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思勇
摘 要: 从材料与技法、视觉形式、创造性思维等三个角度,阐释和分析了我国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创造性探索。艺术家深入研究水彩画的材料,不断拓展水彩画的技法和与新材料新媒介相应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多向性、纵深性、广泛性上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我国当代水彩画创作走向繁荣。
关键词: 水彩画创作; 创造性探索; 材料与技法; 表现形式;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J2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3-0050-04
百余年间,历经中国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研究,水彩画的发展由小画种的形式到形成独立展区的规模,从而获得了现在繁荣发展的局面。目前中国水彩·粉画展创作形式大致分为五类:一是传统水彩画,利用光和影的结合创作;二是中国水墨画,借鉴了许多水墨的技法和手法,运用水彩的特性创作;三是中国水彩画题材,构图形式带有中国民族特点,作品画幅大而精细,兼具国画的气势、油画的写实;四是注重艺术自身的探究、作品创作表达形式,作品手段前卫、艺术的相容、材料的探索、视觉的新颖,结合版画的构图、影像的思维、插画平面的语言;五是抽象艺术的表达,用自身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的几十年里,中国水彩画已步入繁荣发展的阶段。全国许多水彩画家都受益于早期杭州水彩画展,水彩画的地位也由此得到了认可。但是在这繁荣表象的背后,同样也出现许多问题,作品观念传统,内容苍白,在形式和技法上缺乏探索,作品表现过于单一、保守,大多数水彩画家自身艺术素养及专业知识缺乏等等。直至200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题材多变,风格多样。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2008年成立至今更是涌现出许多当代水彩画创作优秀作品。近年来水彩画如何发展,成为当下许多艺术家探索的问题。第一个观点:保持传统技法,发挥水彩画水的特性和朦胧的光影效果,更多借鉴中国画的元素、写意的表现形式、笔墨淋漓的特点。在艺术形式上更讲究融入中国审美的意境,用情感表达美学的原理,在艺术题材上更多主张特定场景再现和传统生活写照。其水彩作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貌,带有东方人物性格绘画特点。第二个观点:单一的素材、技法对水彩画创作有局限性,主张相互融合,思想结合、形式借鉴的艺术观念。当水彩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之上融入各种绘画特性,艺术作品就发生不一样的视觉变化,再利用不同材料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水彩画创作需要创造性,只有思想创新,材料技法探索,艺术才会进步,题材才会丰富。要使水彩画创作更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坚持多元化取向,鼓励多样化风格探索,在艺术家不断的自我提升和技法研究中,水彩画艺术一定会更新题材、更新形式、更新观念。
一、创作中材料与技法的探索
随着当今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在现有水彩画材料的基础上,许多艺术家开始进行深入研究水彩画创作材料粉底的方法,利用胶的稳定性,按百分比混合铺底,或是利用矿物质成分较高的颜料进行做底,比如使用国画颜料、丙烯颜料之后,再利用水彩颜料的透明性特征进行创作。20世纪9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出在画纸上做粉底,使纸面和空气隔离,结合油画的技法,提高作品中色彩的厚重感。其中黄增炎水彩作品《静物》最具代表性,创作上先是做类似油画的底子,待白胶干后再进行铺色。斑驳的肌理效果,使得画面厚重结实。同时也解决了水彩画作品创作中不易修改和难以控制水分的问题。水彩画创作中布上做底,将水彩纸本身的性能改变。也可利用水彩布和绢丝替代或覆盖水彩画纸,将材料平铺,用液体白胶作为调和媒介,将布和纸结合,有助于颜色的协调统一,画面效果沉稳耐看,产生一种淡雅效果;并且还可以利用蜡和丙烯做肌理,那是水彩画创作全新的体验;蜡烛高温后变成液体,不规则地刷在布上,然后将颜色随意铺上,为了使其肌理更丰富,可以反复做底,让颜色沿着肌理的纹路流动,产生有趣的图纹,利于创作中画面丰富生动;待肌理做好也可用热水冲洗,使其底色产生微妙变化,更能使画面达到一种虚幻意境。创作中,根据肌理选择绘画的题材更有意思,很多需要表达的效果都已经似有非有地呈现在画面当中,只需要稍微几笔,立马产生质感效果。当画布经过反复的洗刷,画面将变得色彩柔和、色调统一、图型微妙,再进行颜色的叠加更能展现出新材料技法的神秘。水彩纸克度、纹理及含胶量的不同也会对画面有影响,例如将水彩纸打磨,使之克度变少,容易吸收颜色,这种材料适合绘画年代久远的物体,更能突出文化内涵。或者将纹理用胶铺平,这样形成光滑的表层,比较适合表现现代物体,突出材料质感。同样材料的含胶量不同,画面的水迹也不一样,含胶量多的水迹则边缘淡中间深,含胶量少的水迹则边缘深中间淡。
