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5-30 10:25梁列峰杨婷石佩锦
关键词:课程教学创新思维

梁列峰 杨婷 石佩锦

摘 要:文章在探讨国内外高等设计教育以及设计背景变化的基础上,从更广阔的视野分析了设计学专业创新思维的构成,明确了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课程训练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主体;设计表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4-0097-04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已由产品价格、 质量的竞争转向设计竞争,设计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设计方向也更加指向生产者、 消费者、 环境与社会的需求,并追求多方面需求的统一和谐与平衡。高校设计类专业的知识和科研创新水平,直接影响创新型学科设计学专业的创新能力,提供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1]设计集美学、技术等为一体,提取人类的生活、文明、文化、科学、经济等具有标志性和方向性的代表元素,从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视角,运用创新思维将人类社会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完美结合。[2]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设计教育全球化的发展目标,上世纪80 年代,日本颁布了设计标准条例,“以人为本”,服务生活;芬兰把设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各国的高等设计教育注重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职能,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教师的创新能力。[3]

基于信息、网络、物理环境等设计背景的改变,设计思维、方法、技术和表达必须创新地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背景艺术性地结合。本文根据多年来西南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体会,探讨了新背景下创新思维的构成及相应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为设计专业高学历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设计创新思维的构成

1)设计创新思维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运用。按照美学原理对于目的物进行非程序化、非流程化的计划和谋划,与常规生产工序、流水作业不同,创新设计一定程度地摆脱设计者接受常规教育而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让项目制作与选材紧跟时代潮流且独具特色。

2)运用理性或非理性的发射性思维,寻求设计方向的多种可能性。设计思维的创新具有较强的观念性、创造性、实验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观察、分析、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4]这种设计思维是开放的、非限定指向的,借助直觉和灵感的思维活动,展开一切与设计目标相关相似的视觉和语义联想,在发散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触点或新的途径,突破和创新设计创意,把设计概念转化为设计形象。

3)设计创新思维富含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从创新到创意实现设计概念到设计形象的转化,以造物为核心注重实践的设计创新鲜有模仿与复制。在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主体深层次地研究人与物、人与自然、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认知和实践,[5]运用创新思维对现有事物改造、更新,达到改善人、设计物、自然的和谐统一。

4)创新思维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变革与更新,是设计主体运用跨文化、跨学科思维方式和广泛学科交叉或结合的技术手段,将设计文化、设计理论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原则、技巧和设计目标结合,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将各种设计元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排序、优化、均衡,首创或独创地完成作品(产品)设计。

5)设计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常规思维主干和枝干的延伸、分叉或反向,是思维主体对原有设计对象相关联刺激物的作用下留下的痕迹和神经联系回路筛选、组合、搭配和连接,[6]通过相互融合,科学理性和艺术感性地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使设计造物活动富含独特的设计构想。

6)创意思维主体的创造潜能得以激发,敢于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敢于标新立异,[7]对设计目标不追求方式或结果的唯一性,而是探索解决办法更多的可能性,以特定事物的外在形貌为基础,按照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来创造非自然、非写实、非复制及非表现的视觉形态,注重其抽象性的形式法则与形式美,综合应用创造性想象、灵感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性思维、求同性思维等多种思维,开拓创新,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载体,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语言符号来表现不同的思想主题和设计意图。[8]

7)设计作品的成型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材料加工、信息技术、制造工艺,体现出求新、求异、求个性的设计根本,使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等等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将设计作品蕴含的市场策略寓意于视觉符号的创意组合之中;[6]如现代数码喷印技术、转移印花技术的运用,使花型设计形式更加开放、灵活,符合市场需求。[7]

2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

设计学科需要发现设计问题,并在对现有材料、技术、审美、文化、市场、心理等因素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方式、手法的创新而创造性解决问题,作品正是这种设计创造的最终视觉呈现。[9]据此,西南大学在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特点: 适时性的培养方案适应于现代设计领域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迭,培养方案中各门专业课程有系统、有秩序、有节奏、有目的地引入设计理念的创新,视觉语言的创新,技术表现方式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减少与专业知识无关的公共课科目的学分比重。补充专业知识体系中包括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美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与系统论等内容。通过系统教育,使未来的设计人才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科技素养、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市场经济素养,并充分了解设计领域内容和需求,不斷丰富自身知识储备。[9]

