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海 郭慧
摘 要:针对梧州学院的目前发展状况阐述了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现阶段培养方案的分析、修改和制定;如何整合和提高目前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针对当前实验室的现状,提出搭建和维护专业实验室的策略;以及教材的优化选取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改革;培养方案;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2-0067-02
Abstract: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 of Wuzhou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on consists of analysis and revise and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integr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relatively weak facult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boratory the strategy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s proposed; and the choosing of teaching material.
Keyword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form; training program; faculty
一、專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九五”以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1],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产业增长强劲,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 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主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中的集成电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命脉,是现代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支柱[2]。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并与国际接轨,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3]。与此相应,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确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该学科包括了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梧州学院于2008年新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在编教师5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每年招生50人左右,生源来自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附近省份;无独立实验室,与系内其它电子类专业共有实验室6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学院的新兴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相对薄弱;在实验设施方面相对落后;尤其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概念模糊,多数学生们到了大四还不知道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也不知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巨大潜在优势导致学习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对学科的优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改革发展的目标及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合理的学科建设,和优良的教学环境[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中,在人才政策一项中指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软件工程和微电子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建立微电子学院”。
微电子专业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内外工科类院校必开设的专业。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重点高校微电子专业已独立成微电子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与信息系统学院。由于社会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微电子集成电路方向的发展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北京电子学会和天津电子学会协同北京华大集成电路EDA设计公司每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激励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在广西相对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据调研目前区内只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开设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广西民族大学有微电子方向。所以,在我校进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向着微电子方向发展是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大行情形势下,对推动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和我校学科体制建设发展的重要一步。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所以把微电子方向,尤其是集成电路方向的建设作为我们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核心内容。
(一)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电子技术行业的高速发展,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流动也非常频繁。所以应首先注重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如加强他们的思想品德、敬业和团队精神、专业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稳定性, 即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梯队和相对的人员稳定;最后应该注重教师的再学习, 这包括对所要教授课程的学习和与时俱进掌握本专业业内先进技术和行业需求。我们电科专业缺少专业教师,不少教师不是本专业毕业,所以需要通过人才引进、原有教师进修深造, 使教师梯队整体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通过组建课题组的模式整合科研队伍,加强科研梯队建设。该专业教师有相同或者相关的研究方向,个人的研究发展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一致, 可以形成与之相关的一批研究成果,从而形成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通过提高的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减少了人才的流失。
(二)课程的设置与培养方案的修订
课程的设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所以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我们改革的重点。针对微电子方向的发展需求,及我们梧州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培养方案的现状,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一系列修改。首先针对本学科的特色,专业基础课程——半导体物理和微电子器件原理是考研必考课程,而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所以应该把这两门课程作为重点提前到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来学习;第二,在专业课中开设微电子工艺和集成电路原理这两门课程;第三,针对本科生毕业择业就业主要是从事版图设计和简单的集成电路设计,而且集成电路发展与EDA工具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这两门课程作为必选课程,应在第6,7学期开设。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凸显本专业的特色。
(三)实验设施及实验教学的建设
微电子技术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與之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电子技术需要超净、超纯、超精细的加工技术,同样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大量的仿真验证,版图设计。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学校还没有一个专用集成电路实验室,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搭建迫在眉睫。首先是场地,一个教室大小的地方,室内环境要干燥、洁净;第二,实验设施的需求:需要一台拥有linux操作系统的sun工作站作为EDA工具和license服务器,一个dell服务器作为windows服务器,50台PC机作为客户端为学生实验课程使用,EDA主流工具拟采用功能强大的中电华大九天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还相对物美价廉;第三,购置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测试仿真工具和数字电路仿真试验箱30台。实验室的搭建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也满足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需要。
(四)教材的选择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及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其次,注重教材的通用性,即选择本专业多数院校都采用的教材;第三,注重教材的经典性和新颖性。经典教材是国内或国外在本专业学习中长期使用并得到公认的优秀教材。学生通过经典教材的学习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新颖性是指新版和再版教材包含有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内容, 学生通过新版教材的学习能够了解当今世界上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知识和发展方向, 拓展知识面。
四、结束语
结合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需求,对梧州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改革,努力把它做大做强,使之成为课程结构合理,师资队伍梯队健康,实验平台完善的学校特色专业。把梧州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广西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们每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师的奋斗目标与孜孜以求的夙愿!
参考文献
[1]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80.
[2]王莉,梁齐,张广斌.微电子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李哲英.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孙建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