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树华 牟光庆 李莉 李晓红 王海萍 苏波
摘 要:高等教育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热点之一。文章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特征以及实施创新培养的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培育创新能力必须建立目标各异的核心课程体系结构、多样化的批判性思维培育方法体系、多载体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以及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从深层次理清通识教育在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藉此起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创新;核心价值观;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24-04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nnovat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ways of train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it is a must to establish the diverse system of core course, a system of various methods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a multi-carrier system developing the core value, and flexible proper teaching methods.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make clear the way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shaping the core values of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Keywords: core curriculum; general education; innovation; core values; critical thinking
引言
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提倡创新,并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是理性的界定问题,理性审查已有的结论和做法,寻找足够的理由支持新的想法等,从而理性的创新。创新源于多领域交叉学科的知识以及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两者是人文教育的核心目标。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意以及自省能力。这种思维和能力,能使得人們有更为超越的眼光,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更可以挑战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科学教育离开了人文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同样,离开了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也是不完整的[1]。
“通识教育”起源于“人文教育”,两者的核心内涵都是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脱离蒙昧或修正偏狭观点。目前,通识教育主要有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自由选修型和核心课程型四种实践方式。其中,分布必修型和核心课程型是两种重要的课程形式。核心课程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跨学科视野等[2]。
研究表明[3]: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好奇心和兴趣、直觉或洞察力、勤奋刻苦和注意力集中、诚实、责任感和自信心等素质。同时,良好的人文素、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开放的思想观念、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质[4]。满足并实现创新能力与素质培育要求的有效途径是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是核心课程体系。
一、基本特征
(一)目标明确且呈现多样性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是灵活多样的,因校而异。其核心课程的功能也不再单一,呈现多重性,课程不是简单强调其实用价值和功利性,更着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对其未来的影响[6]。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目标是[7]:向学生展示并传授在多种领域探索知识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并了解其价值所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成功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基础。
旧金山大学的核心课程目标则是让学生具备广泛的学科基础,了解物理世界的本质,掌握科学方法的用途,以及技术的影响[7]。同时,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经验;了解历史传统并能批判性地评价艺术;懂得社会的性质和个人和团体之间的关系;应获得为社会正义工作的机会。要认真思考,在世界上我们应如何选择并成为什么人。学生应理解和重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和全球化世界中,文化及种族的差异等。
(二)涵盖多个知识领域,成为创新发展的源泉
大学应为学生提供公民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公民教育是使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理解现代社会,使学生了解和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成为负责任的好公民。文化教育则是使学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核心部分并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并培养文化素养和与其国家体制相适应的积极的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则以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主,为学生提供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所需的专业技能。
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而是站在认识人类历史发展与自我进步的高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首要培育目标,注重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需要以人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为前提。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核心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以及创新素质的重要来源。目标是为本科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等学科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8]。
在内容上,课程涵盖交流与写作、自然科学、经济学、人文科学、艺术、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其他综合性课程。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完人”;大学不同于专科院校,否则 ,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9]。
(三)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核心课程体系的模块设置以问题为划分主题。核心课程不是以知识点作为传授的目的,而是试图让学生掌握获得本科教育必备领域知识的主要方法,并向学生展示相关领域现有知识及其研究方式、如何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如何应用这些方法,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10]。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如哈佛大學致力于具有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知识丰富、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使学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其能在国内外过上富有成果的生活。同时,面向国际化,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敏锐的世界公民;注重文理科的全面教育;鼓励学科间的交融;始终强调教学互动;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固有分隔,强调校内合作。
(四)塑造具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特征的人格
通识教育有利于培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合作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意志品质等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特质[11]。核心价值观则为创新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道德保障。一方面,积极的心态、冷静思维、合作意识、进取精神、坚持果敢等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 另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健全人格所强调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通识教育更强调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宽泛教育,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批判性思维习惯会使得意识系统服从某种核心价值观或评判标准建立起来,有清晰的道德伦理观、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谐的自我。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美国,被公认的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相关的研究实践也相对丰富[12]。
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健全的人格的培育是核心课程体系共同目标。质疑的态度、逻辑推理知识以及分析、综合与评价的认知技能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13]。
作为一种思考分析工具的批判性思维,其对象是一切可被直接或间接知觉到的事物。它的适用范围广泛,任何的学科都要用到批判性思维。
二、创新培养的途径
面向创新素质培育的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课程为依托,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共同构建面向创新培养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体系作支撑。其中,方法、内容、载体与教学模式相互作用,共筑核心价值观与创新批判性思维能力。
图1 创新培育核心课程体系
(一)规划并构建目标各异的核心课程体系结构
有效的核心课程体系既是让每一位本科生都在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又在特定专业领域得到良好的训练。因此,以课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学科交叉组合成的模块各有千秋,核心课程体系也尽显差异,内部模块间呈现平行式结构,树状层次结构,递进式层次结构等的关系。平行式结构中各模块皆以其总的培养目标为核心;树状层次结构是将核心课程分为几大类,每个大类里都有具体的目标;递进式结构设定了与总目标保持一致的不同阶段的目标。
(二)汇集多样化的批判性思维培育方法体系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将其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各方面[14]。从实质上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做出合理论证。
批判性思维是善于对被习惯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15];既有用分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做出新判断,也有否定性的质疑和肯定性的赞许。
