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淘
摘 要: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不仅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长久要求。
关键词:学生党员;质量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158-02
Abstract: To do well in the work of developing party members, building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unit party building work,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rateg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 quality mechanism; explore
高校学生党建是整个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成才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力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对党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逐渐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如何做好高校党建组织发展“数质兼顾”已经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所在。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基数的迅速扩张,学生党员人数随之增长,高校学生党员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的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构建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高质量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1]。本文根据学生党建工作实践现状,以学生党员素质提升为切入点,以制度规范为着力点,以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为立足点,围绕各种制度和系列特色工作实施,完善党员发展培养机制,着力探索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摇篮作用。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引路人带头作用缺乏
目前高校环境下,学生对党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党性意识淡薄,对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还处于懵懂状态。入党意愿较为强烈,学生入党动机均存在不端正的问题。但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找工作需要,在毕业时候选择公务员或选调生等需要党员身份的工作而入党,存在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学生把入党当成一种荣誉,缺乏理性认识,缺乏共产主义信仰和远大的目标,有一定的盲从性[2]。学生进校后,这样的大环境对新生教育引导作用差,造成不好的入党氛围。
(二)党员发展的评价标准尚未量化,监督过程松散
尽管不少高校将发展党员的评价标准再三修改,但往往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形成量化的评价标准,而把学习成绩排名、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过的荣誉称号等作为评价标准,脱离发展党员的初衷。这样的标准让部分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理想信念的要求,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不少高校发展党员的人选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排名靠前的学生;二是担任学生干部,社会活动参与较多,对集体贡献较大的学生;三是老师同学中关系处理融洽,人缘较好的学生;由于入党标准上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判断标准,极大影响了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发展退出机制不严格,党员有效管理得不到保障
党员的发展与管理,各党支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方针,但目前往往发展党员出现了名额推荐,对党员的发展过急,没有严格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去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制度化,没有按照培养联系人是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是主要责任人,党委书记是领导责任人来开展审批工作,学生党员质量得不到保障。党员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由党支部完善,党员的直接管理,也应当是党支部。各级党委,对党员的发展和管理,要最终把关。但目前的情况中,往往党支部表现薄弱,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较少,对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较少,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环节,设置的培养联系人大部分由学生党员担任,且联系时间不一,培养联系人本身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如果没有专门人员培训和指导,难以真正起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作用,很多工作敷衍塞责、流于形式,并且一届传一届,久而久之淡化了入党的严肃性。
在党员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只进不出”现象,党员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效果不佳,少数高校党组织没有制定学生党员监督办法。监督管理不严,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被人为的软化,考虑到学生的政治前途,往往采取包庇的办法。一些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工作理解不够,认识不高,认为他们“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甚至没有制定具体的党员考核办法,成为党员之后,不按时参加党日活动,党组织生活的也很難有清除退出党员队伍的情况发生。
