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
摘要:沈阳工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工作的实践,研究突出学生兴趣和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与课程和实验室建设的制度体系、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交流平台、跨学科和团队精神的学生创新团队、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估机制,重点是研究出一系列适应校企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校企协同
1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校企协同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不完善;三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四是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校企师资队伍;五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六是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不广泛;七是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2校企协同双创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从任务与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实施策略。
2.1突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已经固化,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摆脱专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和教育模式已经处于惯性,老师的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有突破,重点的教育方式就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介绍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和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开拓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极为不利的,严重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2.2深入校企合作,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经济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发展的岗位路线,将所具备的知识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应用型大学,应与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双创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校企合作的双创教育模式
国家教育部对于双创能力的培养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双创能力的分解,可以规划出一系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程,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四个面向”:面向学科发展最新潮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社会实践、面向创新思维和创业知识。
2.3.1学生参与的“项目驱动”理论课程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依据CDIO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专业工程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紧靠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驱动”理论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理论教学都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或者进行课程改革。授课的内容是教师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中参与的项目,将项目进行分解,同时将岗位的工作任务融入到团队合作当中,突出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2.3.2设置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的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训l基地,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学生在基地中解决双创训l练项目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双创实践的操作能力。
2.3.3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课程
职业素养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包括校内6个学期的职业素质养成课程(职业生涯导入与大学学习生活、演讲与口才、职场礼仪、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和校外1年的企业化、职场化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顶岗实习),完善专业与职业深度融合的全程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2.3.4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与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可使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竞赛及实践活动,结合实训不断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通过参加学校及省、国家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将创新项目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做到创新创业相融合。
2.3.5提升师资水平,建设“三能素质”的“双师型”师资
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创意识和能力,可以采用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等方式,帮助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由专业教师向具有“三能素质”(既能讲理论,又能指导实训,还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的“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于参与的教师,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其次,学校应加大力度优化师资的结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创师资团队,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双创教育。
2.3.6通过双创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学校鼓励并有效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的双创训练项目,由学生组队完成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从科研项目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到专业实训课中,通过企业人员将项目进行分解,让学生团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和实践能力。四是让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成就梦想”,实现“在竞赛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2.3.7健全奖励制度,保障创新创业项目的有力执行
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业,针对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加大力度进行各方面的资助,包括启动基金、创新创业场所和开发条件。同时加大学分替代范围,建立健全规范的学分替代转换制度;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同时通过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进行创新创业学分的替代,替代的项目包括参加创新创业训l练项目、参加专业的科技比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本专业的职业认定证书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协同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首先根据学生需具备的能力目标,紧紧围绕专业工程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紧靠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過项目教学促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构建学生参与的“项目驱动”理论课程体系、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和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设置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健全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