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外文报纸与近代上海国际商贸关系的研究

2017-05-30 04:05王震
中国商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关系

王震

摘 要:近代上海外文报纸是近代上海国际商贸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创刊时间早、发行时间长、数量繁多、语种丰富、发行量大等特点,为上海商贸信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稳定平台,助推了近代上海国际贸易的发展。近代上海外文报纸与国际商贸互动关系对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内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中的国际宜商语言与信息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近代上海 外文报纸 国际商贸 关系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c)-115-02

上海开埠之后,伴随其国际商贸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个外文报纸空前繁荣阶段。研究该阶段上海商贸国际化与同期外文报纸发展的互动关系,对于如何加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内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中的国际宜商语言与信息环境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1 近代上海外文报纸的特点

创刊时间早,发行时间长。上海最早的外文报纸《北华捷报》创办于1850年,是中国大陆第二份外文报纸,早于广州之外其他各通商城市外文报纸的出现时间。同时,上海也是第一份德文、法文、日文报刊诞生地。在发行时间上,《北华捷报》发行时间长达101年,是中国大陆出版时间最长的外文报纸。《密勒氏评论》于1953年停刊,是中国大陆最后停刊的外文报纸。

数量繁多,语种丰富,发行量大。20世纪初,“在中国境内共出版过136种外文报刊,其中54种由上海出版,占总量的39.7%。……上海外文报刊的品种和发行量均居全国之首”[1],部分外文报刊如《字林西报》日发行量近8000份,而彼时中央政府在民国首都官方发行的中文报纸《中央日报》的发行量也不超过10000份[2]。

规模庞大,存在集团化现象。如《北华捷报》股份公司旗下的报业还包括《每日航运消息》、《北华和日本报道》(后更名为《北华海外捷报和市场报道》)、《最高法庭和钦事公报》(后更名为《北华捷报和最高法庭及领事公报》)、《上海新报》、《沪报》(后改名为《字林沪报》)等。《华洋通闻》旗下也有十份中外文报刊。

2 近代上海国际商贸与外文报纸的关系

近代上海国际商贸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国际商贸资讯传递的稳定有效媒介,这成为催生外文报纸产生的直接和主要动因。与此同时,各类外文报纸的海外传播和发行,又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上海对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

2.1 近代上海国际贸易发展是外文报纸产生的直接和主要动因

19世纪50年代左右,随着中外贸易的北移,上海已成为亚洲第四大港口,并逐渐取代广州和香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国际贸易中心。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在华投资的几乎60%以上都集中在上海。这说明上海对国际资本具有高度的吸引力。近代上海是外国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也是国际资本在中国以及远东的汇聚点,是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3]。1931年,上海港的吞吐能力超过鹿特丹、香港和蒙特利尔,跃居世界港口的第6位,上海港已成为世界级的贸易大港[4],上海已经“紧随着遍及全球每个角落的现代世界经济的消长盛衰而上下起伏。上海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贸易衰退,还是感冒流行,则仅在全球翻腾的浪面上激起微波。现今的上海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一座‘国际性城市”[5]。1935年,上海口岸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大约是8亿元,如果我们以1933年上海的GDP估计为14亿~16亿元左右,那么近代上海城市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外贸依存度大致上在0.5左右[6]。彼时,上海已经与近一百个國家和地区、三百多个港口有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7]。

与此同时,开埠后的上海从事商务行为的外国人口数量激增。1843年上海开埠时仅有外国人26人,1865年增至2757人,1900年又增至7396人,到1920年已达2.6万余人。据统计,1933年上海外籍人口总量至少超过6万[8],1942年居住在上海市的外籍人口达到了创记录的15万人之多[9],已达常住人口总量的近2%,这在当时中国所有城市中比例最高。快速增长的外籍人口中,从事商务活动的外国人比例最高;就目前所存的资料来看,外国移民的职业种类无论在什么时期,商人的所占比重无疑是最为突出的[10],商人始终是在沪外国人的最大群体。1850年上海外国人共220人(英国人210名,法国人10名),其中洋行老板及其代理人大班最多,有111人,占总人数一半。1870年上海外侨1666人,除了从事航运业和水手(412人)、妇女儿童(358人)之外,商人仍然最多(226人)。1935年、1946年的统计都表明,外侨中从事商业活动的占40%以上[11]。