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的高阶思维[16]。具备这种思维的人可冲破盲从、独立思考,开阔思路,使其成为细致分析、系统论证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并懂得大多数问题尤其是人文学科,没有对与错界限,只有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不同而已,跳出非白即黑的思维模式。具备批判性思考精神的教育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尝试,以建构多元并行的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育内容问题化,利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性地对知识和问题进行质疑,以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定位就是把通识教育与个性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方法在内的知识体系和方法的讲授[17]。课堂的核心应由知识传递变为思维训练;考核重点应由考知识变为考思维。如图2所示。
图2 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系
在内容的广泛性上,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为批判性思维的培育提供了保障。
首先,要从多个思维维度,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上,帮助学生转换自己的思维视角,突破思维障碍,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思考和写作;从正确提出问题,理解并论证主题和结论,形成证据,从而能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阅读、写作与交流以及创造发明中。
写作教学是创新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的非常重要一环,写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讨论、反思、评价与表达等能力,培养人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的能力,还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写作与交流课程要涵盖多个领域,如新媒体、公共科学、商务、环境、政治、医学和公共健康等。这类课程一般都有相应的展示环节以作为学生的体验并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达到实际训练的目的。所以,学生经过训练后,具有较强的思辨力。
在美国,写作课是各大学通识教育的必修课[18],许多大学还单独提供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专设的写作课。
第三,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与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列举思考法、思维导图法、设问型思考法、类比型思考法、组合型思考等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积极地进行创意设计。
在教学模式上,既可采用基于‘批判性思维课程的专门教学。也可以在课程的项目训练中运用多学科视角、多元文化融合、形成性评价等来提高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具体方法[12]。项目的主题以社会公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主,而不是局限于学科教学范畴内,主题内容是作为批判性思维的手段用于具体批判对象,并非作为目的,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四,对于批判性思维来说任何知识都是有价值的,不能只以能否就业的狭隘视角去评判知识的价值[9]。应以即兴讨论的实践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话语表达、沟通能力。
第五,要营造并提供宽松与包容的学习与教学环境。
另外,通识教育离不开古典学科[9]。古典文学可提升人的品位,训练人的思维。只有倡导阅读经典原文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捍卫古典学科的价值,而了解原文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经典。
(三)完善多载体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核心价值观因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体制而异。信念和价值观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和情感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巨大作用[9]。
我国高校培育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南,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以课程体系为主要形式和切入点,以课程教育、各种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及文化实践活动等为载体,面向实现多层次目标维度,实施以核心课程体系为主的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等几个方面,通过确立理论认同、价值认同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等过程,使得以通识教育体系真正成为推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如图3所示。
图3 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体系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术诚实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美国大学在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教师都对学术诚实的问题单独作了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的学术自律意识。
美国各大学将通识教育置于本科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确立主导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
(四)实施多种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通识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須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通识教育的效果,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用课堂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中充当着辅助和服务的角色,而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式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怎样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去理解领会所学知识;倡导师生平等对话、主题研讨性的教学模式;建设批判性思维大学教学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批判性地参与,大胆的质疑。要提升创新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开放式、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灵感。大学培养目标有别于专科院校的技术技能的训练,其的关注点在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多样化的训练方式能使得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辨别-发现问题-分析比较-解决问题-总结等诸多过程,真正地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对问题的认知与解决的体验。要强调如何学而非学什么。教学及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是否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训练与考核评价方式总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实验与作业、小测验、项目报告及演示、学期论文、课堂出勤与即兴讨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口试、答辩会、情景模拟、实验报告、海报、网上论坛等。项目及演示的形式比较多,课程性质不同,采用的形式也有所差异。形式一般包括:阅读文献、项目设计、海报/报告演示、课程评论、指定页数的学期论文、报告等。既有个性化的培养、又有具体环节的训练,不至于空谈理论,学生在各个环节以及多种形式上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
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是项目的两大基本类型。开放式项目以拓展学生在课程所在领域的知识为主;完成项目报告或设计,必须以互联网及图书馆、期刊杂志和任何可能的文章为主要信息资源,最后形成报告,并做答辩及报告演示。项目及演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成员之间可以协作分工,互相讨论,并最终独立完成报告。对于项目成绩的评定上,既要考核完成人如何表达以及表达什么,还要对项目报告引用的参考文献、文字写作及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评判。如图4所示。
课程考核并非是一张期末考卷所决定的,它从多个不同方面,训练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实践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查阅文献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训练及考核方式越多,就越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结束语
实现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育必须明确目标并构建适用的方法体系、教学模式、多载体的人格塑造体系。
参考文献:
[1]何跃,李晓萌.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1):103-106.
[2]冯惠敏,李姗霖,黄明东.自然科学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及其设计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68-73.
[3]张淑春.创新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3):54-55+71.
[4]张华英,张传燧.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16-18.
[5]张强.美国大学德育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45-48.
[6]冯英.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54-57.
[7]任树华,牟光庆,蒙会民,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的美国高等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118-123+131.
[8]许园.耶鲁大学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耶鲁报告》为起点[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4(1):8-12.
[9]吕培明.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综述与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9(4):121-123.
[10]张普,廖文婷.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94-97.
[11]马培培.美国大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6(1):30-38.
[12]张梅,印勇.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8(6):152-154.
[13]李佳.“认知学徒制”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2-93.
[14]钱颖一.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1):1-8.
[15]纪滢,杨文妍,薛瑞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综述[J].科教导刊,2015(11):102-103.
[16]冯林,乔婵,张崴.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5(5):106-109.
[17]温伟力.“博耶报告”影响下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