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摘 要: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旅游管理学生就业能力,文章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建设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落后、理论实践脱节、考核方式单一、教材建设缺失问题,提出了应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管理适度放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师型;旅游;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8-0086-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employment ability, this article, with the "tourism marketing" course as an exemplar, discuss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weak teachers, backward hardware facilities, alienation of theory from practice, single modes of examination, lack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etc.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train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delegating power in teaching management.
Keywords: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ourism; ability promotion
一、問题提出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发布的“全球旅游和旅行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大陆)为17名。随着全域旅游时代到来,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具体见表1。然而在旅游经济繁荣的同时,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了2012、2013年全国和分省就业率偏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遗憾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却榜上有名。究其原因,既有供求矛盾、结构性矛盾等外在因素,又有学生就业能力缺失[1-4]等自身因素。据统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约在10%~20%之间,5年后行业流失率竟达90%~95%[5]。在旅游教育方面,一方面是旅游管理专业对口人才队伍的批量流失,另一方面是旅游在校学生规模停滞不前,具体见表2。这充分说明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西部内陆地方本科院校,2004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旅游管理本科生,现今已有近10届毕业生,从学生就业总体情况看,就业质量并不理想,专业离职率仍然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方面探讨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以“重点课程建设——旅游市场营销”为抓手,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重点建设课程的价值
(一)重点建设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强的旅游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科学合理设计重点课程,且强调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有效应用于专业实践活动。因此,重点课程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使课堂教学与社会需要相匹配。
(二)重点建设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互联网发达时代,人才的内涵已不是局限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寡,而是能力与实践操作是不是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如何根据科技发展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焦点之一。而重点课程建设就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生为本”,提高学习质量,增强求职能力。
三、建设“旅游市场营销”重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宝鸡文理学院位于三线城市宝鸡,是陕西省教育厅管辖。本校旅游管理专业2004年开设,附属于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属于旅游管理教研室, 共有7名专职教师,其中一位在读博士。现有6名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仅1名,且是2016年才评上副高,任现职教师没有博士学位教师,一位教师往往要讲授多门课程,以笔者为例,讲授过《旅游市场营销》、《前厅与客房管理》、《管理学》、《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讲授的课程越多,就很难有时间与经历去深入思考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往往是疲于应付上课,忽略了其他应该重视却无力重视的环节。
(二)硬件设施落后
从纵向对比看,虽然较2004年相比办学条件有了许多改善,如多媒体教室增加至3间,筹建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使得教学手段有一定程度改观。然而,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应用型专业,要求实训实习时间较长,仅有的3间多媒体教室要满足全系历史教育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共742名学生的共同需求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此外,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仅有电脑24台,不仅数量上不能保证人均一台电脑,而且功能单一,充其量是个网吧或多媒体教室,尤其无法有效发挥专业功能,资源有效利用率极低。
(三)理论实践脱节
马克思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6]。这个论断是意味深长的,值得深思的,理论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这充分说明理论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理论才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检验的理论,也才能够真正称其为理论。虽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教材选取方面力争凸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对案例质量与数量非常关注,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单纯,实践经历缺乏,单靠案例教学法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受到很大限制。此外,由于学校设备不足及各种规章制度限制,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困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机会少,造成课堂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限制了学生主动能动性的发挥,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四)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属于建设期,按照学校考试管理制度规定,重点课程建设必须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且是教考分离,这虽然有利于客观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注重平时积累,将希望寄托于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会培养许多“高分低能型”学生,脱离了社会发展轨道。此外,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固守教学大纲,重视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的讲解,更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教材建设缺失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体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學校的教材都需要自行编写,然而由于旅游学科体系缺乏系统性,加之本校旅游管理教师师资匮乏,力量薄弱,尤其是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领军人物,因此教材编写基本是空白,教材建设的唯一成果就是编写的习题集和试题库以及购买的相关书籍了。
四、建设“旅游市场营销”重点课程的对策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应该充分利用教育部(2017)对该校展开的专业评估及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契机,对“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解决。
(一)加大资金投入
硬件设施落后制约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同时,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全体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双向发展,努力编写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教材,一方面填补教材建设空白,一方面夯实师资队伍。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以往职业教育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实践应用的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很强,旨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能够运用市场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发现分析市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双师型”教师既通晓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过程,能够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相互促进,填补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空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可通过以下方式:
1. 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络与沟通,不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老师进行技术培训;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2.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并对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
此外,对“双师型”教师还应该设置公平的激励机制,如支撑晋升、培训待遇等问题。
(三)教学管理适度放权
由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性质决定了具有普遍的应用性,因此,涉及到该门课程的考核,也应该突出课程特色,而不应拘泥于理论考试,并且按照学校教务处相关文件规定要实行“教考分离”。“教考分离”只能考察教师的理论授课效果,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适度放权,将考试决定权回归教学团队,由教学团队讨论选择更科学合理并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以增强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3]周奔波,姜美英.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就业能力提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1):100-101.
[4]金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科版),2012(6):237-24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1.
[7]鲍富元.基于IPA分析法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5(0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