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杰
摘要:语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达给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程度的逐渐提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语言艺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36-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理解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工作、与教育对象互动的主要媒介。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教育水平的逐步完善,中学生对教育者语言艺术的掌握及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缺乏表达技巧或表达不充分,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育者必须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深刻内涵。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内涵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是指教育者依据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来对中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1],把有正确导向的思想信息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传递给中学生,使之从中受到教育,端正态度。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力度相较以前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某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其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语言表达缺乏必要的严肃性
当前,新型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所以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平易近人、委婉的话语来与中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做到不刺激学生,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根本不当一回事,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对教育者也缺乏尊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其中一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这就使得教育者在与他们进行交流过程中在言语方面不敢太过严肃,生怕因自己的不当话语刺激到学生,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语言表达缺乏交流和亲和力
有些教育者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采取以往灌输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自己放置于主导地位,遵循过去陈旧的“我教你学”的教学理念,没有认识到互教互学的重要性,忽视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教育内容的状态,因此出现了“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为师生互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变得和谐融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同时,在我国的部分中学,教育者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来要求中学生服从安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从表面上看,教育者显得威信很高,但实际上,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很反感,甚至有部分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与教育者对着干。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适得其反。所以,教育者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命令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一定要注重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老师特别亲切、慈祥,这样教育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
(三)语言表达缺乏真诚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教育工作,部分教育者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这就使得这些教育者的工作态度不太认真,也不负责任,当然行动力也不会太强。中学生对该教育者的信赖度不高,教育者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尊严也会受损。如果教育者无法做到与学生坦诚相待,久而久之双方就会变得更加陌生,甚至没有可供交流的共同语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真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流溝通的基础,是二者进行情感表达的一个平台,教育者和中学生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策.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5):40+42.
[2]刘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提升路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44-45.
[3]王爱武.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J].中国轻工教育,2010(6):40-41.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