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各种战略性改革的不断出台,中小企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外资中小企业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管理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其中管理会计经历了引进、借鉴和逐渐本土化的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具有提供管理信息、参与管理决策、实行绩效考核的作用,可以帮助外资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有效地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从而使决策者高效地做出正确决策。而外资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限制等原因,目前还不能深入有效地应用管理会计这一体系及其相关方法来帮助企业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本文首先探讨了目前外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遇到的困境,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中小企业存在的共性,也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存在的特性。其次,对管理会计特性与外资中小企业的匹配度进行了浅析,得出中小外资企业适合加强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的结论。最后提出外资中小企业加强管理会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管理会计在外资中小企业的应用问题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管理会计 外资中小企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c)-063-03
1 外资中小企业发展管理会计的困境
1.1 外部因素
1.1.1 政府的引导力度有限
完善的经济制度和法规体系是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必要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中国会计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管理会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于市场的适应性很差,政府部门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够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宏观引导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的指导有限,还不能清晰地让企业提高对于管理会计运用的意识,以及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1.2 法律法规应用环境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套可参考的执行准则供中小企业采纳和借鉴,同时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立法还不完善,无法通过法律和法规手段使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比如,企业的财务会计职责有《会计法》这样的法律法规依据,而管理会计的实施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另外,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也很难保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让可能失真的会计信息和无效的信息导致决策层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偏差。
1.2 内部因素
1.2.1 缺乏内部控制体系,岗位设置不到位
受限于成本—效益原则,有些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内部控制。在当今现代化管理中,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不少交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对企业的管理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从点到面,理清管理权限,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到应用和发挥。而中小企业的崗位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管理会计岗位,甚至有些小企业都没有会计机构,或者机构形同虚设,岗位责任划分不明确,严重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从而无法构建管理会计应用的必要平台。
1.2.2 管理层对于管理会计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强调的重要性要多于管理会计的应用,把目光更多地放在追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业绩贡献上。因此,管理层对于管理会计这一工作不会调配更多的资源,因而忽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第二,保持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业务的首要条件是创造利润,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外资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管理层更加重视销售以及面向市场前端的业务部门,而忽略了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渠道、有价值信息的财务部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会计岗位给出了错误定位,认为核算的职能多于管理的职能,导致财务部门介入业务的层面较浅,介入的业务链也比较滞后,财务部门最终无法获得全面的、多方位的、有价值的信息,使得管理会计工作难以展开。
第三,在外资中小企业中,管理层多为外方委派,对于中国国情不够了解,喜欢拿境外的管理方法来治理国内公司。另外,大部分管理层出身于销售职位、技术职位或者直接来自于职业经理人,对于财务管理的知识掌握有限、对于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缺乏,大部分的决策经常来自于其个人意志以及价值取向,对于管理会计方法能够切实增强企业实力、体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1.2.3 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管理会计的要求有差距
第一,中小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知识仅限于财务会计日常工作的简单循环,工作结果也只是符合一般的财务会计惯例的要求。而中小外资企业仅是多了对于有一定外语水平的要求。对于一些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分离的小企业来说,财务岗位只是其家族中的一员来担任“管钱”这一“重要角色”。所以,总体来讲,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知识的匮乏也很难让他们从管理角度给企业提供帮助决策的信息。
第二,管理层对于财务部门的定位,使财务人员切入到业务链的环节滞后,其他业务部门也同样认为财务的职能仅限于“账房先生”,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而财务部门因掌握的信息量有限,无法全面处理和加工有效信息导致工作消极,没有创新意识,无法将工作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
第三,外资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比一般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稍微具备一些管理会计的意识,这来自于境外母公司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其母公司在管理会计工作上的发展相对较早,可能会照搬其在境外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而忽视了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来自于政府、税务、管理层、母公司等多重方面的压力而带来的较强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下,也使得这些外资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无法从比较基础性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即使他们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的先进方法对于企业的整体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汲取这些知识,也得不到管理层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1.2.4 理论和实践重合度不高
理论是实践的提升和概括,而实践是理论的应用和验证,二者缺一不可。
关于当下存在的管理会计体系,许多管理会计教材上基本都有解释。另外,从其他多个角度,即决策、企业资源利用、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产模式、信息加工的技术等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的体系,又会有很多种分类,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一套成功有效的管理会计模式应当来自于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案例分析——“邯钢经验”的启示所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不仅是从事零碎的管理会计方法,而且是具有系统的管理会计工作,其核心业务是构建企业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价格信号机制。这个任务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依存,也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而发展。
