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平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为《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9期撰写的卷首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中,介绍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五年级《我的发现》的一个片段。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贾老师先让学生用“发”组词,再用“发现”口头造句。不久,课堂上精彩呈现——
……
生: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笑声)
生:(连忙改正)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更帅了!
(掌声)
师:我以前帅,今天更帅。你小脑袋瓜反应挺快!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谢谢你对我的夸奖,不过你这个句子还是有点问题,就是用词不当。“帅”这个词是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士的专利,用来形容我这个快80岁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我更恰当呢?
生:我发现贾老师身子骨很硬朗。(掌聲)
生:我发现贾老师精神矍铄。
生:我发现贾老师思维敏捷,根本不像快80岁的人。(掌声)
师:(高兴地)硬朗呀,思维敏捷呀,精神矍铄呀,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就恰如其分了。我发现你们的思维更敏捷,语文学得比我好。
非常喜欢这个片段,反复研读,并与研究团队分享这个片段,向一线老师热情地推荐这个片段。钦佩之余,一直在揣摩、探究、实践。笔者带着团队踏上了“品读经典,探求真谛”的研学之旅,且有了我们的发现。
一、教者:发现真“学情”
贾老师的教学引领,源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片段中的三次点拨,针对的是学生的三个学情:第一,关注了“发现”,忽略了“今天”,语意模糊,表达欠严谨;第二,纠正了“今天”,忽略了“帅”,用词欠妥帖;第三,理解了“帅”,发现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硬朗”,表达恰如其分。
学生学习的状态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真实学情,教在学的起点上,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发生。此时教师的点拨才有效,学生的实践才到位。贾老师曾启发学生“观察,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脑子”。他的智慧,源自他在课堂内外不断地用眼更用脑去“发现”。贾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倾听,能明察秋毫,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因势利导,指点实践。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发现真“学情”。热爱学生,助力发展,研透学情,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修炼的教学硬功。
二、读者:发现真“魅力”
于老师对贾老师教学片段的解读,紧扣“学”与“教”的精彩,引领我们“赏”与“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语文教学应当提升品质,追求境界,着力点就在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上。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从原点到远点?除却上文论及的发现“学情”、发现“规律”之外,我们发现本案例中贾老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第一,诙谐幽默。“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一句话切中肯綮,风趣至极,为学生的精彩修改注入了催化剂。第二,循循善诱。“‘帅这个词是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士的专利,用来形容我这个快80岁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我更恰当呢?”启发学生造句不仅要把语句说通顺,把意思说明白,还要注意提升语言品质,讲究用词准确、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把“引导者”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三,真诚激励。学生第一次试改后,贾老师及时鼓励:“你小脑袋瓜反应挺快!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第二次试改后,贾老师随即夸奖“我发现你们的思维更敏捷,语文学得比我好”。呵护童心,需要大爱,更需善举。两次点赞,肯定了学生的新认识、新语言,激发了学生自学自悟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习得中成长的获得感。
贾老师的教学亲切自然,妙语连珠,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享受发现,课堂充满魅力。观课者的三次掌声,是对学生精彩的点赞,也是对教者高超艺术的礼赞。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