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分析及其培育

2017-05-30 12:05吴德银
职教通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政治信仰多元文化

摘 要:以我国12省份17所高职院校的700余名学生为调研样本,剖析了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归纳了新时期部分高职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模糊、学习政治目的过于功利、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政治信仰倾向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主流意识边缘化、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认可度不高、学生党员思想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基于样本分析,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发挥、学生党员朋辈榜样引领等方面提出了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策略。

關键词: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培育途径;多元文化

作者简介:吴德银,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1-0012-0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相互交融、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借助有关手段,也一直在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攻击,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由对经济发展的一元关注转向了对国家文化力量的抗衡,文化软实力中凸显的意识形态成为了竞争的新焦点。这些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作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影响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为摸清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高职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途径,笔者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闭幕不久,便专门组织了一次在校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调研。

一、样本选取与方法选择

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全面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笔者选取了东部的浙江、江苏,南部的福建、海南,西部的新疆、陕西、重庆,北部的河北、内蒙古,中部的湖北,西北部的青海,东北部的辽宁等12个省(自治区)的17所高职院校的700余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五大类 18个题目,旨在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调查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42份,有效问卷率达到了98.9%。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力求做到数据统计分析客观、准确。

二、调研情况分析

在回收的742份问卷中,男生占45.4%,女生占54.6%,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一年级学生占66.2%,二年级学生占32.1%,三年级学生为1.7%,主要是调查时期恰逢大三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所以参与调查的样本相对较少。在专业分布中,理科专业为36.4%,工科专业为57.6%,文科专业为6%。汉族学生占91.4%,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8.6%。共青团员占93.8%,普通群众为6.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下文,笔者结合调研的数据统计,对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予以客观阐述。

(一)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分析

1.对马克思主义及政治学习的态度。调查发现,39.24%的高职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48.17%的人稍微了解,不了解的只有1.35%。同时,有34.42%的学生认为,中国要发展,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8.26%的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证明,唯一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理论,而坚定认为中国社会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有17.39%,如图1所示。关于学习政治的目的,37.8%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世界,43.6%的学生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报效祖国,14.8%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是为了鉴往知今,认识现实。从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经过学校的政治理论课学习,无论地域差异还是民族差别,绝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对马克思主义有较高的认同,学生学习政治的目的总体积极向上。

2.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态度。因本次调研的对象没有共产党员,在涉及是否愿意加入共产党的问题上,67.9%的学生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强烈,其中,汉族学生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分别为62.4%、6.4%,从地域上看,浙江、江苏等华东地区的学生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最强,而福建、海南等地的学生则排在最后。26.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可能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入党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信仰共产主义,能更好为国家、人民、社会服务”、“入党光荣,能更好证明自己、展现自我”、“为了现实自我价值”,分别占比64.87%、14.05%、12.11%;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取得的成就,80.35%的学生表示认同,对取得的成就持肯定态度;51.49%的学生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33.88%的学生觉得共产主义可能会实现。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基本认同共产党的领导和取得的成就,入党愿望也很强烈,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端正,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很足。

3.对政治信仰倾向与价值取向的态度。关于政治信仰倾向问题,75.2%的学生选择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13.9%选择了实用主义。而少数民族学生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比例却高于汉族学生4.1个百分点;关于大学生中最流行的价值取向,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相信共产主义能实现”、“崇拜民主与自由”、“认为金钱利益最重要”和“相信星座和命运”,比例依次为42.6%、33.7%、9.8%、8.1%。关于影响大学生信仰形成的主要渠道,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的熏染,如网络、阅读书籍和报刊、看电视、听广播等”、“学校”、“家庭”、“自身社会实践”、“政府宣传”、“信仰教育”和“其他”,如图2所示。关于“是否会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38.7%的学生表示认真想过,觉得自己和国家是一体的,45.6%的学生表示偶尔想过,认为自己需要国家的帮助。对目前影响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33.91%)”、“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13.97%)”、“入党与个人发展、服务社会无直接关系(12.62%)”。

4.对在校生党员思想和素质的态度。受访者中,38.5%的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在思想和素质上存在不足,45.3%的人觉得少数学生党员在思想和素质上存在不足,16.2%的人给予学生党员较高的评价,认为没有什么不足;而对于学生党员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根据问卷分析,依次为“不关心时事政策,大局和全局意识有所缺乏(70.2%)”、“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政策素养偏低(56.4%)”、“追逐个人名利,只注重个人发展(50.5%)”、“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意识(45.8%)”和“文化素质教育不足(42.4%)”(如表2所示)。

