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

2017-05-30 10:48黄翔冉辉张海林林同智罗盛锋方亮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期
关键词:模式因素

黄翔 冉辉 张海林 林同智 罗盛锋 方亮

【摘 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成功与否,直接表现在其孵化成果上。文章对现有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主要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中,“政府—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开發区—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及“企业—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各有优势和劣势,其缺陷主要表现为科研投入较大,但是成果产出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偏低;成果的成熟度不够或缺乏可行性;成果的市场适用性差。因此,应从这些方面出发,改进现有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模式;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1-0011-03

0 前言

高校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国家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伴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给众多科技企业孵化器注入了新的活力,知识创新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教育的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如何促进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高效率的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是落实“十三五”规划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都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张雷[1]通过对比国内外科技园的运行模式,探讨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张铁男等人[2]基于区域创新理论,提出产业基地孵化模式的概念,并对该模式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江汉等人[3]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的影响因素,重新探讨了大学科技园与所依托高校和高新区的关系。高昕[4]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分为4类,为科技园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郁秋亚[5]以苏州高校为例,提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相互结合发展的孵化模式。

1 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政府—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

这类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是在政府支持下独自建立的,又称为高校管理型孵化器。它是由大学独立创建的,由教委或科委进行业务指导。这类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由于是由高校独立创办的,因此基础条件好,初期投入低,易于启动;所需人力、物力均来自学校,易于内部协调、管理;而且,这类孵化器的科研成果出自学校内部,对接高效便捷,转化周期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创新的综合化、社会化,不是某一所高校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其局限性也逐渐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难以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科技园往往表现为高校的行政附属机构,缺乏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主体;{2}缺乏开放性,难以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协调发展;{3}综合实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困难。

1.2 “开发区—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

这类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是高校与邻近的开发区合作建立的,其优势在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地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是高校起到主导管理的作用,因此在资源共享、信息集成等方面仍然会表现出“政府—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3 “企业—高校”型科技园孵化模式

这类科技园孵化器是由高校与企业集团共同建立的,又称为综合型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该孵化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实行高校、开发区、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管理的模式,以政府发展战略为指导,以高校雄厚的科研能力为底蕴,结合开发区和企业所提供的良好孵化环境,实现“四位一体”的孵化模式。该模式体制和运行机制灵活,各学科、各种类型的人才相互协调性强,具有群体优势,能够综合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将科研成果的孵化为有效生产力,辐射到各行各业提供优势渠道,它有利于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类孵化器由于涉及面广,初期投资大,启动困难,所以管理较为复杂。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放建设第一批大学科技园,起步相对较晚,到了1999年,国家才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6]。从这些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科技技术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图1所示),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科研投入较大,但是成果产出相对较少;{2}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偏低;{3}成果的成熟度不够或缺乏可行性;{4}成果的市场适用性差[7]。

2 影响和制约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健康发展的因素

2.1 科研成果孵化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目前仍然采用以学科为主导划分院系的科研体制,科研人才及设备资源是固定在各个院系的,跨院、跨学科的科研交流合作较少,资源的集中共享程度较低,难以整合一支综合型的科技队伍,发挥高校原有的多学科优势,因此对于经济市场以产品为中心、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需求难以满足,导致孵化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独立的且不能直接投入使用。此外,大学科技园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高校内的科研评价指标往往是论文、项目数量及经费等,这就导致教师对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并不感兴趣,缺乏激励和竞争环境,将从源头上直接影响孵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2.2 利益分配机制不平衡

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孵化的最主要障碍。一方面,高校对于合作的经济利益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掌握的是核心技术,在利益分配中应该占较大部分,往往忽略了如果科技成果一直停留在实验室当中而不能有效地投入生产实践,便会一文不值。而企业方面,因为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从技术的开发、转化、生产到最后的销售,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将付诸东流,所以高校在利益分配中,应降低期望值,注重长久合作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利益分配存在问题,成果转化成功后能够为高校带来不菲的收入,但是高校对于科研人员的奖励比重往往是较低的,难以做到根据成果价值来予以不同额度的奖励,这不利于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将直接破坏科技园成果孵化的良性循环。

2.3 孵化基金短缺且投入比例不协调

孵化基金短缺主要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银行不敢投入、企业不愿意投资。从以往西方發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研究开发、测试、成果商品化三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为1∶10∶100,但是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一般是1∶1.1∶1.5[8],政府的投资多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而银行与企业不敢投资、不愿投资,主要是因为高校科技研究的周期一般较长,从研究到商品化的过程中,风险较大、效益回收慢,在这个效益优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都是难以承受的。

2.4 市场供求信息流通迟缓

长久以来,高校仍是以教学为主,科研方面重研究、重理论、轻应用,这就促使高校教师的科研路径形成了“申请课题—获取经费—发表论文—课题结题—申请课题”的模式,成果交流往往也是专业同行之间的小圈子交谈,与市场、企业的交流几乎没有,所得成果也往往是过于专业而难以实际应用。不能及时地与市场需求对接,科技园的平台建设不能有效地沟通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将不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顺利孵化。

3 建议

(1)完善成果孵化体制。通过科技园的孵化平台,与高校联合制定孵化体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完善奖励机制,促使高校科技研究注重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一个高校内多学科综合创新的交流平台。

(2)建立成果供需双方合作思路。高校科研成果要得到顺利孵化,需要市场企业作为承载,市场企业要得到创新发展进步,需要以高校科技创新为依托。只有调配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企业有效地消化吸收、转化高校的科研成果,才能进一步将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更应该为企业发展创新系统提供长久的建设和服务。

(3)协调吸纳社会各界参与高校科技成果孵化,优先整合高校内的有效资源,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及专利申请工作,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提高科研人员在利益分配中的权利,同时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园孵化模式的优劣也逐渐展露出来。辩证地去看待现今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值得发扬的优势,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张雷.国外科技园运行模式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93-195.

[2]张铁男,陈娟.基于区域创新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138-142.

[3]江汉,王雨佳.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66-67.

[4]高昕.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评价研究[J].商,2015

(32):292.

[5]郁秋亚.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与管理:苏州案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6(5):476-480.

[6]殷群,谢芸,陈伟民.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研究——政策分析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3):88-94,119.

[7]李玉清,许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4):128-131.

[8]吴承春.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4(5):345-347.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模式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