管理会计不仅是核心方法,而且是整个信息系统。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要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反复验证,还需要一个过程才会不断完善。这个过程在组织机构相对完整的大型企业中尚不是一件易事,何况在一个中小企业,细化到外资中小企业,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没有一套理论体系可以生搬硬套,也没有一种有效的实践结果可以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而放之四海而皆准。
2 管理会计特性与外资中小企业的匹配度分析
首先,从管理会计的参与主体来看。管理会计的参与主体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各个级别和职位。与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复杂岗位设置相比,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在岗位设置上要相对简单、灵活,这就缩小了管理会计覆盖的绝对范围;与一般中小企业的简单分工相比,一个外资中小企业在部门和职位的设置上基本可以满足不同部门或者不同岗位的明细分工,这就扩大了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对范围。因此,当管理会计的参与主体覆盖在外资中小企业有限的范围内,特别是集权公司,反而体现了全员参与程度高、应用效率高的优势。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协同方式来体现其工作开展的意义:部门间的协同,如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人员之间的协同:如同一部门员工的纵向协同和跨部门员工的横向协同等。在多种协同工作的方式下,在全员参与的应用环境下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能够使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有效地匹配公司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
其次,从信息维度来看。管理会计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非财务信息,这和前述参与主体的全面性有异曲同工之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来源均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角落,有可能是量化指标,也有可能是非量化指标。另外,管理会计具备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综合性职能,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信息是在时空维度里不断循环往复。那么,在外资中小企业这个绝对范围有限的主体中,一个信息的提供者很可能也是信息的使用者,一项信息也会因为被分享而被收益。只要匹配适当和简化权限,有利的管理体制、考核与激励制度并把控好关键点,就可以提高管理会计相关信息的共享程度、加快数据的流转速度、业绩的评价信息也会更有效地循环起来,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支撑企业的健康运转,从而提高利润、扩大份额、凸显竞争优势最终能够增强一个小企业的“核心”和不可复制的能力。
最后,从两者的灵活程度来看。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定制化的决策支持。外资中小企业同样因其较小规模也具备了变通、灵活的特点,它可以从需求侧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来决定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如同前面提到外资中小企业在境外母公司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下存在压力,在这种资源受限的压力下,如果有选择性地挑选出与自身经营特点相匹配的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并加以应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个有ERP系统需求的中小企业可能有多种选择:(1)一个强大、功能很全的ERP系统,按照需求投入使用其中几个模块。(2)运用ERP系统的整体理念并借助外力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有效的系统。(3)企业自身按照其特有的经营业务特点自行开发并使用的管理系统。
综上,管理会计灵活的特性和外资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二者自由搭配,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更加有针对性地被应用。
3 外资中小企业加强管理会计的对策
3.1 外因驱动是助力
来自于政府、法律、政策等的因素属于外部影响,而外因驱动是客观的,只能带来助力作用。
纵观这几年对于管理会计工作的推进,从财政部提出管理会计是中国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开始,就逐步加快了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发展,以及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对于经济发展和组织管理工具作用等工作的引导步伐。不难看出,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是有序、有条理、有决心的。作为一名外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笔者也希望政府、法律,以及政策的引导和倾斜能够使自身企业真正受益。
3.2 内因驱动是动力
3.2.1 加强与境外母公司的沟通,确立财务部门的地位
在中国设立的外资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在处理问题方式、思维模式,以及工作理念上无处不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化解这些差异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沟通。一个外资中小企业在沟通上存在其优势,其一是公司规模不大,财务人员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母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是董事会成员;其二是西方的管理会计理念较国内先进,母公司能够接受并赞同境内公司在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上的构想。基于这两点优势,可以为财务人员树立起重要地位,使其得到充分而适当的授权,享有一定的资源和职能分配,便于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3.2.2 提高管理层对于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
多数管理层出身非财务专业,难免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比较薄弱,所以需要通过自我学习、相关培训与企业财务管理者的交流等多种途徑来提升管理会计的知识,同时也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理解。这样,财务管理者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可以协助公司管理层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共同制定出适合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人员的职能分配,有效发挥多点控制,让管理会计的意识在企业中由点及面、自上而下、有序发展。
3.2.3 加强企业部门间或组织间的协同
管理会计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与非职能部门的协作,财务部门可以在一整套业务流中较早的切入,从事后核算前置为事前预测和始终控制乃至完成全程监控。期间,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制度,将财务相关的风险意识、成本控制重要性、甚至数据分析结果的分享,潜移默化地来加强全员的控制和管理意识,真正做到全员的意识渗透,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3.2.4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知识范围不仅仅限于自身的财务专业,也可能会涉及经营、管理、法律、金融,甚至对于本企业产品技术特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向业务部门宣传、融入企业业务、提升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来推动本单位管理会计工具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世忠.管理会计的逻辑(一)——主体、目标与定位[J].财会通讯,2015(16).
[2] 乌婷,权凯.管理会计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用探析[J].财会研究,2014(11).
[3] 王岩.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
[4] 杨佳,周东明,何芸霞.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及创新研究——以安徽地区为例[J].财经管理,2016(21).
[5] 王春福,金淑红.加强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6(22).
[6] 陈瑶.从管理会计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6(9).
[7] 李海.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 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