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飞 赵丽君 赵丹 陆丽丽
摘 要: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和青睐。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与效果,依据《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宁波大学《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建设的基础及条件进行论述,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课堂活动驱动的翻转课堂总体思路,着重针对课前设计、课前自学、课堂活动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运输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04-03
Abstract: As an innova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which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ouses adequate attention from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flipped classroom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esides, found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in teaching course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Combined teaching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kind of flipped classroom driven by classroom activity. Moreover, concrete elaboration is given to class design, self-learning, classroom activity desig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s well as related teaching contents and forms.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teaching mode
在應用经济学中,运输经济学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就是通过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对相关运输问题渐进性研究的学科,是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模块课。“翻转课堂”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属于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需要学生在课前将知识学习完成,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及同学之间实行合作学习,课堂为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互动场所。宁波大学将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能力及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重点对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与效果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化环境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师及学生角色进行充分设计,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使知识共享及教学手段创新得以实现,使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使课堂教学空间范围及时间范围得以拓展,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明显提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比较有利。
(一)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重新设计,有助于促进师生角色重心的翻转与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是研究教师在固定空间及有限时间内教师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传递,该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学生属于真正主体,对于不同学生基础水平个体化差异及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忽略,未能够使针对性分层次化教学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功能未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首先使传统教学中单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模式得以突破,教师角色发生很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及促进者,可使学生具有更多途径获取知识,并且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加自主的时间、地点及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合理确定自身学习节奏,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更好获取资源及利用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处理信息及应用知识[1]。
(二)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给予学生灵活自主的课程学习时间分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对大多数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考虑,并且应当平衡分配授课内容时间。而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授内容被转移至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可依据自身基础水平及接受程度对学习时间及学习地点进行自主安排,可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进行学习,并且在实际观看教学资源过程中学生可依据自身接受程度对学习节奏进行学習或者重复观看教学课件[2]。在课堂教学中,可提供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进行解答及讨论,这种转变可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另外,在教师实行教学评价时,课堂交互性也能够更加有效,依据教师评价反馈,学生可对自身学习情况客观了解,对自身学习进行更好控制。
(三)翻转课堂创建多元化互动交流机制,培养了新型师生关系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将教师作为教学中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这种教学状态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及创新思维发展产生一定阻碍[3]。而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状态得以改变,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构建多元化互动交流机制,使师生交流与学生之间交流得以实现,使多维度立体式交流机制得以形成,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加强互动交流以及情感沟通,有利于教师更好帮助学生提升其知识内化能力,可对学生各个方面综合素质进行较好培养,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得以增强。除此之外,该教学模式使师生等级观念消除,使师生之间地位更加平等,对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及形成十分有利[4]。
二、《运输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模块”课程的定位,已将多媒体教学、研究型教学、四位一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重讲授
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都将课程小组教师作为主导,教师依据课前准备好的相关教学内容,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实行教学,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对于《运输经济学》这一课程而言,其涉及运输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相关理论,其相关理论知识往往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往往会感觉比较枯燥及空洞,因而很難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二)轻实践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实施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主要就是听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便能够得到比较牢固的理论知识,然而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对于很多知识并未能够真正理解,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讲授过度依赖,而课堂教学之外的主动思考往往比较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对于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死板,很难实现知识内化。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尽管课程小组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在《运输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许多实际案例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但是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离,具体表现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无法跟得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理论课程占据主导地位,实践课程仅作为补充,从而导致学生所学习理论知识脱离实际,理论知识上课时了解,但不了解实际操作应该如何。
三、基于课堂活动驱动的《运输经济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基础和条件
《运输经济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并且具有交叉性特点,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往往涉及较多经济学基础知识,而很多学生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知识。对于首次接触经济类课程的学生而言,其中很多知识内容及观点在接受及理解方面往往比较困难,同时由于课堂学时有限,很难对经济学相关知识专门进行讲述,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宁波大学具备较完善校园网络设施,目前校园内具有无线网络及有限网络,并且实现移动WiFi全覆盖,教师及学生均具备独立账号及使用权,同时配备“宁波大学教学平台”、“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以及“电子邮件系统”等相关应用系统。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大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已经十分普及,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些条件的存在均为《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较好开展提供比较有利的基础及环境。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 总体思路
在《运输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模式,其中翻转课堂主要应用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及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关知识,比如需求和供给弹性分析、供需平衡理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选择行为理论、运输基建项目经济评价等;第二,在加强过程管理的基础上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比较理想的保证,而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课前设计、课前自学以及课堂活动设计与考核评价设计等。其中,以学生课外自助学习为主,以实际案例为导向的课堂活动为基础,解决课程的抽象化和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的《运输经济学》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设计、课前自学、课堂活动和考核评价四个阶段。
2. 课前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设计属于知识准备及加工工程,课前设计完成质量与学生自学效果具有直接关系。在翻转课堂中,课前设计是知识的准备和加工过程,课前设计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学效果。对于课前设计工作而言,第一,任课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明确,制定科学合理教学大纲,将相关知识点确定;第二,依据所确定相关知识点,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可对网络上比较优秀的一些开放型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第三,对于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实行整理,主要就是教师由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现有教学素材实行再次加工;第四,选择相关专业软件,由课程主讲教师录制相关教学视频文件,并且在相关教学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发布。在录制视频过程中,可对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利用,比较抽象且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制作成为动作,并且与多媒体工具配合,使教学知识点能够更加直观、生动且有趣。另外,可与教学视频相配合,发布相关自学指导书,从而使学生较好进行自学。
3. 课前自学
对于课前自学环节而言,其是由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主要就是通过下载教学资源以及自学指导书进行自学。学生可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课前学习计划及进度进行自主安排,但是应当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自学任务完成,在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之后,学生应当对学习中收获及疑问进行总结。另外,学生还应当将教师所布置课前练习及思考问题完成,从而使课前学习效果得以巩固,并且可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展开交流及沟通。课前自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发现问题与疑问,以便于在课堂活动中予以解决。
4. 课堂活动设计
依据《运输经济学》课程特点及学生规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活动形式及内容可如下设计:第一,将3-4人作为一个小组,实施小组课堂活动;第二,通常情况下,课堂活动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学生分组交流、重点知识分析及教师点评,具体而言就是小组内及小组间进行课前学习情况交流,互相交换认识,然后针对实际学习中相关重点知识内容,由小组代表发表见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第三,问题研讨,这一点主要就是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教师提前准备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该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理解;第四,教师评价,这一点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主要就是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不足,從而使其更好对自身了解,以便更好进行学习[5]。
5. 考核評价设计
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考核评价设计属于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这一环节设计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性及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在翻转课堂教学初期,使学生对课程学习考试评价制度较好理解,这在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及贯彻教学新模式方面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选择现场效果评价及课后作业评价相结合方式,对于现场考评而言,其主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对课前学习情况及课上研讨进行综合评测;对于课后作业考评而言,更多方面体现学生最终学习效果,这两个方面考评结果均在学生平时成绩中反映,最終依据权重在学生课程总成绩中计算。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全新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授受主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简单翻转传统教学形式,更重要的一点是从知识传递规律、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作为入手点,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针对目前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不足得以补充,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选择精致教学资源,以实际案例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加强课堂交流及互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合作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a,(4):65-68.
[4]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33-138.
[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6]卫振林,陶文钊.《交通运输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5(19):70-71+73.
[7]孙屹.高校教育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