水彩画材料的更新也一直稳步推进。一直以来水彩画属于纸制品,比较容易遭受损伤,创作中也比较讲究,难以进行反复擦洗。但水彩画是一个对材料要求极强的画种。没有材料的更新,很难有艺术语言的个性,材料本身性能各不相同,结合艺术家们各自的创作实践经验,必定会形成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进行更新,形成不同的水彩画创作技法。早期水彩画家利用水的干湿画法抒发创作中的情感。同时,绘画创作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留白的技法、喷洒的技法、枯笔的技法都是水彩画创作中基本的绘画方式。由于对材料的探索,随之也产生了刀刮、涂胶、上蜡等技法,使画面产生肌理,形成另一种艺术味道。当今水彩画創作中利用胶带的遮挡,使画面达到精细的完美结合,画面中加入了丙烯调和液、鸡蛋白、增厚调和剂等媒介,不等比例的分量,不同的手法力度,使艺术视觉效果与众不同。在一些当代水彩画作品中,还利用了布的纹理,综合材料的图案,以及油、漆、墨等与水不相容的技法,让艺术创作更加灵动、更加具有艺术温度。
二、创作中视觉形式的探索
对于水彩画创作而言,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是指多角度、广视野的结合,题材与技法相互融合吸收。二十世纪水彩画创作由于材料、技法的更新,视觉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色彩的对比、空间的诠释、语言的精神,都使水彩画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对视觉形式探索,扩大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当艺术作品融入图示语言、创新思维、新型材料时,将可以释怀创作中的情感、精神文化等,使原本矜持优雅的画面放射视觉形式的光芒,所谓“精神贵族”气息,往往是作品另一种情感释放。形式的探索,将视觉语言穿透转为一种感性理性并存的艺术观。
水彩作品初期形式上追求传统水韵特征,其视觉效果大多以光影鲜亮为主,随着艺术语言、形式与观念的发展,许多作品开始穿插黑、白、灰,点、线、面的元素,在题材描绘上更讲究归纳和总结,将虚幻、立体的语言形式融入作品当中,在有着传统意味的创作手法上开始探索新媒介的色彩、光源、肌理,对作品整体意境形成冲击,节奏的变化,型与色的完美结合,形成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最为成功的是当代湖北青年画家陈勇劲的作品, 2010年全国十一届美术展览银奖作品《巡航》,对于视觉形式探索、创作空间重叠、画面平面效果、写实造型能力、大气韵味和谐统一,使画面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2014年全国十二届美术展览获奖作品《火山》。在视觉中利用沥青产生纹理,丝网痕迹的语言将水彩画创作带入了新的格调形式。同样,湖北青年画家白露洋《三分之一秒》《我们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通过材料工具和语言形式的借鉴,将画面切割、重组,并将主体物虚幻重现,让场景中实少虚多来产生画面空间感。作品形式上吸收了平面视觉艺术,画面题材上参考了动画知识及表现,其作品富有现代艺术符号特征。创作中利用胶带将实线具体化以及颜料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形成了一组画面涵盖多种载体的效果。同时利用画面相衔接的印迹,表达趣味性和生命力的延续。
运用遮挡是传达视觉形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将艺术家的审美融入研究探索,例如相同的手法受不同风格、时间、温度的改变,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形式感。由于社会的发展,动态视觉艺术开始融入。欣赏者在水彩画创作中引入影像叠层,曝光形式语言扩展了艺术空间,提高了艺术作品视觉冲击力,使呈现在画面中的不仅仅是艺术,更表达了艺术家内在情感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这都是水彩画视觉形式的探索。