5.对学校政治理论课及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吸引力方面的态度。43.9%的高职学生认为,高校开设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和效果;3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而对于学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吸引力?受访者建议,(1)要鼓励学生参加有关时政的社团;(2)是团委学生会要积极开展政治宣传与交流活动;(3)是增加系统的政治理论课程学习;(4)是发挥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教师的影响;(5)是思政课减少说教,增加时事讨论,(6)是学校要经常组织参观爱国主义场所。

(二)高职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模糊,学习政治目的过于功利。调研发现,尽管高校普遍开设了“两课”的课程,但仍有1.35%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了解;还有17.17%的同学不能科学定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觉得马克思主义仅仅是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是平权,不应该有谁指导谁的关系;甚至还有7.97%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坚持它只会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发展,应主动放弃;有3.2%的学生承认,学习政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2.部分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欲望不强,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通过数据分析,5.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对加入共产党的愿望不强烈;7.03%的学生入党的动机是为了利于就业和个人发展;1.08%的学生不认同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3.66%的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缺乏信心。

3.少数学生政治信仰倾向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主流意识边缘化。虽然绝大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倾向和价值取向积极向上,但仍有2%的学生信奉个人主义,甚至还有1%的人倾向于资本主义;在价值追求上,“看重金钱利益,相信星座和命运”在受访的高职学生群体当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达到了17.9%。

4.少数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不满,课程育人效果较差。不可否认,高达82.2%的高职学生肯定了“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这证明,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但也有13.2%的受访者认为,政治理论课只追求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检验和与时俱进,更有4.6%的学生觉得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这为我们更好地促进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改革和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育人成效提供了现实的参考依据。

5.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认可度不高,在思想和素质上尚有待提升。因本次接受调研的对象没有学生党员,故从他们的眼里更能客观评价学生党员的表现。遗憾的是,通过分析我们得知,近4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生党员自身存在问题,超过45%的受访学生对少数学生党员不满。他们均认为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领作用,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知识素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我们的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敲响了警钟。

三、高职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培育高职学生正确、科学、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政治信仰,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在教育内容、途径、方法上下功夫,方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2]

(一)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合力

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培育,不是靠某一部分人、某一阶段的教育、某几次活动就能达到实效的,需要高职院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和人力,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合力。(1)是全员育人,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各自的岗位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提高育人综合实效;(2)是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要通过体制机制和载体创新,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集体培育和个体修养等有机结合,培养政治信仰堅定、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3)是全过程育人。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培育,要从新生的始业教育抓起,然后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年级段的教育特点,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养成教育中系统设计政治信仰培育的载体和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促进学生优质成长成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渠道作用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绝对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知识灌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在内容和方法上予以改革。(1)在内容上,要突显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主旋律,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加大授课内容的职教化、本土化和校本化改革力度,更多采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更多引入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使课程更多汲取中华文化、时代精神、职业特色的养分,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2)在方法上,要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转变传统授课模式,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3)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推动微课、视频公开课的不断更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4)推进课程实践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活动载体支撑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做合一”,使教育的时空得到有效延伸。

(三)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社团在政治信仰培育中的德育载体功能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学生社团当作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信仰培育的重要载体。(1)社团数量多,种类全,社团成员来源广,辐射面宽。社团一般都是跨系、部的学生组成的。不同的社团成员互相交叉重叠,一部分学生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团。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在同学中更容易被接受。(2)社团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和技能互拼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学生德育的舞台和载体,所以,应把集体教育融人社团活动中。随着大学生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班级作为德育的载体被淡化和削弱,急需新的德育载体,而学生社团则填补了当前德育的“盲区”和“空白点”。因为社团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如举办学术讲座,搞调研等都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己动手等方式增强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

(四)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榜样作用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育人、政治信仰培育模式基本是以老师为主导的,长期以来,老师主导的作用虽很明显,但在新的时期,朋辈互助的育人效果更能贴近高职学生实际。因为与老师主导相比,朋辈间的想法、考虑问题的方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更为接近,而且在政治信仰培育上还可以实现互助与自助。[4]而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理应成为朋辈互助的主角。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应严控入口和数量,做好流程管理、过程跟踪,在组织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层层递进,抓好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让学生党员的朋辈榜样作用得到实质性发挥。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多渠道、多方面地挖掘、利用普通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党员的事迹和优质成长、成才的案例,在广大学生中加以宣传和引导,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一带二、二带四的辐射效应,可以在全体学生中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团结互助的校园政治信仰培育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李倩.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7):68-70.

[2] 毛静.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问题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99-1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4] 程肇基.朋辈互助: 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J].高教探索,2015(3):27-30.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政治信仰多元文化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