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伟 张霞
摘 要:考试是国家通过竞争和淘汰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大学生考试公平与否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影响到高校的学风、校风,探索大学生作弊成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社会诚信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以及高校规章制度、考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作弊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高校针对大学生作弊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高校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14-02
Abstract: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elect talents for our country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elimination, the fair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xamination not only affect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 learning style, school spirit, so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chea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students cheat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tegrity problems in our society, the lack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college regulations, examination management, etc., and puts forward educ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college
很不乐观地,在大学各类考试中学生作弊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大学生作弊呈现出普遍化、商业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特点,作弊涉及的人员不仅有学生还有监考老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以及社会经营团体等,作弊方式从单独作战发展为有组织、有分工的群体协作作弊,借助的工具从最初的携带小抄到后来的高科技作弊产品如手机、隐形笔、蓝牙耳机、特殊观察镜等越来越高级,高校大学生作弊问题日益凸显,大有成风之势。
一、大学生作弊普遍化成因分析
(一)社会、学校、家庭的诚信缺失是大学生作弊重要的外部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充斥着诚信缺失现象,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假冒伪劣、缺斤短两、虚假广告、电信网络诈骗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此类信息对大学生逐渐形成不诚信意识起到了重要的负面作用,而周边亲人、朋友对社会中长期缺失诚信形成的思想认识和处事方式也对思想不成熟、人格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具体表现在学校中,当身边的同学或是他们的学长学姐有作弊情况且得到利益的时候,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就会成为他们采取作弊的内在动力。此外,高校作为社会大众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被社会的不良习气侵蚀着,高校教师为晋升职称、提升名誉参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现象也是经常见诸于报端。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的楷模,教师这种违背学术诚信、功利的做法毫无疑问给了学生作弊的理由和勇气。
(二)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目标方向不明确,大学生专业兴趣低,学业准备不充分,考试作弊成为必然
绝大多数学生高考虽然考出了好成绩,但进入大学后学生才发现所学专业并非所爱,学习兴趣低,专业抵触心理强,部分同学会产生上大学只为混学历的想法,甚至陷入迷茫堕落的可怕状态。平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参加学生活动、玩电子游戏、旅游、谈恋爱等方面,学业投入时间少,临近考试才仓促备战,学业准备不充分,考试作弊自然成为他们的优选途径。
究其根本,我国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自我认知不足,无法正确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来到大学后失去学习、生活的奋斗目标沉,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厌恶学习,甚至迷茫消沉的根本原因。
(三)考务管理不规范,监管不严等助长大学生作弊心理
首先,从考试内容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考试题目或是与往届生试题相似度太高,或是代课老师为避免高不及格率考前以讲解大题的方式泄题,而这些试题也多是教材中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为学生制作小抄提供了方便,当学生面临考试科目众多、考试时间安排紧张时,迫于考试压力部分学生就会铤而走险以夹带小抄的方式参加考试。
其次,考试环境宽松,很多学生知道考场安排后,就会提前在自己对应座位桌面或者附近墙面上书写与考试相关的公式、单词、解答题等相关考试内容,且考生间座位临近,而一般学校老师对此并不会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使作弊实施可行性增高。
再次,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学生认为十几、二十门课程安排在半个月的考试时间内对他们来说复习压力太大,时间过于紧迫,是很多来不及复习的同学产生作弊行为的主要原因。
(四)考试规章制度不健全,作弊处理程序不规范,校规校纪对学生作弊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教育部出台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也结合本校情况出台了《学生守则》或《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类似校规。这些法规校规均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考试违纪,哪些行为属于考试作弊,但在认定这些行为需要怎样的程序和证据方面都比较简略和粗糙。在一些具体的案例中,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这在许多人看来天经地义的事,却常常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2015年新疆一高校对于替考学生给予开除学籍的处理,因程序违法而导致败诉。实际上,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高校对以下种情形可以开除学生学籍: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对于学生事实作弊给予开除却败诉的问题,专家解释虽然《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处分学生要“保证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但这个规定太过笼统,对于不同的作弊情况具体需要什么样的程序,证据如何认定,如何准确定性等都没有进一步的规定,这为高校处理学生作弊带来很大的困惑和不确定性。规章制度的可依赖性差导致高校作弊处理的保守化。事实上,各大高校历届学生的确很少因为考试作弊拿不到学位证书,这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弊的低成本、低冒险性,无形当中助长了学生的作弊动机。