三、创作中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艺术发展的时代,创作往往体现艺术家内在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艺术的创作不单是材料技法的研究、题材形式的更新,更是一种艺术思维的提升。作品的表现正是艺术家思维的一种体现。艺术家们在传统理念基础上创新探索,不断的深层化、全面化、个性化,才可以创造出属于艺术家自己的作品。研究艺术创造性思维,不是对艺术知识的重复,而是注重艺术家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新理论、新观点,从而产生新题材、新形式、新作品。艺术创作逐步走向多元化的领域,无论载体、材料技法、创新思维,都是多种元素结合。各种形式的思维探索,使水彩画创作开拓新局面。
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强调的是创作者创造性思维方式。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是水彩画创作的主要方式,使艺术界限模糊化,发挥艺术种类的特性,合理利用题材与技法的融合。视觉形式的借鉴,更能提高艺术作品深度。在思维探索中,多向性、纵深性、广泛性,打破常规,根据艺术家情感思维加以描述,表现艺术家内在的艺术格调。从材质、技法、视觉形式上拓开艺术思维,对一类创作题材进行不同材料表现探索,并且进行创作思维的延续,可以进行系列作品研究。利用材料质感、表现手法的不同,在技法上注重内容和形式的传达,从思维、观点、创作性上勇与尝试探索,对画面效果的思考,文化深度的提升,必然形成格调清雅的艺术作品。在创造性思维上,尝试借鉴油画的用色、造型、表现,版画的构成、形式、装饰性,中国画的韵味、渲染、飞白等等,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可以使作品诠释在一个虚幻平面的空间中。各种艺术形式语言重新组合再现,形成属于当下既接地气又具有艺术温度的作品,也是年轻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一种追求。由于每个艺术家所接触的事物、环境、文化不同,所产生的画面感觉也不同,可以尝试创造性思维结合艺术精神探索。精神是作品的灵魂,很多艺术表现的事物都是一种精神的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艺术品的创作是凝聚艺术精神的心灵活动。将作品与精神结合,形成当代艺术视觉新思维。中国当代艺术家姚洪雨作品《流逝系列》就是触发新意的形式。作品追求一种精神与技法的创造性探索,创作来源于雨中景象,结合玻璃雨水的模糊视觉形式,倒影式的构图,手法表现干湿结合,使画面产生流动性、突然性的感觉。在形式的前提下,突出创作主题,提升绘画深度,那是一种气势传达。事实上,水彩画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表现什么的画面,都是由画家创作中创造性思维及艺术修养来决定的。材料的探索、技法的研究都只是绘画一种表达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还是艺术家创造性思维的提升,那是决定作品深度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创作中创造性思维的探索,才能让艺术家创作出更具有含金量的作品。
四、结语
创作是艺术家将文化、修养、观点凝聚的一种方式,追求创新是创作中前卫的内在表现,可以赋予情感、表现,可以突出个性、格调,就像“画如人品,人如画品”,艺术作品的表达就是人格内在的体现。追求创造性的探索,可以让人生有追求,作品更具说服力,艺术发展更具有活力。
艺术创作中创造性的探索,它要求每位水彩画创作者站在艺术的高度去驾驭水彩画,要求摆脱成熟手法的束缚,力求创新,扩展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廣度和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阅历和艺术品味去探索属于自己本身的独特风格,让水彩画更符合当下艺术发展的方向,使水彩画艺术作品能更深层地提高画面内在格调和视觉形式。
参考文献:
[1] 莫里茨·盖格夫. 艺术的意味[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 麦克·伯纳德. 英国当代水彩画家[M]. 王克友,译.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3] 唐·法雷尔. 英国当代水彩画家[M]. 董素华,译.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4] 百年华彩乐章. 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M]. 上海:上海人名美术出版社,2008.
[5]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著. 中国水彩[M].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