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社会调查环节的设置方法

2017-05-30 02:05来朝旭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社会调查

来朝旭

摘 要:通过分析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生态学在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阐述社会调查环节的设置对于课程实践教学工作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从课程社会调查活动的教学实践出发,建立阶段性引导机制,将社会调查研究划分为主题选取与合理切入、资料收集与调查方案、阶段性引导与沟通交流、过程与最终成果考核四个环节,探索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设置方法。

关键词:社会调查;城市生态;阶段性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088-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ecology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cribes the social planning links for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social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hased guidance mechanism, and divide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into four aspects: subject selection and reasonable entry, data coll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plan, stage guidanc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final result evaluation, for exploring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setting method.

Keywords: social investigation; urban ecology; phased guidance

城市生態学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必修理论课程,随着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城市生态学课程在专业课体系中地位逐渐加强,而生态的理念也已经成为现代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支撑,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城市生态学成为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城市,也为科学规划城市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来说,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发现和创新结合在一起尤为重要。社会调查作为城乡规划方法论的内容之一,在实践环节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基础性作用和对规划实践的科学性的影响[1]。本文以社会调查环节设置方法为起点,将城市生态学课程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尝试探索以此为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建构要点,形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与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

一、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城市生态学课程设置相对较晚,相关教材中理论研究较多而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对应的实践案例较少,对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掌握都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也导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理论在实际中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在本专业规划设计中进行应用存在疑问,使得教学效果欠佳。

2. 学生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过分偏重于规划设计类课程学习,认为此类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对于专业学习作用不大,反映出对于城市生态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为有限,相关知识的掌握不足,忽视了学科理论知识的积累,学习积极性不高。

3. 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很难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学习热情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出来,从而在教学中出现“教师教完,学生忘完”的现象,没有起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法发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价值。

二、社会调查环节设置作用与意义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从生活中来,需要回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以及理性地分析,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相对单调的讲授变成生动的案例。同时,学生能在实践调研和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理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2. 城市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解和阐述城市现象与问题,而由此开展的社会调查工作针对性较强,学生能够迅速从这一视角深入调研。同时,社会调查要具体落实到城市地域空间环境中去,最终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也需要借助规划专业设计手段来实现。因此,社会调查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规划设计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调查报告。

3. 社会调查突出的特色是能够调动和保持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的参与性比较低,而社会调查学生是主角,老师充当配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知识搜集资料,并学会整理和分析。这样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认真参与,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

三、社会调查的阶段性引导机制

社会调查研究是分阶段和步骤的一系列活动,具体可以分为题目选取、前期准备、调研整理和考核评价四个部分,因此对于每个阶段的调研活动应该进行引导交流,建立阶段性引导机制(图1)。

在学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性思考问题开拓思路。随着学生调研不断深入,老师与學生定期(每周一次或两次)进行交流答疑,根据工作进度安排,检查每一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对成果进行完善和调整。在整个调研工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与老师沟通交流,而遇到问题后,是继续还是暂时终止以考虑修改思路,这个值得推敲[1]。老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从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发,把问题融入原有的调研方案进行重新考虑分析,因为新的问题往往是前期没有考虑到遗漏的重要部分,很有可能成为调研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允许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和设想,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和完善,做到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表达明确和依据充分。

四、社会调查环节具体设置方法

社会调查活动离不开指导老师各阶段的引导与帮助,同时应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自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调查研究。因此,结合社会调查活动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城乡规划自身专业特性,将城市生态学课程社会调查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题目选取与范围确定

选题的合理性决定了整个调研工作的研究方向,而具体调研范围的确定会影响后续实地调研工作开展。因此,如何合理选题并结合题目确定恰当的调研范围是社会调查工作首要环节。

首先依据课程特点,选题应与当前生态环境理论和研究相契合并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中选取具有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的调研题目[2]。老师通过综合权衡选题的难易程度,增加题目的多样性,讓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初期的研究讨论。再者,所选题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能够在调研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和解释现状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研究的题目应该贴近生活,学生最好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在调研过程中更加容易入手,并方便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所选题目可以采取主副标题的方式,以主标题确定研究方向,而副标题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调研范围,老师从旁予以引导(表1)。调研范围的确定应该结合城乡规划学科特点,一方面以地域空间为导向,结合城市某一类型空间下的生态属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另一方面应具有研究的生态价值与意义,所选空间范围能够反映当下存在的生态问题。选题的调研范围不宜过于宏观,以免造成学生把握和入手困难的问题,应该控制研究范围体现针对性,从空间层次上限制其大小,更多地从中观层次或者微观层次来开展研究。因此,题目的研究选择较为合适的地域空间环境(比如大学校园、居住社區、城市公园、广场、街道等等),而在副标题中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调研对象,使得学生的调研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言之有物。