二、高校对大学生作弊普遍化应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
社会整体环境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和我国整体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现象或是我国特殊社会文化下的产物,或是传统教育体制中因循守旧不求变革导致的社会性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革。对于其他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高校可以通过实行相关的措施加以改善:
(一)遏制高校教职工不诚信现象,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加强诚信教育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日渐多元化,高校老师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分享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上了“不良恶习”。高校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职务进行学术论文买卖、托关系送人情的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件,甚至有的高校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话说“上不正则下梁歪”,高校要想做到诚信立校,依法治校,要首先把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效仿者——高校教师管理好、教育好,面对高校教师晋升职的学术诚信问题和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高校应当坚决遏制,决不能因为短暂的利益问题、学校或个人的名誉问题、单个学生的学历学位问题而姑且而纵容,而要站在一个学校长远发展、社会健康发展的整体格局下考虑,使教师们诚信为人,诚信做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
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他们虽然受到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需要通过个体的心理因素完成,由此学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并非通过多讲、多写就能强化,品德是生活中慢慢养成的,道德教育不能光靠说教,必须生活化。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以诚信的视角观察不诚信现象,分析当今社会诚信的状况与发展态势,用发展的眼光预测不诚信现象对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国家发展等有怎样的影响,使道德教育与学生个体的内省感悟联系起来,学生才可能会对诚信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诚信教育才可能起到实效。
(二)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根据大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校应当建立生涯指导中心,设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规划大学生活,增进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规划的能力。对专业兴趣差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生涯指导中心要联合学校教务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转专业和双学位选修办法,为学生能够顺利转专业或者选修二学位课程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同时,在学生办理转专业或者选修二学位之前,指导老师要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新专业的学科特点、未来发展形势、自身情况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以及职业发展等是否与之匹配,而不是让学生单独根据“哪个行业挣钱多就选那个”或者“估摸自己会感兴趣”盲目地跟风从众,要避免产生新的专业困惑和不满情绪,使新专业与学生的需要真正契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业投入时间。
(三)重视规章制度学习和违纪处分宣传,注重程序意识和证据固定,依法治校
学校应当在学生入学初期就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学习,尤其是要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高校可以开除学生的七种情形,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违反校规校纪的严重后果,考核通过后方可发放学生证;期末考试期间,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重复发送作弊学生的处理决定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感受学校的处罚决心和处罚力度,体会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同时,对作弊同学来说苦于羞耻心和惧怕感以后也不会再萌生作弊的想法,起到真正的警示、震慑作用。
注重程序意识方面,考试前应组织培训监考老师监考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如何调查取证,如何固定证据,如何应对各种问题等都应详细讲解。其次处分学生时应引入“听证制度”,对作弊学生做出重大处理决定前要举办听证会,给学生陈述申辩的机会,全面了解作弊事实,谨慎做出处理决定,对学生的处罚决定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再次,学校应当配备专门的法律顾问或法律公关组织,做到知法懂法,依法治校,利用法律武器正确行使学校的行政处分权,维护学校的自主管理权。
(四)科学化考务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考试内容方面,代课老师应当尽量以考察学生基础技能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减少记忆性知识题量,避免学生产生依赖缩印小抄等作弊思想。
考場环境方面,应排除或减少一切可能导致考生和监考管理人员作弊的外在影响因素,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如考前封锁考场,开考后打乱座位,避免事先在课桌周围涂写考试相关内容的情况,拉大座位间距等。
考试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分布,适当放宽考试月时间,给考生充足的复习准备时间。针对特殊学生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严格缓考审批要求,杜绝学生通过造假病历或医院证明办理缓考。
组织所有监考老师参加考前培训,明确考试纪律,提高监考责任心,对于违反规定故意放纵学生作弊者学校应采取扣除奖金、绩效等惩罚措施引以为戒。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作弊成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果高校对大学生作弊视而不见甚至是放纵纵容,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一愈演愈烈的现象,长此以往浪费的是国家的资源,丧失的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信誉和公信力,甚至是后继学生对未来的信仰,而国家的兴旺、社会的发展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张蓓.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分析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3,11.
[2]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6.
[3]王林,李奇.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探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2013(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