繁荣的国际商贸对于国际商务咨询产生巨大渴求。在沪外国商人迫切需要一个及时了解国外商务信息的准确媒介,而与上海存在商贸关系的世界其他地区也需要一个了解把握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商务信息的有效渠道。然而,上海开埠之时并无近代意义上报纸,清廷直到1901年才开放“报禁”,在华外籍人难以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上海和中国经济相关信息。在开埠初期,上海一些有实力的洋行主要通过以鸦片飞剪船获得商业信息传递,但当时伦敦和欧洲的市场信息最快也要经过七个星期才能到达上海,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贸易和商业的需要[12]。为此,如何建立一种稳定、全面、连续的国际商贸信息媒介以服务于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成为现实迫切的需要,从而催生上海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报刊出版的一个中心”。

2.2 外文报纸繁荣推动近代上海国际贸易加速发展

服务国际商贸是近代上海外文报纸产生的直接动因和主要目的。由于来沪外国移民的职业构成以商人为主,这就决定着上海报纸是以商业信息为先,以商业信息为主[13]。上海第一份外文报纸《北华捷报》创办人奚安门“来到上海后,认为上海是大有发展希望的市场,便购买了一部手摇印刷机,出版每期仅四页的周刊……”[14]。《字林西报》甚至在其创刊号中就明确其宗旨在于唤起国内与这个广大帝国开拓商贸……使人们彻底地、根深蒂固地确信,这个庞大帝国潜在而令人震惊的资源对于大不列颠以及整个文明世界的重要性[15]。在内容上,大多数外文报纸以商业广告和其他相关商业消息为主。如《字林西报》,广告一般占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16]。《字林西报》初创时仅为对开四版一张,后扩大到18~32版,刊登轮船航班和商情消息是其重要使命。

外文报纸发行的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了上海贸易的国际化。近代上海外文报纸产生初期主要满足旅居上海的外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人员。随着国际贸易的发达,上海外文报纸逐渐走向国外,逐渐具有了国际传媒的属性。这种“国际传媒”属性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外文报纸随着往来上海的国际商船、邮船流向世界其他地区和港口城市,外文报纸早期的订户以报纸所属国各大洋行和航运业为主。二是发行针对母国读者的海外版。如《字林西报》主要以外埠及英国国内读者为主,以向其报道中国消息,使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关注上海乃至中国内陆的广阔市场[16]。《字林西报》不仅在上海发行,还在英、澳洲、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其他地方进行发行[17],由进出上海港的外国商船,带至中国其他商埠及南洋各地,乃至英国本土,受到英国和亚洲各港口的普遍重视[1]。有的报纸还在海外设有代办处,进行免费或付费发行。近现代上海外文报刊的海外传播和影响,客观上推动上海贸易信息的国际化和远东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3 结论与启示

近代上海外文报刊的出现和繁荣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近代上海国际商贸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必然结果。而外文报纸的繁荣,特别是外文报纸的海外发行和传播,有力推动了上海商贸咨信的国际化传播,增强了上海国际经济吸引力和影响力,助推了近代上海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远东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近代上海外文报刊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当时的上海创造了国际宜商语言信息环境的比较竞争优势,这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内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战略具有一定启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内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国际商务咨询平台建设,将其转化为国家重要软实力。一是重视国际宜商语言和信息环境建设,加强国内城市外文商务咨询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的跨语言无障碍流动,不断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为在华外商营造良好的国际宜商语言环境。二是打通商业资讯国际“进入”与“走出”渠道。注意开发外商对于我国商业资讯国际传播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其创建我国国内城市的商务咨询国际传播平台创造条件。同时,开辟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商业资讯的国内传播渠道,为国内商务资本赢得时间和机会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 汪幼海.《字林西报》与近代上海新闻事业[J].史林,2006(1).

[2] 赵敏恒.外人在華新闻事业广州[M].王海等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茅伯科.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5] 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6] 张忠民.经济历史成长[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8] 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9]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10] 张晓慧.近代外国移民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1843-1937)[D].宁夏大学,2013.

[11] 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上海的外国人(1942—1949)[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 秦绍德.论上海近代报刊的诞生[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2).

[13] 张晓慧.近代外国移民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1843-1937)[D].宁夏大学,2013.

[14] 秦绍德.论上海近代报刊的诞生[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2).

[15] 马光仁.上海新闻史(1850-1949)[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6] 葛思恩.北华捷报集团的报刊[J].新闻研究资料,1989(4).

[17] 韩春磊.《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价值[J].兰台世界,2013(2).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