(二)资料收集与制定调查方案

做好城市规划社会调查,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清楚社会调查需要做哪些理论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时也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计划方案。

选题过程中及确定选题之后,学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期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的书籍文章、期刊论文、调研报告等,将具有参考价值的基本概念、研究理论、实际案例、调研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提炼和整理,将一些与自己选题密切相关的文章复印下来进行精读,并撰写出读书报告,加深对选题的认识[3]。针对实地调研前期工作应该对现状的地形图或者卫星地图进行收集、确定范围大小、了解周边环境并整理历史沿革等资料,特别是从调研题目出发更多地选取与其相关的地块信息,了解和熟悉所要调研对象,为具体的实践调研工作打好基础。

调查方案的制定即是对社会调查活动作出计划安排,包括对调查内容、调查形式、调查进度、拟采用的调查方法等进行计划,它对于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至关重要。调查内容紧密结合题目的调研对象和范围展开,将现状需要调查的情况进一步细化说明。在此期间指导学生将调查工作按照步骤拆分,并对现场调研工作进行分配,各组成员明确调研任务,例如现场拍照、记录、访谈工作都有相应的组员专门负责。问卷调查表是快速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调查形式,调查表汇总结果对于最终的分析影响较大,因此指导学生将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既要全面也要分出主次,将重要的生态问题转化为便于受访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以最终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实地调研与整理分析

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就进入社会调查的实地调研与整理分析环节,这一部分是整个调研实践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最终撰写调研报告的基础。

实地调研工作需要通过反复几次才能真正做到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分析与研究才真实可信。老师指导学生将现状调查研究按照计划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进行下去。实地调研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在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调研工作,例如如何将调查的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如何与陌生人沟通交流并获得信息,如何结合现状地形图纸进行标注与记录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参与,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便于下一步整理分析。

实地调研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对于收集到的图文资料分门别类,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同时利用地形图或者卫星图对所调研的空间环境进行标注与分析。由于收集到的资料一般会比较庞杂,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脉络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思路并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调研报告提纲,将所整理和分析的结果有条理地安排编著,形成具有逻辑顺序与秩序的调研成果,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四)过程性考核与最终成果考核评价

社会调查最终的考核需要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自己每个阶段不足之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可按照百分制计分,包括过程性考核以及最终成果考核两大部分,分值比例分别为40%和60%(表2)。

过程考核将整个调研实践过程划分为前期准备(调研对象、资料收集、方案计划)、实地调研(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访问交流)、整理分析(现状分析、图表整理、问题梳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与实地调研阶段各占10%、整理分析阶段占20%,每一阶段都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成果进行考核,并汇总成过程性考核结果,以督促完成作业进度要求。三个阶段的考核由指导老师进行综合评定,并结合过程性答疑对各组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指导。

在最终成果汇报阶段,邀请系内其他教师参加进行公开评定最终成果,由各组学生汇报调研报告,评委老师现场提问评价并打分,最终成果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和系内其他老师公开评定相结合确定成绩。考核标准与分值区间的划分以内容完整程度、条理清晰与否、分析合理性、表达准确程度、排版与绘图效果为依据,让整个打分环节更加公正科学。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够更加全面地发现问题并改正,以便进一步改进提高。

附注:考核成绩按照百分制计,考核的时间与课程教学安排相协调,考核成绩最终计入学生课程的总评成绩。

五、结束语

在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设置社会调查环节,首先应确定合理的选题并做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阶段性引导机制和考核评价体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选择调研方向、确定调研范围、架设调研提纲、安排调研进度,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淑军,许峰.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调研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129-133.

[2]赵亮.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报告选题分析及教学探讨[J].规划教育,2014,10:81-85.

[3]赵春容.浅析社会调查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及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208.

猜你喜欢
社会调查
浅析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辅助制度构建
大学生社会调查工作室建设机制的研究
法学实践教学中的社会调查方法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委托开展社会调查之探索
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城乡规划专业SPSS教学探讨
深度推进社区矫正建设的问题与抉择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所需就业创业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