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晖+杜芳莉+金文
摘 要:以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紧跟经济社会变革与人才发展的步伐,合理调整专业方向和结构,积极探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出地方经济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70-02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出,将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陈宝生部长的讲话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区域发展所需的建设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为指导思想,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专业建设思路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一线人员。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和陕西是能源大省的实际,西安航空学院能动专业主要培养市政供热和“煤改清”方面的动手操作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提出了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立足西安、面向陕西、服务西北,以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校企(行业协会)合作为依托,建立“学校主导、二级学院主体、企(行业协会)业融入”的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为了将能动专业打造成学校甚至陕西省一流专业,该专业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努力打造能动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样板工程,创建能源与动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按照“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学校主导、二级学院主体、企业(行业协会)融入”的合作专业建设机制,完善“三线并行,双层深入” 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能源动力工作过程素质核心、能力本位和创新思维的“三元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三头并进”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系统、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校企(行业协会)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对接行业需求,明确专业方向。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能源动力行业正在进行优化和升级。对于西安航空学院能动专业来说,就是坚守傳统优势方向——市政供热,探索新能源方向,培养市政供热和新能源方向的高级技能人才。
2.深化“学校主导、二级学院主体、企业(行业协会)融入”的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以学校的定位和要求为主导思想,在能源与建筑学院内部组建能动专业建设小组,深化专业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关系,使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共同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能动专业。
3.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经过广泛的调研及研讨,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出“三并行两培养、双层深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能动专业打造成能源动力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样板工程。
4.构建基于能源动力工作过程素质核心、能力本位和创新思维的“三元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三元一体”的课程群建设方案指的是“知识教授”、“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一体化。
5.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三头并进”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跟随学生培养目标,建设讲授知识型、动手能力强的校企合作型和科研型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适应“三元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需求。
6.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以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SPOC建设为抓手,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7.深化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争取新的教学成果。
三、专业建设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我国能源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985、211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研发、设计等方面高端人才,高职高专培养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蓝领工人,而鲜有学校培养高新技术应用方向的人才。因此,在构架专业群的同时,结合能源和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特点,积极探索专业群平台上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广泛的调研及研讨,以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三并行两培养”、“双层深入”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此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三并行两培养”即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岗位证书三条线同步发展,在培养方案制订上突出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岗位技能工种培训与鉴定纳入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双层深入”即校内实验、校外实习两个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适应能力,使“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得以保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专业群平台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通过学科基础知识培育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利用各专业的针对性强化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促使在专业群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互补、能力融合。
(二)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校政策为指引,积极联系能源与建筑类高层次人才,做好学校和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桥梁。
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或行业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学术和技术交流。积极推动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教学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鼓励能动专业教师进行各类进修和培训,积极推动“老带新”工作,通过互派互培、外引内培、名校访学进修、下企业锻炼等途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三头并进”的师资队伍。随着学校定位和学生培养目标确定,把教师分为三类: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校企合作的教师和以科研为为主的教师。
(三)实验室建设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根据学校定位、能源动力行业人才需求,探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积极与企业深化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四)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现代社会已进入国际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课程适应时代发展,因此需要对大学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
紧盯能源和建筑行业发展,调查行业人才需求和要求,以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SPOC建设为抓手,兼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需求,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进行课程建设。
(五)应用型教材建设
教材服务于教学,同时又是教学成果的体现形式之一,因此教材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传统教材是在精英型、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思维定式下编写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讲述面面俱到,而忽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需求是传统教材的普遍特征[2]。而应用型本科则需要与之对应的应用型教材。
(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按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结合学院专业情况,积极寻找对口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实施“双带头人”指导建设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确定校企合作教学计划,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更好的适用于企业需要,服务于企业发展;同时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安排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在企业实际锻炼中发现问题、获得研究信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七)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更应该成为创新的摇篮。
1.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2.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等,开设《创新方法训练》等创新课程。
3.提升学生创新的动力。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应用。
4.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对于“以科研为主的教师”,鼓励其开设科技创新课,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科研中,锻炼学生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技能。
5.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开设STEAM课程等。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四个投入有关,即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领导在教学工作上的精力投入、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精力投入、学生在学习上的精力投入。教学经费的投入与国家的教育经费下拨及地方政府的扶持等因素有关,而其他三个的投入则取决于三者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条件就是要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可以从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高。
(二)利用学科竞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学科竞赛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协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增强自信,培养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校内、行业、国家等各种级别的学科竞赛,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学监控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对教与学的主体行为和互动过程实施科学严格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真正将听课制度落到实处。听课制度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高校里已普遍实施,主要表现为领导和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听课次数。在实施过程中,将听课情况作为岗位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院系成立教学质量督察小组,分析听课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与有关教师沟通,并提出改进意见。学院将听课制度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评优的依据之一。
2.重视学生评教。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学生的评价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情况细化,学生根根据相应条目对教师打分,并进行汇总分析,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意识到具体哪方面不足,以便进行改善。
3.重视教师评学。教师因直接面对学生教学,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况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评学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反馈至教学管理部门,让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将评学信息反馈至学生工作部门,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
结语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提出“匠人精神”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思路,这些无不要求高等教育去适应经济新常态、去培养具有匠人精神的人才、去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如何跟随国家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方向,是提高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在新形势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要关注人才市场行情,根据市场所需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制订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顺应行业的“匠人精神”要求,从而培养出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2-69.
[2] 童宁.大众化教育时代应用型教材建设研究[J].出版广角,2013,(13):64-65.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