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峰 李静 张建栋 常宏宏
摘 要:《华盛顿协议》的加入,对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教育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介绍了《华盛顿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华盛顿协议》对高等工程教育本科教学的启示,以期在新的体系与标准下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工科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9-0008-04
Abstract: Signing the Washington Accord brings abou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hina. Here, we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and the basic ideas of the Washington Accord, summarized the enlightenment of Washington Accord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from five aspects. This paper aims at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ystem and standard,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Washington Accor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llege students
2016年6月,中國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从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到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中国仅用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内,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内练基本功,外塑形象,扎根中国、放眼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次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对于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吴岩主任所言[1],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实现了“六个一”:一个里程碑——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潮流的跟随者向比肩而行的同行者转变;一张通行证——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了学位互认,中国工科毕业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一套新标准——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得到世界认可,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一张入场券——加入《华盛顿协议》,为中国工程师获得国际职业资格、实现跨国流动提供了一张入场券;一种新声音——加入《华盛顿协议》,让中国声音走上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大舞台;一次新跨越——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了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一次新跨越。新形势下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培养必须以《华盛顿协议》为导向,从国家视角、全球视野和未来角度,提炼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一、《华盛顿协议》及其基本理念
(一)《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是一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从1989年成立至今,该协议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6个英语国家,发展到18个正式成员和6个预备成员国,成员遍及五大洲,涵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工业发达国家,《华盛顿协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华盛顿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2]:1.各缔约方所采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基本等效;2.承认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证结果具有实质等效性;3.促进缔约方通过工程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为工程实践所需做好教育准备;4.要求每个缔约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开展本国或本地区的工程教育培养方案认证工作,保证各方认证工作质量,从而维护其他缔约方的利益;5.严格的相互监督和定期评审制度,使协议的相互认可持续有效;6.各缔约组织的认证对象不是学校,而是各教育机构的培养方案,强调的是培养方案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二)《华盛顿协议》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为时间段,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大学四年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本科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有工作都要以本科生教学为中心。学生的范围应是全体本科生,要保障所有毕业生能力的达成,防止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
2.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导向
《华盛顿协议》采用“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认证标准,更加强调教育的“产出”质量,也就是毕业生离校时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干什么,会做什么。《华盛顿协议》规定了12项毕业生素质要求,毕业生素质是一系列独立均具可评价性的成果的组合,这些成果是体现毕业生潜在能力的重要因素,内容涉及工程知识,工程能力,通用技能,工程态度,所要求的毕业生要求与协议的范例有实质等效性。
3.持续质量改进
《华盛顿协议》规定学校必须有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持续改进,这是一所学校成熟和负责的表现。持续改进的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估是基础,反馈机制是核心。学校要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建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敏捷响应——有效改进的持续质量改进循环机制。
二、启示与对策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加入《华盛顿协议》只是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的第一步,是仅仅就教育的一个国际互认,后续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职业工程师的国际互认。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工科院校应高瞻远瞩,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启示一 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我国目前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0余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多;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00余个,超过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0余万人,研究生60余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0%多[3]。从规模上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但从质量上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偏弱。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人才质量是兴校之道,抓住了质量就抓住了根本。高校要创品牌、建特色,必须坚持严格的淘汰制度,否则会在高校间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通过认证学校的工科毕业生与成员国和地区实现了学位等效,学校必须严把毕业关,以确保工科毕业生能力与其他缔约方的实质等效。在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是宽进严出,总有一些人是能够进大学,但是毕不了业。在我国,九十年代前实行的是“严进宽出”,只要上了大学,几乎都能毕业。而现在,高考的录取率已大幅提升,入学宽松了,如果仍然宽出,必然会降低质量,即使凑乎毕业,没有真才实学, 迟早学生本人要吃亏。高校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是用人单位招募人才的重要依据,如果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与培养目标相差太远,就会对用人单位造成欺骗;如果高校不通过“严出”来督促学生学习,导致学生没学到应有的知识就走向社会,那就是对学生、对家长的欺骗;如果高校为了维持就业率,长期放任不合格的学生毕业,就会降低高校的社会信誉,伤及本校合格毕业生的权利。因此,坚持“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稳步提高毕业生的产出质量,从长远角度看,无论对于高校自身,还是对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启示二 由“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是由“教”向“学”的转变,强调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中第一性的存在。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是90后,受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他们具备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敏锐的思维能力,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能很快接受并适应新事物。高校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不管是整体辅导,还是个人需求,学校都竭尽全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较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要建立尊重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既要培养“世界眼光”,也要注意培养“中国之魂”。
