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丽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无锡市学前街,穿过长长的巷子,走进了拥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无锡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学校位于闹市,却藏于深幽的小巷,真是一个静心学习的好场所。一进校门,“乐学教育”四个大字就醒目地出现在校园教学楼上,让人不由得也跟着快乐和憧憬了起来。
锡师附小创建于191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以现代教育理念创办的新型小学。一百多年来,锡师附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儿童教育理念,提出“乐学教育”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学校更是大胆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进行“乐学教育”的深化研究,特别是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建构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念、体系和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负责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张明霞书记带领记者参观了校园。张书记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她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圆通圆融的状态,要多头推进,齐头并进,全面生长。她说,语文学科要建立完整性的课程,以完整性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完整性生长”。学校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注重课外积累,鼓励教师在课堂精讲精练,丰富学科活动,并尝试评价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张明霞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不懈努力,着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自由表达和深刻思辨的能力。
乐学教育:让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心灵相融
记者走进锡师附小的语文课堂,感觉自己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一种情境中,课堂上,教师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学生,让课本中文字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复活”。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优美的动作、形象的语言描绘,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描绘的生活情境恰如其分地再现在课堂,使学生穿越时空,强化体验,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品位文本,进行感情的投入,并恰当运用背景进行拓展,使移情更有效。最后,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角色,进行多样化的体验。
“老师把我们带入情境中,我感觉文中的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文中的语言就是自己说的,因此学起来更加积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孩子们的学习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学生融入情境越深就学得越透彻,扮演越真就越感到亲切,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与轻松。教师带领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与作者对话,理解此文、此景、此人感受。情境教學唤醒了儿童对人生的感悟与体验,形成了儿童自我的精神追求,让知识镶嵌在情境中,让知识和情境互相依存,让儿童和情境互动。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儿童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要让儿童在与语文文本的接触中对话,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灵的相融。
乐学教育:让儿童在书香氛围中广泛阅读
跟随张明霞书记走在校园中,学校营造的良好语文景观随处可见,假山、喷泉、古树、书画作品……令人置身于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走进教室,精心设计的“阅读角”成为靓丽的一角,课间,孩子们正在“阅读角”静心读书,他们分享书籍,交流心得,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课间活动方式。
学校推荐儿童喜欢的作品,每学期选择一本必读书目,每月推荐一本选读书目,将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形成了各年段的阅读书单,以课本为“经”,拓展的文章、书籍为“纬”,构建起了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融合,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既精心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图书,又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儿童文学阅读就是阅读儿童的生活本身,儿童文学阅读更应成就儿童,滋养生命,带给儿童快乐。
学校推荐学生“整本书阅读”,区别于放任式的自由阅读,儿童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学校关注儿童的独特感受,采用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低年级的亲子阅读,中年级的故事连读,高年级的主题阅读和自主阅读。近几年来,学校也在挖掘传统文化,进行小古文的研究,低年级以诵读为主,高年级逐渐在评价中纳入古文内容。
乐学教育:让儿童在综合活动中自由表达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阅读的有力补充。要将儿童的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的清泉中,把丰富的语文学习与多彩的生活链接起来,让生活成为源泉,从而实现儿童的生命成长,让学生自由表达。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口头表达能力,锡师附小每节课都坚持让学生进行“1分钟演讲”,学生可以讲一个故事、介绍一个名人、推荐一条格言、发布一条新闻并进行评价。学校每学期指定一些主题进行写作指导,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锡师附小的教师争做有心人,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等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在教学中,用循环日记、随笔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写,调动学生积极性,放飞学生的心灵,还孩子梦的快乐和自由,还语文学科一张生动面孔。例如,循环日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为课堂注入了无限张力。
我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锡师附小利用各大节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今年的中秋节,在学生中开展调查,调查分为“我想说”“我想做”“我想了解”三部分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分别实施,让学生完成一份活动报告,最后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展示。大自然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学校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收获知识。教师积极开发,不断拓展语文实践领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的实践机会。
锡师附小的语文单元学科活动很有特色,在阅读教学中,每单元之间的课文是互相关联,有机编排的,学校根据这一特点,定期举行单元学科活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第十二册一单元的课文分别讲述了毛泽东、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学校以“追忆革命先辈”为主题,设计单元学科活动:进行关于革命先辈的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参观、走访、查阅、出小报等了解江苏的名人,进行关于革命人物的知识竞赛和演讲等一系列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纽带与桥梁。锡师附小在语文学科上积极实施儿童阅读推广,让儿童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走进文化、走近自然、认识文化、尊重文化,从而建构文化,让文化的传递拓展语文的宽度与厚度。
乐学教育:让儿童在智慧课堂中深刻思辨
学校近期引用智慧平台开展智慧课堂,用前置性学习确定课堂重点难点,精准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反转课堂模式。教师和学生分别配备了OKAY智慧教育的“教师专用智能终端”和“学生专用智能终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实时在他的终端上为学生分发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随堂小测验,而学生则使用学生终端进行答题。经过后台的数据分析,教师随即对大家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并且为不同的孩子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料。没有反复讲解,没有题海战术,教师实现了高效的教学,学生也获得了个性化的定制学习,课堂氛圍融洽,内容充实,互动性极佳,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理想的智慧课堂。
采访中,张明霞书记说,“学而不思则罔”,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由敢问到善问,再到养成质疑的习惯。学校一直在研究基于深度对话的合作学习模式,挖掘儿童与自己、同伴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展开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锡师附小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时时处处在培养学生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引导他们进行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创新思维,扩宽思维的领域。让提问、质疑、思考、讨论、辩论成为课堂的主角,把“一言堂”开除出语文课。同时,教师讲究提问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训练的灵活度,允许多个答案和多种意见并存,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看似幼稚的提问和回答,不轻易对学生说“不”,因为在教师们看来似“白日做梦”的思维火花,也许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记者在与孩子们交流时,被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所感染。孩子们讲述在锡师附小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演讲的羞涩和忐忑到后来演讲的自信和大方,从第一次实践活动的小心翼翼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立自主。每一次经历都历历在目,每一种体验都难以忘怀,每一种活动都催人奋进。“乐学教育”给学校注入了无限的动力,完整的语文课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完整性生长”。丰富的语文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孩子们乐在其中,积极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