2)课程设置: 设计学科包含了审美、科技、商业、制造、材料、心理等诸多因素,各个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将课程结构按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彰显明确的专业方向,彼此相互独立又有着横向的联系。课程体系包括以培养扎实深厚的设计技能、思维能力、设计创新意识、创造力为核心的设计类课程,以及以培养文化艺术涵养、掌握现代艺术理念为核心的艺术基础理论类课程。[10]

3)课程内容:突出差异化课程内容,在课程、技巧培养、观念形成、潜力挖掘和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与本校的教学特色结合,均衡知识传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施展,领悟和掌握创造性设计思维,在课程教学和训练中融入艺术和美学的素质培养。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将先进的科学与技术的新成果、艺术想象与灵感自然结合,培养研究生通过新的设计思维和手段,创造新造型、功能、特色的能力,具备功能、审美高度统一的技能,使设计拓展到结构、材料运用、功能(体现人性化)设计,并与当今流行的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信息智能化等概念及技术实现创新性的完美结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置身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文化协同,使未来设计师具备切合时代脉搏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10]

4)教学方法:创设开放、宽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严格地讲,设计本身就是创新,设计理论是大量的经典案例提取出的规律性内容,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方式、审美标准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设计不同于理科的一些科学定论,不存在纯理论化和程序化的设计,因此,设计教学也显得更加灵活。可运用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双向互动的理论讲授中适当对话、交流,并提出一些要深入探讨的事例,让学生课后训练,进而延伸为专业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特点和解决方案提出项目实施方案;促使学生将难以在课堂或工作室设计训练中掌握的技术、材料、加工、厂家、客户等多方面因素得以综合考虑,[11]让学生发现自我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找出自身独特的设计优势,确定自身在设计领域中的定位。

5)案例教学:注重推断和分析案例主体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应,[12]避免仅仅是客观地平铺直述案例中设计物已经显而易见的讯息,综合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并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既强调对问题剖析的深刻程度,又强调对问题发展前瞻性的思考;在当今创新设计多领域广泛应用、创新信息高频率涌现的时代,将繁杂的信息、创新案例中凝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6)课程训练:相对于其它专业,设计学专业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发挥创新思维的前提下,能非常细致清楚地解释设计目的物的本质、内涵,为此,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之外,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了一定数量的设计训练项目,如《设计原理》课程向学生分别提供了城市会展中心、商场橱窗布置、古镇古村落、生态景观园区等等大量的现场图片和视频,要求学生从设计功能、设计要求、设计目的等方面分析这些设计作品的设计意图和手法,分析作品的内在结构、作用及环境关联等,通过训练使学生不断提高挖掘、发现、运用设计创造力和生产力,以及改善文化生活品质的潜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策略、产品定义、设计思考能力,以及系统综合集成能力逐步提高。[13]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设计学专业培养的关键环节,基于创新思维培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应是在了解和熟知创新思维的特点与构成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本框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突出设计学科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创新思维,让设计活动达到整体性、综合化、最优化,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设计成果直接服务于地方文化、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绘,汪媛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55-157.

[2]徐吉洪,郭石明,洪滔,等.多学科视阈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67-71.

[3]王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5(6):66-70.

[4]朱浩.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创新思维生成与培养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22-26.

[5]Heinisa T B., Gollera I., Meboldt M. Multilevel Design Education for Innovation Competencies[J].Procedia CIRP,2016,50: 759 -764.

[6]吳敬忠,刘立策.论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15-118.

[7]李建亮,王建芳.浅谈当前纺织品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9):141-143.

[8]尹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4(4):144-145.

[9]朱琰.论服装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33-133.

[10]石莹.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创新协同度的实证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7,36(2):77-82.

[11]李江.高校设计学专业艺术硕士(MFA)培养可持续发展策略思考[J]. 艺术教育,2015(1):204-205.

[12]刘晶晶.艺硕十周年芬帐跎杓谱ㄒ笛谎芯可逃厶臣鸵猍J].装饰,2016(6):46-49.

[13]Kelly J.,Matthews B.Displacing use: Exploring alternative relationships in a human-centred design process[J].Design Studies, 2014 (4),353-373.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esign Specialty

LIANG Lie-feng YANG Ting SHI Pei-jin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advanced design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sign background chan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of design specialty in broader perspective,defin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thinking,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setup,selec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training,etc.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thinking subjects;design performance;course teaching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