“以学生为中心”是要构建一个更合理、更人性的制度,使学生能够实现自由的选择。“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能够加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才观,制定个性化年度方案,分别进行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本科教育,已逐渐成为各高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施好这一政策,高校应简政放权,放宽学生学习年限,鼓励其创新创业;学生能做到主修辅修,跨专业跨系选修,能在院系之间“自由流动”;院系要建立不同培养方案的选课体系,完善不同专业的学分确认机制,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从而实现相关专业不同阶段核心知识、能力要求的有效衔接,形成多渠道的学生发展路径。
启示三 由课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转向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
我国传统的教育均是基于课程导向(图1),即“内容”决定内容。教学计划的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而确定哪些课程的根据是基于对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教学实施过程是安排上“好”每门课,教学评估是评价每门课上得怎么样[4]。而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图2)是从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出发,由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决定人才的需求,由高校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意见,最好能有企业人员参与,培养目标决定学生的毕业要求,畢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应反映出求实、求新、求精的特点,要针对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重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针对新工科领域,建设一批优质在线课程,既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也满足企业培训需求。要围绕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推进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评价体系,指导改革实践;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吸引多方面参与,建立工程类大学生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形成校企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启示四 由注重科学研究转向注重教学研究
目前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突出,这既与高校的价值导向有关,也与高校评价教师的考核指标有关。一方面原因是政府与社会对高校的考核与评价看重的是领军人才、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显性指标,对于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度等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间接显现的隐性指标则重视不够。在此评价机制的导向下,学校对学院以及教师个人的考核亦主要强调科研业绩,对教学投入及教学质量的考评要么在制度层面就缺乏重视,要么虽有制度安排,但执行过程流于形式,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名无实,时常被边缘化[5]。另一方面,处于教学一线的理工科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椒们”,从“面向讲台”转向“背向讲台”,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够做到“居高临下”和“深入浅出”。他们熟悉自己科研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热衷参加圈子内的各种学术会议,但对于教学领域最新发展关注度不高,甚至没有参加过所教专业教指委召开的会议,教学积累不深,教学创新意识不强,对于教学改革,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不知从何做起。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华盛顿协议》作为新形势下工科人才发展的风向标,应促进高校重视本科教学,推进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高等工科院校要顺势而为,一靠政策引领,改变薪酬体系和职称体系,淡化科研奖励,鼓励教学研究,激发教师教学之热情,教书之动力,变厌教为愿教,变轻教为勤教,稳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二是推进分类评价,实施多维度考核,结合学校结构和自身特点,将教师按照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区分开来,分类进行评价,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分别赋予权重,各有侧重;三是要先知先觉,融入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总结高等教育与历次产业革命互动的规律,研判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敏锐分析新经济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以多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样的大学才能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启示五 由注重内部质量监控转向注重外部质量监控
中国高校数量众多,在自由、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不得不夯实基础,凝练特色,以确保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这就强化了高校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而言,高校内部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学校层面的校级督导到学院层面的院级督导,从监督检查到系部的教学活动,涵盖了校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毕业生座谈、岗前培训、精品课程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查重和质量抽查、教学档案及试卷检查、教学基本功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评判标准,学校通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反馈来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但除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外部质量监控相对弱化。加入《华盛顿协议》以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国际化,毕业后的学生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那么教学质量监控也需要国际化的标准与方法。美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程度高,认证机构高度自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其制定的很多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通行标准。如图3所示[6]。
美国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自我监控、社会监控、政府监控和学生监控四部分构成,其中自我监控和学生监控属于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社会监控和政府监控属于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是由第三方独立进行,相对比较客观全面。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促使高校自我反省来维持和增强自身的优势,帮助學术质量不达标的学校或专业做出迅速的整改。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也应该吸取国际经验,积极加入国际化的行业认证体系,借鉴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监控的成功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为提升使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服务。
三、结束语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往创新型国家发展,但与传统的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加入《华盛顿协议》,进行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意义非常重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急需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高等院校要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紧跟国际工程教育新趋势,以面向未来和领跑世界为目标追求,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培养一大批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征程——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J].世界教育信息,2017, 1:8-11.
[2]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3]陆国栋.“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预备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6-79.
[4]乐云,郑弦,马亮.《华盛顿协议》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2-27.
[5]禹奇才,忠兵,苗琰.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14,1:136-139.
[6]王轶,陈敏.美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40.
[7]熊凤,李世伟.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J].高教学刊,2016(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