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的大工匠意识

2017-05-30 10:48季学源
关键词:纪念碑

季学源

摘 要:提出并论述了红帮裁缝是国家级大工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举要论述红帮的大工匠意识:一是惟新惟大;二是积微成著;三是坚守本业;四是极致――以“绝活”打天下,以“极品”征服世界。呼吁在红帮故乡宁波为红帮前贤立一尊纪念碑。

关键词:红帮裁缝;国家级工匠群体;大工匠意识;纪念碑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17)04-0053-04

3 女工职业装发展的特点

近代女性职业装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3.1 服装体现流行趋势

近代江南地区女性的服饰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妇女着装的风向标,无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面料更新的速度都非常快。比较各个阶段的职业女性的着装,我们可以发现她们的服装款式基本上与当时流行的一致,比如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流行上衣下裙,40年代流行旗袍。推测其背后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当时工厂女工年龄大约20上下,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原章华毛绒纺织厂女工何叶琴回忆:“当时挑选女工很严,年龄规定在15至23岁之间,文化程度要高小,最低也得初小”[10],这个年龄又有一些文化的女孩正是爱漂亮的时候,大多数人对新潮的服装是喜爱的。并且她们已是拿工资的人,有了谋生手段,对于消费有了一定自主权,只是由于经济原因在服装的装饰和面料方面达不到很讲究的程度。

3.2 服装体现经济状况

当时社会崇尚时髦、奢侈的风气,江南地区尤盛。但是统观女性职业装的发展,虽然服装的款式有所变化,但是整体着装是简洁、朴素的。这应该与女工的经济条件有关。女工一般都是来自下层家庭,如《点石斋画报》的编者就认为女性“藉十指为糊口者,露面抛头,事非得已”,自养实女性之不幸和无奈,小家碧玉者,“温饱有余,何苦与彼(指贫妇)争此微利,遂至出闺露丑”,对小康之家女性外出谋职不予雇佣,迫其返家 [11]。还有的工厂在招工时有“四不要”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衣服好的不要”[12]。并且女工的工资较低,以1936上海为例,当时女工每月平均工资为10元3角9分,差不多是男工工资的2/3,当时籼米每石售价9元9角4分[13],她们的工资要补贴家用,用于自我消费的数量非常有限,这也反映资本家对女工劳动剩余价值的剥削程度是很大的。

3.3 服装体现生活方式

女工服饰的变化与她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罗苏文在提到丝局女工衣袖变小,就指出“这种变化暗示女性服饰的改变既与时尚更新有关,也与女性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有密切联系”[14],衣袖的变小有利于双手的劳动。女工剪短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工作需要,在工作中长发会造成事故。这样的事故在恒丰纱厂就有记载:“工房里的安全设施很差,女工多留辫子,常被机器卷进去,工伤事故很多,有一次一个女童工的头发卷入机器,被卷去头皮,当场身死”[15]。这也反映当时女工的工作环境恶劣,工厂对女工的劳动保护措施是大为滞后的。另外厂规对女工穿着打扮也有约束,如上海中国毛绒厂就规定:“女工不准烫发留辫”,在工厂内还设有“束装工厂职员”主要负责检查女工的穿着装束[16]。逐步制度化的工厂管理向女工灌输与机器生产相适应的职业规范和在劳动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观念,逐渐实现一部分女性从农妇到女工的转变。女工衣着对流行的把握也体现了她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加入女工行列之后,她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家庭的范围,有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活动场所,在这些地方她们获得流行信息,如民初包天笑的《上海春秋》曾描写过青年女工的业余生活“青年女工爱到大世界游玩----里面花头来得多,要看戏就看戏,要听书就听书”罗苏文就指出女工在这里寻求建立不受性别、年龄、行业、身份限制的社交网络,是交友、消遣、沟通信息的理想途径。逛公司也曾是20~30年代上海单身青工星期日消遣的主要方式[17]。女工们通过这些场所或方式获得流行资讯,从而指导自己的着装。

短发、契合流行但朴素实用的衣着反映了早期女工们快节奏、充实的职业生活,她们塑造了独立、开放、朴素的早期都市职业女工形象。这些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脱离家庭的女工们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女性群体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一部分女性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不再依附家庭。

参考文献

[1][11][14][17] 罗苏文.女性与中国近代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3]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符节.人堕烟囱[J].点石斋画报,1897(第482号).

[5][6][8]文波.旧社会——老画报里的中国[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0.

[7][9]严学熙.近代无锡蚕丝业资料选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10]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生企业史料中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民族橡胶工业[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16]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毛纺史料组.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15]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The Evolv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rking Wear of Industrial Women Workers in Southern of Yangtze Delta in Modern Times

CHEN Li-yan CUI Rong-rong

Abstract:The working wear of women workers in southern of Yangtze Delta in modern tim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lothing in modern times. The study on its evolv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can reflect the progress of women going out from boudoir to the society and rebuilding their own ima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indicate the lifestyle of women workers at that time,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change of female group structure at that time.

Key words:southern of Yangtze Delta in modern times; industrial women workers; working wear

(責任编辑:陈超拔)

猜你喜欢
纪念碑
中国烈士纪念日——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纪念碑
Taj Mahal
沙基惨案纪念碑修建过程考证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在福州落成
老支书11载义务守护纪念碑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