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2017-05-30 09:47
收藏与投资 2017年1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社会学

《被误诊的艺术史》

作者:董悠悠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面对一幅画,你想的可能是:

嗯,远看人好美,近看没有嘴,这是印象派,没错!

漂亮归漂亮,颜料不要钱吗,梵高真奢侈,简直浪费。

什么,在画布上划道口子也能叫艺术?那我也可以!

其实,紧闭双唇的蒙娜丽莎不是在笑,她只是没有牙了!

可是,艺术家在创作时,他们想的却是:

莫罗:女人都是谜一般,美丽且残忍。

菲斯利:现实中拒绝我的人,在我的画里都要屈服。

大卫:再来几笔,就能修出老大(拿破仑)的美颜和长腿。

达利: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我要将它画成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吉罗代:骂人不吐脏,留图不打码,站在道德制高点问候她全家,我做到了!

其实,伟大的画家之所以伟大,在于创作时,他从来只想着自己。他们知道,艺术从不是流派或风格的附庸,要创作经典,最好的方法是忠于内心,是在画布的各个角落表现真我。只有将自己放进画里而不是画前,我们才能充分体验一幅画。学会看懂一幅画的细节,才能发现画家的真意。

精彩书摘

如果没有爱神的成全,皮格马利翁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爱神没有听见皮格马利翁的请求,皮格马利翁在完成祭坛前的祈祷回到家后,如往常一样,先去亲吻他最爱的象牙雕像,心中默默地想:神有没有听到我的祈祷?她会不会成全我呢?她会在什么时候成全我呢?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皮格马利翁孤独终老,但是他的雕像依旧美丽。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作者:[法]娜塔莉·海因里希

译者:何蓓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是社会学的难题:因为艺术领域所推崇的价值观——独特性与普世性,正是传统社会学要探讨的问题。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通过研究艺术,社会学者可以把握立场的转移,这对艺术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整体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学对艺术的贡献,而是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也即观察行为者接受艺术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潜伏的价值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反思传统社会学的某些顽固的思维习惯。有时,这些习惯已转变为一种僵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甚至沦落为一种社会学意识形态。

精彩书摘

针对艺术领域而言,社会学的分析,或者说,“社会学式”(socio[ogiste)的分析,经常以关注集体现象为出发点,其操作过程经常演变为对独特性的批判。这类批判的典型方式,即把艺术或文学还原为来自超越个体的、更为宏大的、无名意愿的影响结果。例如,市场、“场域”、社会出生造就的“习性”(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术语),以及与创造行为相关的“艺术界”(霍华德·贝克的理念)。这种充满矛盾的还原立场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式的唯物社会学中,如卢卡斯(Lukacs)、豪瑟(Hauser)、古德曼(Gotdmann)的研究,或以精致的姿态体现在“批判式社会学”流派中,如皮埃尔·布尔迪厄,他既揭露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的机械还原论,也质疑了艺术及文学史学家所鼓吹的“创造主体迷思”。

《中日艺术源流》

作者:[美]恩内斯特·费诺罗萨

译者:夏娃、张永良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代表了费诺罗萨等学者以及在费诺罗萨影响下的美国各大博物馆馆长对东亚艺术的鉴赏模式,奠定了亚洲艺术的西方标准,内收录比奇洛(WiIIiam Sturgis Bigelow)、莫尔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韦尔德(Charles Goddard Weld)等人珍藏的东亚佛教艺术、浮世绘和水墨画作品百余幅,详细阐述了中日艺术史的轨迹和几代美国人的东亚艺术品位。恩内斯特·费诺罗萨,美国19世纪末著名东方学家,曾任波士顿美术馆日本中国美术部主任。他对亚洲艺术的收藏和鉴赏影响了弗利尔、惠斯勒、道尔等众多收藏家和艺术家。

《与艺术相伴》

作者:[美]盖特雷恩

译者:王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畫、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第二部分则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这种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近700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

《生命的热情何在》

作者:[法]高更

译者:吴婷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生命的热情何在》由法国“后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所著。本书是他出走文明社会后在塔西提岛书写的散记。高更用充满诗意的文笔,勾勒出第二故乡塔西提的万种风情,层层拆解,屡屡绽放,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记录,更是他晚年艺术创作的宣言。

本书记录了他在塔西提生活的十二年。高更以自传色彩绘出心中的美好,他要告诉文明社会,那些野蛮人教会他,关于生活与幸福的事。

《现代艺术,怎么一回事?》

作者:[英]狄更斯

译者:朱惠芬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本写给大众看的现代艺术入门书。本书用最浅显的方法,以及亲和力的图文说明,介绍现代艺术的发展,让读者找到欣赏的方法和乐趣。本书让读者认识30个1870年迄今最关键的艺术流派,例如野兽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鉴赏85幅选自世界艺术美术馆珍藏的经典杰作,认识110位重要的现代艺术大师。其中既包括作为现代艺术诞生之初的印象派作品,比如莫奈与毕加索等人的画作,也包括后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杜尚等人为代表的先锋艺术作品,还包括了一些21世纪前后以新媒材为表现手段的作品。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