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桂
在中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丘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现代,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全体国民的道德教育,并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初中学生都处在特殊年龄阶段,精力充沛,追求时尚,兴趣广泛,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行为的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特别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了隔代溺爱,严重缺失父母的言传身教,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那些消极、萎靡,甚至反动的信息自然对中学生道德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就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德育工作进行得更有效?作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形成全校共识,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中
学校成立德育教育领导班子,由专人负责抓,学校在各项工作环节中,都应该考虑德育的元素,生动的、有机的、全面的渗透德育育人理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的工作实效。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人员,全校师生要共同参与;学校无小事,事事有德育,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德育培养,使学生具备各方面优良的品德和修养。每所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及地方特点制订校本教材,具体指导学生行为。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性格、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帮助和进步。
二、打造育人环境,在校园环境氛围中渗透德育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那么,如何使德育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呢?实践证明,德育工作要收到事半功倍、潜移默化的效果,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但忘得也很快。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育人环境,发掘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进行德育熏陶,如校旗、校徽、校训的内涵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目标,每位学生都应该通晓。在校门、操场、走廊、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展览室、食堂、宿舍等等地方,都用育人的音符点缀一番其效果必然好!一个净化、美化、绿化的育人环境,好像每棵树,每枝花,每堵墙、每间房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有育人的功效。学生在校园里所见、所闻、所感,都是那么优美、和谐、愉悦,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心境下,自然喜爱上校园,喜爱上校园的老师,喜爱上校园的一草一木,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能陶冶人格,教化人才。
三、发辉班级作用,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它决定着学校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地推行。它影响着学生智力及品格的形成。常言:强将手下无弱兵!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象“一团火”温暖全身;要象“一池水”滋润心田;要象“一盏灯”照亮航程。了解学生情况,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教师在问寒问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间播撒爱的种子。在班级工作中我注重启发引导教育感化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不歧视任何人。树立“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成才”的思想。大膽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管理的意识在班级中逐步形成。让班里形成民主、友好、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班级体中,学生可以做到自重、自爱、自信、自觉。从而形成良好品德。 如果有条件每位班主任每期要到学生家长走访,了解学生家长状况,效果更好。
四、注重榜样作用,用教师人格感化学生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发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榜样即所谓为人师表,其作用是巨大的。言教不如身教,初中生可塑性较强,学生思想活跃,生性好动正如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都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和”爱”。 此外,一个好老师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爱感人,以情动人。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再就是高深精的学识,令学生折服,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还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知识。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
我們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爱每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热心和耐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定能培养成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质的现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