,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指标。
2.职称情况
教师职称结构是考核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的职称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质量。由图1可知江西A大学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正高占12.23%、副高占41.26%、其它职称占46.51%。
图1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图
3.学历结构
学历反应了教师受教育的程度,是体现教师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学历结构方面来看(图2),江西A大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3.62%,硕士为48.52%,其它学历为17.8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2.13%,远远高于其它学历教师。
图2 专任教师学历比例图
4.年龄状况
有研究表明,个体创新活动的最佳年龄为37岁左右,取得学术成果的最佳年龄区为 31~45 岁,高校教师的最佳工作年龄区是 31~55 岁[3]。通过图3可以看出,江西A大学专任教师中,教师年龄在30岁及以下所占比例为3.94%,31~35岁为20.48%,36~40岁为30.56%,41~45岁为19.93%,46~50岁为12.16%,51~55岁为10.62%,56~60岁为1.97%,61岁及以上为0.33%。由此可见,江西A大学教职工年龄结构呈纺锤形,以31~55岁教师为主,占整体比例的93.76%。其中55岁以下副高职称人数占副高职称总数的比例为97.23%,55岁以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2.56%。
图3 教师年龄区间比例分布图
(二)学校教学单位职称和学历结构
教学单位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实施者。江西A大学每个学院(部)的师资结构也不尽相同。
1.职称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江西A大学17个教学单位(独立学院除外)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最高的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4.77%),最低的是继续教育学院为(0%),极差为24.77%;教授职称教师比例超过15%的有四个学院,低于5%的有三个学院;农林类院系教授职称教师比例普遍偏高,而人文社科类院系普遍偏低。
2.学历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江西A大学17个教学单位(独立学院除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的院系为60.55%,最低的为0%,极差为60.55%;比例高于40%的有5个学院,低于20%的有6个学院;比例偏高的学院其学科设置基本上都是与第一产业息息相关,比例偏低学院(部)则更侧重于文科性质。
图4 各二级学院(部)具有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图
图5 各二级单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图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分析(S)
1.办学传统悠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理念
江西A大学已有110余年的办学历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历史上就出现过“半工半读”、“教学、科研、劳动三结合”之类的教学模式。这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如今除了进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很多教师也是将课堂搬到实验室中,搬到校园中,搬到农田中。这样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直观体验,既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2.学缘关系多元化
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是影响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西A大学出身外校的教师占整体教师的70%左右,学缘结构比较多元,趋于合理。合理的学缘结构首先能够防止“近亲繁衍”。不同学缘的教师之间相互“碰撞”,能够促进学术的自由和教师思维的开化,同时也会间接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改善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有利于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教师队伍成员毕业于不同的高校,掌握了不同学科、不同层面教育的专业知识,因而具有多种治学思路和多样性的教学特色[4]。
3.区域优势
该校是江西省内唯一的一所农业大学。首先,物以稀为贵,学校对于农业人才的引进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其次,可以申请到国家,尤其是省内的许多科研项目,由此产生的大量的科研成果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后续人才的引进起“筑巢引凤”之功效。另外大量的课题、基金可以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综合实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师资质量。
4.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和沉淀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气。良好的校风对外能树立学校的形象,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进而形成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对学校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5]。江西A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干部作风正派、雷厉风行;教师爱岗敬业、虚心涵泳、寓教于乐;学子人人向学、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无形的资产,对优秀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劣势分析(W)
1.生师比较大
江西A大学生师比为21.17∶1,高于教育部所规定的农林院校18∶1的基本指标,而且同我国高水平的农林院校相比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生师比过高,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一方面,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及进行研究创造的机会就会减少,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2.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江西A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就正高、副高职称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来讲,分别为12.23%和41.26%。这同我国高水平的农林院校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中国农业大学正高、副高所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6.46%和51.34%。就专任教师学历来讲,同我国高水平农业院校同样有较大的差距。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数量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数量不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科学
教育经费是高校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支持,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绩效。据不完全统计,江西A大学每年用于“人头费”的支出占整体经费支出的70%。人员经费比例过高反映了教育经费相对紧张。教育事业费多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福利等这类刚性较大的项目,不利于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6]。
4.院系间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师资是一所学校或一个院系办学的最根本的保障,也是其办学水平高低的直观表现。江西A大学共有17个教学单位(独立学院除外),学院(部)间师资队伍结构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个学院(部)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反过来又会影响师资的发展和引进。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机会分析(O)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林院校大力扶持,如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江西A大学身处其列。将农业教育发展提到国家层面上,有利于激发农林院校的活力,促进农林人才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的发展。另外,加大对农林院校的扶持,提升农林院校教师待遇和农林院校教师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校从教,对农林院校人才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2.区域发展的推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首先为区域间人才交流提供了平台。该校曾多次举办类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人才尤其是农林人才的交流,无形间为该校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其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涉及门类广、产业全,向社会抛出了许多课题。由于江西A大学为该区域唯一的农业大学,承担涉农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课题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其教学和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层次加深
江西A大学同许多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了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使得学校教育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既重视“传道”又重视“授业”,对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出了要求。此外,通过合作,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应邀对学生进行指导,无形中壮大了教师队伍,变相促进了师资结构的优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威胁分析(T)
1.社会观念的威胁
农业为国家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视。但是即便如此,社会上对农业的认知仍存在偏见。认为从事农业比较脏、乱、累,对其认同感较低,导致农林院校教师地位同其他院校相比稍显逊色。另外,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农林院校在招生数量和质量上也存有很大隐患。农民子弟一心想走出农村,而城市的孩子更不会“自掉身价”,因此,农林院校在招生中处于左右尴尬的境地。在这样的招生环境中,不仅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农林院校招生人数的减少和质量降低无疑对后续师资的培养造成了隐患。
