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30 10:48张健丽韩潇
中国商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流通业对策建议

张健丽 韩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流通业就业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了我国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属性和特征,发现流通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吸纳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业 就业吸纳能力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c)-003-02

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流通业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吸纳就业、提高国家税收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近年来,解决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流通业作为吸纳就业的可持续力量,对社会就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我国流通业就业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就业容量大,就业贡献高

从总量看,我国总就业人数缓慢增长,由2004年的74264万人增长至2013年的76977万人,而这期间就我国流通产业年末就业人数来说增长迅速,从2004年的6052.8万人增长至2013年的12736.3万人,增长了一倍,其中在2011年超过1亿,达到10562.8万人。从所占比重看,流通產业占总就业人数比重逐步增大,由2005年的8.2%增长至2013年的16.5%,增长了一倍,在2008年超过10%,达到10.4%;流通产业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在2013年更是高达43%,2004年26.6%,上升了17个百分点。

1.2 就业增长率高,就业推进作用强

从我国总就业、三次产业以及流通产业就业增长率可以看出,总体上2005年~2013年我国总就业增长率保持在0.4%左右,持稳定趋势。具体来说,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就业增长率不仅低于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同时多年呈负增长并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逐步向其他部门转移;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6.3%的增长率降至2013年的-0.3%;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低于流通产业就业增长率,但是高于总就业及其他产业就业增长率,2013年就业增长率达7%,比2005年多四个百分点;流通产业就业增长率不仅高于总就业增长率,同时高于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率,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6.4%增至2013年的12.1。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正逐步转移至第三产业,符合我国就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同时流通产业依然保持强有力的吸纳就业能力。

1.3 就业密度高,就业吸纳主渠道

产业就业密度(产业就业密度=行业就业人数/行业增加值),反映每一单位经济增加值对社会就业岗位的贡献。总体上我国产业就业密度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流通产业就业密度相比于全国产业就业密度以及第三产业就业密度下降幅度较小,尤其是批发零售业就业密度,在2009年以后高于全国产业就业密度、第三产业就业密度以及流通产业内部其他行业就业密度,处于领先位置,如2013年批发零售业就业密度为0.17,而全国产业就业密度仅为0.07,第三产业就业密度为0.08。可见,在经济下滑,就业压力高的情况下,我国流通产业依然是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1.4 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

我国2004年~2015年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中流通产业就业人员及就业比重。从总体上看,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我国流通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04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我国流通产业就业人数为11608.4万人,2013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我国流通产业就业人数为23870.3;从占比上看,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我国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平均48%左右,其中,单就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的批发零售业来说,其就业人数由2004年的3671.2增长至2013年的8749.4,增长了两倍多,其占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的比重在2013年更是高达40%。

1.5 就业人员工资整体水平较低,人才易流失

从我国2004年~2010年流通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可以看出,2004年~2010年期间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其他流通业内部各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低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3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46340元和31267元,低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6769元。

1.6 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员素质低

对我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按行业来分析,整体上,我国流通业内部各行业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集中在初中水平,专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极少。2012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分别为47.3%及52.4%,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15%和14.3;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以初中和高中学历为主,分别为30.8%和28.4%,大专以上学历为32.7%,多于其他两大行业。这进一步说明流通业是吸纳就业能力的特殊行业,同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流通业必须加强对就业人员的培训,解决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成为流通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流通业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流通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存在一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本文针对上文的分析,提出 以下对策建议。

2.1 促进小微商贸企业发展

从商贸流通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是流通企业中的主体,几乎占据了流通企业的90%以上;从商贸流通企业就业来看,小微企业是商贸流通业就业的主渠道,因此在就业压力大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发挥流通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然而,实际小微商贸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普遍面临诸如融资困难、税费负担重等问题。因此,应落实对小微商贸企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保障流通产业可持续就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2 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流通专业人才

整体上看,我国流通产业内部各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集中在初中水平,专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极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以及劳动者生产率的一大瓶颈。伴随着商贸流通业技术的创新,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必须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流通业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考虑鼓励或扶持流通企业自身设立培训部门,为员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提高有效的流通人才引进机制,引导国家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或制度,为我国流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2.3 提高流通就业人员工资,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就业补贴奖励

我国流通业劳动者报酬增加值比例及其系数均低于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排名处于倒数位置,其大部分增加值流向了企业和资本。这说明,流通产业就业人员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正是我国流通企业一直面临的“招聘难、留人难”的挑战所在。建议国家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就业人员补贴,建立更好的人员工资考核制度,以进一步提高流通就业人员工资,以促使流通企业扩张规模、提升品牌效应、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樊秀峰,周文博,成静.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2).

[2] 武盈盈.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下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6).

[3] 王笑宇,廖斌.商贸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再认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4] 郑书莉,王心良.流通产业研究文献综述[J].经营与管理, 2014(12).

猜你喜欢
流通业对策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省域流通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演化分析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局部差异性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