(四)党员“重发展,轻教育”,培训形式单一且不持续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缺乏持续性。在学生党员发展实践中,许多党组织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在培养考察阶段,对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党校学习和培训。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比较松懈,部分学生预备党员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经是党员了,转正只是形式而已”,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学生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许多积极分子一旦发展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后,由于缺乏党员退出机制,放松必要的教育,导致他们中的很多同学放松了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考试挂科、旷课等不良现象。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缺乏实效性。一是培训形式单一,以上党课为主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培训时间又略显短暂,未能真正达到教育培养的效果,在党员管理过程中后续监督力度不大,往往出现发展后便退步的现象。二是党员教育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党员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但是有些院系却未能找到好的结合点,造成党员教育和专业脱节。严重阻碍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五)党务工作者的非专业化,理论水平欠缺
传统党务工作模式和队伍结构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需求。新时期党务工作者需要党性强、作风硬、懂业务、有能力。但目前,党务工作者大都身兼数职,事务性任务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客观上难以将党建工作专职化;目前党务工作者上岗培训、定期轮训制度、理论培训较为缺乏,党务理论水平和党建经验欠缺理论基础,党性意识不强,有些党组织即使制定了党务工作办法,但是监督办法不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效果不佳[3]。使得理论研究无法系统深入化。另外,相比专业课教师,高校党务干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住房、津贴等福利待遇较低,导致不少人不愿长期从事党务工作。
二、新时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模式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需从大一进校开始就着手开展,到发展为党员再到党员的学校表现这些方面进行制度建设和实践。
(一)把好“入口关”,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
严把“入关口”,对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上早熏陶、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灌输、培养上早着手”。
“红色引路”实践。新生入校,设党员接待点、服务站,党员带头为新生提供帮助服务,展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形象,让“红色旗帜”流动校园,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在新生接待程序完成后,进行即时调查,了解新生对党员服务站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的看法和建议,合理改进工作。
“红色助手”制度,每年新生入学,严格选聘同专业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同时在二年级学生培养联系人或预备党员中,选拔优秀学生“定人定班级”,辅助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助理开展类似《新生入党知识交流会》等工作,做到对新生“思想上早熏陶、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灌输、培养上早着手”。
(二)成长“云”制度,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存档“云”文件
由于学生的众多,对发展对象的考察需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避免发展对象基本信息以及思想汇报等均出现扎堆,混乱的状况。
成长“云”制度,党支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后,建立培养对象电子档案信息库(基本信息细化到免冠照片、宿舍号、床铺号和QQ号等),培养对象通过指定权限网上递交电子版党校心得、思想汇报,相关负责人做好实时登记、点评、入“云”。做到“培养人、一文件夹”,全程跟踪清晰记录从积极分子成长为正式党员所有成长信息。
“思想汇报多元”模式,由于思想汇报形式的单一呆板,培养人容易出现大抄特抄现象,难以在思想上入党。制定培养人乐于接受的思想汇报形式,汇报内容可以是红色书籍、电影观后感、热点问题时评、演讲文稿,甚至可以是某项活动的方案策划书、党史知识试卷测评等,同时采用电子版递交,摒弃纸质版“难收集、难保存”的弊端,做到“形式多元化、内容灵活性、材质电子版”。
(三)“季度充电”,做好党员成长建设阶段的“监督盾”
相比于成为党员之前的培养和考察阶段,成长为党员后,党支部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再培训,避免“重发展、轻培训”的现象,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党员的质量和先进性。
“季度充电”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干部、普通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使两者都能系统学习党务专业知识、熟悉党建工作基本原则、程序、方法和要求,提升素质。同时每位学生党员严格执行《党员笔记本》制度,内含“刊阅读笔记”和“时政要闻笔记”两部分,支部按月统一收阅,以监督党员对专业知识和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以提升党员理论素质。
民主测评“云”制度,建立党员素质电子档案,每学期末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評大会,对学生党员每学期成绩排名、综合素质测评分数、获奖情况、党组织活动参与度、《党员笔记本》情况以及其他优秀事迹等,做好跟踪记录,适时采取分值量化。在大三学年,对党员测评情况汇总,划分一定比列不合格党员“待退出”名额,使学生党员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严把党员“出口”,以提升党员质量。
“监督盾”制度,拓宽党建工作部门职能,严格做好党员素质监督考评工作,从学生党员是“党员”视角加强监督,也可对学生党支部整体情况予以督促,树立“标杆党支部”,批评“沉默党员”和“无作为党支部”,以期督促其努力提升素质,真正发挥党支部的先进性作用。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严格制度推进,从源头把关,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落实。新机制的建立,对党员发展的过程的一系列程序更为详尽,更为科学。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阶段的考察和培养都至关重要,严格遵守党员的“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使党员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是高校党建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罗九平.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党史文苑,2013,7:50-51.
[2]于德刚,张文,巴雪冰,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4,03:226-228.
[3]叶苗,王昌明,沈俊威,等.冶金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基于武汉科技大学汽交学院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J].学理论,2012,36(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