2.学校排名下降的威胁
学校排名是反映一所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校友会全国高校排名来看,江西A大学近两年排名都在200名开外。2010年以来,江西A大学的最高排名为163名。排名的总体下滑渲染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为学校师资的引进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使其不断优化?我们可以通过SWOT矩阵来进行分析(图6)。
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种经营战略WT防御型战略
图6 SWOT矩阵战略图[7]
(一)SO增长型战略——发挥优势,把握机遇
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理念,使优良的校风更加浓郁。良好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还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农林院校教师有着更清晰的感官体验,促进教师知识理论体系的形成。浓郁的优良校风,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能够专心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另外,久而久之,必然会令许多优秀人才心向往之,从而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
发挥区域优势,打造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为省内唯一的农业大学,江西A大学除加强优秀农业人才引进之外,还要争取承担适量的科研项目,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契机,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质量。
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是建立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而是校企双方应通过共建共享科研创新与实训基地,打造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共研科技创新和服务项目,共建专业和课程等形式,以丰富校企合作内涵[8]。就教师而言,到企业中兼职,进行实践锻炼,可以使理论和实践无缝衔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企业也可以安排优秀的人才客串教师,变相地壮大了学校教师队伍,同时还加强了学校的实践教学。
(二)WO扭转型战略——利运机会,扭转劣势
充分利用各种交流与合作平台,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学术会议和学习锻炼,促进其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学校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基金项目的功能,使教师在研究课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术地位。对于资历尚浅的教师,学校应提供部分校级课题。
充分利用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扶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入,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首先,加强农林等优势学科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次,要注意各院系师资队伍结构的均衡,防止院系之间“两极分化”严重。对一些师资队伍羸弱的院系,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使各院系教师队伍相对均衡。另外,在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在硬件方面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或加快研究的进度。同时优越的硬件设施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校工作,对师资结构较弱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ST多种经营战略——利用优势,规避威胁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乐学。加强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让其意识到基层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举办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农业调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学生深入基层就业意识的形成。学生肯吃苦、爱学习,无疑会增加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教学热情。另外,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取得成功,能够改变人们对传统农业的看法,改善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偏见,提高农业院校教师的地位,从而更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林院校整体排名的下滑是对农林院校的一种威胁。学校应加强校风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另外,充分运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四)WT防御型战略——克服劣势,规避威胁
学校应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在自身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如为博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学术环境,使其毕业后能够完全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学校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大力扶持,提高学校教师学习经费的投入。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引进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支持,扩大招聘渠道,千方百计觅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各院系之间也要注意师资的平衡,尤其是弱势院系更要注意师资的引进。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会使学校无论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还是在文化传承方面都会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进而克服社会观念和排名下降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办学经费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经费支出结构对学校的发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江西A大学尽管有70%的经费支出用于“人头费”,但并不是全部用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用作他用。学校要设法解决这一费用问题,摒弃这一巨大经济负担,比如,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解决或申请下拨更多的办学经费,减轻这一经济压力。这样学校就会有更多经费用于发展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校任教,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大学之良窳,几全系于师资与设备之充实与否,而师资为尤要。”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冗杂的战略规划,地方农林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发展的契机,从而克服自身的劣势,规避预见的威胁,引导师资队伍趋向科学、合理,使得大学成为优秀人才培养的生生不息之地。
[1]许迈进.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办学功能与要素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7.
[2]王志刚.地方农林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20-21.
[3]程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问题讨论述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4):40-45.
[4]张广义.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优化[N].光明日报,(2003-09-05).
[5]宁耀,等.学校精神及其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78-81.
[6]李振宇,彭从兵,袁连生.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差异[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30-36.
[7]徐丹.我国开放大学发展开放教育的SWOT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1(4):47-52.
[8]张庆海,邬靖坤.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在我院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65-466.
[9]王传贵,张双燕,赵东.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发展思考——基于SWOT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5(3):39-44.
[10]刘莉萍,陈文盛,毛丽玉.基于SWOT分析的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10):4695-4697.
(责任编辑:胡必强)
The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n Lo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Taking Jiangxi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NG Wen-hao, LI Y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eachers are the mainstay of university, guaranteeing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role of a core element. This paper takes A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 typi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SWOT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it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s reference for lo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Teachers Team; SWOT Analysis
2016-11-30
董文浩,男,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黎瑛,女,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中国文化。
G451
B
1009-1173(2017)01-00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