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017-05-31 02:19张建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导入提问语文课堂

张建平

[摘 要]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既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又能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导入环节链接生活、提问环节贴近生活、活动环节走进生活、教学语言回归生活,引领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导入;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1-0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这就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而语文教学更不可能离开生活,它无时无处不存在于生活之中。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指出:“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可见,语文教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学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变成学生积极、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究的、开放的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一、课堂导入,链接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的导入犹如优美乐章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文本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这样导入新课,更容易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你们家是否买过彩票?是否中过奖?中奖时你们家人表现怎样?如果没有中过奖,那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买彩票中了你梦寐以求的大奖,你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你描述一下当时你的动作、神态、语言。”接着出示说话练习:“当我听到自己买的彩票中了大奖,我 。”学生交流。“同学们对中大奖都很兴奋,我们课文中的小作者在中彩那天也和你们一样,可他父亲的态度却跟大家截然相反。”然后,我做了总结,并补充板书课题《中彩那天》。如此生活化的导入,将课堂与生活有机地链接起来,使学生深深感到:噢,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呀!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渐树立和生活对话的意识,深入文本积极思考。

二、课堂提问,贴近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大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当读到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我提问:“你们有过钓鱼的经历吗?如果你就是汤姆,舍得把这条大鱼放掉吗?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一连串的问题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架起了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文本中的生活素材,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不但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而且认识到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通。

三、课堂活动,走进生活

语文是生活的产物。文本描述的、记叙的、阐述的内容,哪一样可以离开生活?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内容直接来自生活,有的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指导学生细心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不仅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还能使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学语文,必须联系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懂得运用语文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才能产生浓厚兴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感悟、体验。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学生将三个人的对话、动作、神情等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淋漓尽致的表演将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人物形象一下子在学生的心中丰满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又如,学习《麋鹿》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你想做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吗?当一般的解说员,要能解说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当高级讲解员,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能从容应对参观者提出的有关麋鹿的问题。大家不妨试一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优秀的解说员。”课堂练说,学生主动积极。这样不仅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麋鹿是珍贵的动物,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而且还使他们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淀。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将课文以不同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乐于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课堂语言,回归生活

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舞台,成为师生生命成长和精神成长的乐园,这是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的前提。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堂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发出熊熊的火焰。”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生读课文。这个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再如,一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教《镇定的女主人》时,他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一个学生讲“慌张”。教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这位教师幽默地说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个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这个学生举手举得特别积极。到最后抽读课文时,这位教师还特意指名:“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那小女孩兴奋极了,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课堂上,教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焦灼的心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课堂作业,走向生活

语文课新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作为语文教学内容延伸与巩固的作业,不应也不能拘泥于课文内容。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生活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学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可要求学生课外进行一次物候观测,做好记录,再写出相关文章。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操作、用脑子去思考,不仅理解知识、学会合作,锻炼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将生活融入作业,这样通过作业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体味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语文的范围。生活是最有灵性的课堂,是一切情绪、感觉的源泉。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要借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使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导入提问语文课堂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