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31 09:26郭海刚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郭海刚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制定出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最大化地挖掘出学生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递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054-02

在开展实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在教学中以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则会导致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老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而有的学生则不满足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无论哪种情况产生,都会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结合新课改所提出的个性化教育要求,针对学生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一、素质分层

在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时,体育老师需要对每名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解。体育老师要改变体育教学按性别、身高来进行队列划分的传统。将学生按不同的身体素质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小组。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及內容,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调整。比如,有学生自身耐力较好,但速度却达到不要求,有的学生在进行掷投时能够很远,但其臂力未必很好。有的同学虽然能够在跳远中取得好成绩,但其动作要求并不规范。因此,体育老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体能素质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生进行小组调整。比如,在开展蹲距式跳远教学时,如果老师发现某名学生在没有掌握规范动作就能够跳得很远时,可以将其调整到其他小组层级当中,重点对其跳远规范动作进行指导并练习规范动作。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成绩评测过程中,这名学生应该与A层学生一起进行测评。通过这样的素质分层模式,可以方便老师制定相应的教学与指导方案,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著名学者维果斯基所指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展体育活动与练习,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开展弹跳摸高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高度让学生进行练习,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小组练习,让学生能够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信心。经过练习后已经能够较好掌握其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将其调整到高层次小组中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一种递进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而且也让整个练习带有相应的娱乐性。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目标分层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来完成体育选择。老师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项分组,并以一学期为教学时间进行分组教学。体育老师需要仔细记录学生的考勤情况,同时要根据不同班级在各小组中的情况选出小组长,让其认真负责本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考勤。同时,老师需要对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所掌握的体育技能进行了解,协助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潜能进行评估,方便后续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进行田径教学设计时,可以划分出障碍跑、越野跑、拉力跑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分层练习。老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将掌握技巧较快的学生与掌握较慢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促进,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以这样的体育运动氛围,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而且在多元化的跑步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摆脱单一的跑步练习,这样既丰富了小学体育跑步训练内容,又增强了小学生参与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在小组成员的相互鼓励下,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跑步技巧,培养了小学生的协作意识及能力。

三、施教分层

在此环节的分层中,需要体育老师将统一教学、小组指导以及个别指导进行联合施教。坚持素质教育原则,有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通过施教分层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施教过程中,老师需要认真进行技能动作的示范,并制定出适合于小学生练习的方法,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体育练习目标。施教分层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最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其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运动技能。老师还可以协助学生一起去组织比赛,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运动。比如,体质较差的学生也许具有非常强的组织安排能力,老师可以安排其做比赛的工作组织,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工作机会。再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活动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安排已经掌握此项运动技能的同学进行示范,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其他同学对体育活动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老师去更好地发挥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运动潜能。

在实际开展体育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让不同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每一次训练所带来的进步与成就感,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比如,老师在进行跳远项目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跳远技能进行分析,并设定各分层的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速地对跳远技能进行掌握。对于本身运动体能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其掌握好起跳以及助跑动作,有针对性地对其腾空动作的协调性进行讲解,让这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收腹以及伸腿动作的协调,可以有效提升跳远的距离。对身体综合素质以及肢体协调性不强的学生而言,老师则需要对每一个跳远运动中的每一个分动作进行讲解,并耐心地将每一个动作细节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完成。对于综合素质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降低要求,让其先掌握基本动作,在后续的练习指导中完成其跳远成绩的提升。这种专项技能的学习,需要与学生的个体能力进行联系,老师不应该对所有学生制定统一标准,而需要结合课程考核标准为学生设计一个分层递进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分层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

四、分层评价

在开展分层评价过程中,老师主要是从学生的进步情况来进行评价,并非单一的从学生的评测成绩来进行评价。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可以给予不同学生极大的鼓励与信心,让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老师的肯定,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测评成绩以及所取得的进步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要协助学生分析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老师指导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同时需要鼓励其向高等层次学习小组靠拢,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对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对该层次小组学生制定更高的测评要求,并鼓励其加强练习,向参与校际比赛靠拢。通过分层评价模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模式,需要老师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动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在整个分层递进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为其以后的体育活动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旺灵.融游戏于体育 提高学生体育素质[J].现代阅读,2013,(3).

[2]吴小琴.评价小学体育课标准的五大要素[J].中学课程辅导,2016,(15).

[3]王殿峰.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J].小学教学参考,2016,(33).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