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的有效研究

2017-05-31 17:40孙喜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口算能力培养方式小学数学

孙喜英

【摘要】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93-02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仅仅是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认为的“粗心大意”所造成的吗?当然不仅如此。那么,应该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水平呢?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理。比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浩过生日,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做客,他为好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第一盒里有9根棒棒糖,第二盒里有7根棒棒糖,请问小浩一共准备了多少根棒棒糖?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喜欢的食物引入新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扳着手指头数,有的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7根棒棒糖中抽出一根放到另外一个盒子中,这样很快就能知道棒棒糖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很直观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这样他们再遇到类似的口算题时便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且在之后学习“二十以上的进位加法”“双位数进位加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二、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避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特别是运用竞赛和自我竞赛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赛一赛速度和正确率,赛一赛运算方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抢答、个人赛、小组赛、接力赛等。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口算训练,那么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口算能力也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

三、小学数学理解算理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将口算的速度快速提升,并且还能够逐步改善口算的效率,就应该将数学口算的内容融合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现实的生活与数学问题的情景进行全面的融合,并且,研究出相对应的合理算法。比如,在学习数字8的加法过程中,首先可以按照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相关环节的引入,教师可以将之前准备好的课件进行逐渐的渗透,小松鼠要请客,他为小兔子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个盒子中有8瓶牛奶,第二个盒子中有9瓶牛奶,那么就请问,小松鼠为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呢?小朋友可以帮小松鼠看一看总共有多少瓶牛奶呢?在数学口算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动物类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口算的计算兴趣,还会将自己的思维有效地融合到课程的讲授内容中。在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的空间下,进行最终结果的解答。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问题的升华,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就凑成十,然后再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一共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从讨论思考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师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材内容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相关的印象,这种数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展现,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熟练的掌握程度,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年级,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等各个环节,使口算训练形式多样化、练习题目层次化,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练习的机会,有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口算重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算理,还要使他们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兰霞.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73.

[2]张秀丽.谈情境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03:95.

[3]王素芹.浅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26.

猜你喜欢
口算能力培养方式小学数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