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2017-05-30 07:49刘金海
体育风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定位普通高校课程内容

刘金海

摘要: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是针对患有慢性疾病、损伤、肢体残障,或伤病出院后回归学校但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的大学生群体开设的体育课。近年来,在这一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包括教学对象情况复杂多样、部分疾病的年轻化、生活方式和健身方式改变对学生的影响等。针对这些情况,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必须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定位;课程内容

在我国的几乎每所普通高校中,都有一部分特殊体质的大学生,他们或患有慢性疾病、损伤、肢体残障,或伤病出院后回归学校但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虽然这一群体在每所高校的比例较小,但从全国来看,他们是一个不容忽视、急需特殊关怀的群体。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中就提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要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之后很多高校积极响应,开设了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体育课程,虽然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但为这些体质特殊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回归正常体育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近1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大学生体质水平却是连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也遇到了新的情况,急需进行教学改革。

一、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的情况多样化

普通高校中的特殊体质大学生,其情况多种多样。刘俊洁[2]在调查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时把这一群体分为四类:一是损伤或病愈恢复期,约占39.8%;二是榷患慢性疾病,约占32.9%;三是体质虚弱,约占16.8%;四是肢体残障,约占10.5%。宫华[3]将体质弱势学生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指身体患有残疾而不适宜参加常规体育活动的;第二类是指身体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学生;第三类是指身体偏肥或偏瘦、基本运动素质偏差及其他情形的学生。我校近两年参与特殊体育课程的学生情况包括:心血管及血液疾病18例,先心较多;躯干损伤9例,大多为腰椎间盘损伤;四肢关节损伤与骨折康复期22例,大多为膝关节损伤;先天和后天骨病8例,包括残疾人4例;神经系统疾病5例,包括残疾人2例;其它各种内科疾病和外科手术康复期21例,病情多种多样。由于教学对象的情况复杂多样,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部分疾病的年轻化

早在2006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诊的统计显示:“坐出问题”的青少年患者增多,由久坐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4]。近年来,很多我们传统上认为的中老年疾病都有年轻化趋势。圣磊[5]报道了120 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年龄 16~30 岁,平均21 岁。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并逐年递增,颈椎病已不再是一种中老年特有的疾病。2013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3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 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达到了9.0%,以上充分说明糖尿病已经开始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6]。此外,关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的年轻化经常见诸报道。我校近2年参与特殊体育课程的学生中也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的例子。

(三)生活方式和健身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这些改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久坐不动、低头族、手机控等现象在大学校园日益严重。前面提到的很多疾病的年轻化与此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的提高,这已经是很多医学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共识。另外,很多青少年腰椎和关节的损伤虽然大部分是由于运动或意外受伤引起,但是缺乏运动导致肌肉、骨骼和关节长期缺乏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健身行业的兴起,出现了很多新的健身理念和方法,健身俱乐部不断推出新的器械和锻炼方式,野外休闲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特殊体质大学生虽然参与较少,但信息时代的他们却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传统的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内容也很难激发出他们锻炼的热情。

二、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课程定位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等5个方面。但是特殊体育课程不应该这样定位。吴燕丹[7]认为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并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把这一课程定位为:以适应特殊需要学生的水平和发展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积极的运动体验,达到主动调节身体、心理、社会三维的健康和谐状态为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许文鑫[8]对特殊体育课程目标与现实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从生命关怀的视域确立大学特殊体育课程的8大课程目标,以保证身体练习障碍学生最大限度获得体育学习的权利。作者认为,特殊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为:一是改善健康体适能和补偿身体补偿缺陷,提高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二是改善心理健康,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三是培养锻炼习惯,从运动中获得快感,提高运动自我效能。

(二)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内容多为学校自行安排。刘俊洁[2]研究发现,武汉市58.3%的高校教学内容以实践為主,25%的高校以理论为主,只有16.7%的高校兼顾理论与实践。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有太极拳、太极剑、养生气功、保健按摩操以及球类,其中除太极拳和球类与学生兴趣基本一致外,其他项目与其体育兴趣有较大出入。理论课的内容主要是体育、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以及康复保健知识。赵春琪[9]对河南省22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特殊体育课多为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课,且课时较少,大多学校穿插在正常体育课中进行,特殊群体学生对参与的课堂体育项目产生的锻炼效果并不认同。并提出应以简便易学的轻运动量的项目如太极拳、初级剑、养生功、健身跑走等项目为主。

作者认为,由于特殊体质大学生大多有恐惧运动的心理,且缺乏科学运动的知识,所以课程内容应该有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除了有保健知识外,还应该增加运动生理、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的内容。实践部分不能以某一个运动项目为主,因为其身体的特殊性,很多技能难以掌握,学生并不能从中体会到运动的成就感,有可能影响其运动自我效能的改善。而应该是从提高健康体适能的角度安排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有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有氧训练包括快走、慢跑和蹬台阶等,后两者可以借鉴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中的功能性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采用经过简易化改良后的无器械训练和小器械训练。这样可以保证不同身体情况的学生都能够有适合的运动方式,从而激发其锻炼的信心和热情,并从中体会运动带给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变化,必将导致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将成为今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课

题[10]。作者认为,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要避免枯燥的说教,还要注意应用流行的健身小器械,如Bosu球、健身球、腹健轮和弹力绳等。另外还可以采取学生喜欢的手机APP进行辅助锻炼和检测,比如可以用手机测心率APP监测负荷强度,用一些运动软件中的徒手拉伸和力量练习小动画进行动作指导等。

三、小结

对于普通高校中的特殊体育课程,目前还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开展。已经开展的高校中,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力求针对近10年来特殊体质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和健身方式方法的变化,提出特殊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希望能够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體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5.

[2]刘俊洁.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108+110.

[3]宫华.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56-58.

[4]杜恩.“坐出毛病”的青少年患者增多[N].新华日报,2006-05-26(D02).

[5]圣磊,朱龙飞.颈椎病年轻化趋势的调查及X线表现[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3):60-61.

[6]崔芳.糖尿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患病年轻化相关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95-198.

[7]吴燕丹,黄汉升.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J].体育学刊,2006(03):131-134.

[8]许文鑫,吴燕丹.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特殊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论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2):106-109.

[9]赵春琪.河南省高校特殊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索[J].职业时空,2009,5(03):153-155.

[10]徐芝芳,曾锡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1):97-98.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定位普通高校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与设置实施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高职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