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7-05-30 10:21薛松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质量

薛松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中等程度的大众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把“教育国际化”写进政府文件,并对中外合做办学作出总体规划,提出明确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逐步进入高水平示范性发展的新阶段。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文章从当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谈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143-03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medium degree stage of popularizati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also been the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Sinc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lan for the first time wri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to the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to make overall planning, put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to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gradually has entered the high level model 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quality problems in today's socie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f there is no qualit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impossible. This article talked ab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quality

教育質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美国质量管理协会理事长哈林根先生说过,现在世界正在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是军事冲突,而是质量战争。中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而且现在是中等程度的大众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办学数量和学生人数有了显著增长。截至2013年9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经达到1979个,在校生人数达到了55万人,毕业生人数超过150万人。检验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最终标准是质量。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1],没有质量,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但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稳步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界限

2003年3月由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在遵守中国教育服务承诺,并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基础上,重新对中外合作办学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

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外方水平不高

截止到2003年8月,110家合作项目中,大多是国外二、三流大学,甚至还有与没有任何资质认定的“野鸡”大学合作的项目。主要原因是,21世纪初,我国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由于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资源的需求。同时,发达国家进入高等资源过剩的局面。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的商业存在方式成为了教育资源流动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出于利益考虑,对我国输入的教育资源不全是优秀的资源。同时,我国对合作办学又缺乏有效的监管,从而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二)在办学软件配置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

课程引进有两种倾向,一是没有实质性的引进。引进的教材利用率不高,很多是陈列于资料室。二是全盘引进教材而没有本土化。引进教材是否适合中国学生使用,中方老师是否利用得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队伍方面,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外方教师较少。教学管理水平方面,教师队伍管理松散,教师素质不高。另外,外方教师有很多采取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方面外方教师短期集中备课可能会准备不周,另一方面,学生消化吸收大打折扣,使得优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再者,中国高校评价体系也影响教师深入教学活动。因为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都依靠公立大学,而公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偏重于科研水平,这使得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科研上,这不利于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我国经济发展紧缺的国外领先的学科。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引入较多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外语、信息、法律、外贸、经济、教育等投资成本较低的领域,较少引入工程、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等我国急需的领域。

(四)国际化氛围低

虽然很多学校都设立英语角,但许多学生迫于学校要求应付了事,哑巴英语比比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氛围淡薄,国外先进的教学机制没有实实在在地引入中国。

(五)生源问题

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益处且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才会选择合作办学。但是很大一部分生源质量不高。主要因为第一,虽然国家规定了实施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有关规定,但这只是最低标准,这样给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降低入学标准增加生源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外合作办学前期经费来源于外方,而长期合作办学所学的经费孤注于学生交纳的学费,于是减低入口标准、扩大生源成为中外合作办学追逐利益的手段。

三、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严格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制度

充分审查拟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前期评估制度;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申报项目主动把关;进一步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意识,降低责任门槛,严厉问责;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布局和“入口”质量监管。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及发达城市,政府应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对于专业来说,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多集中在管理等商科类,应重点支持理、工、农、医等自然学科。

(二)逐步优化评估机制

现行评估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的合格性评估。合格性评估是一种低标准的准入机制,与市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脱节[3]。可在合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优秀评估。

目前,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出现了新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评估主体多元化、中介化、社会化;以产出(学习结果)为评估导向;充分尊重高校的独立性、办学理念、使命和特色,彰显个性化评估;发展性评估和认证理念;以院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为主,强调通过外部质量的评估和认证来促进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改进,凸顯高校自身对质量保证的地位和责任[4]。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要从实质上发挥对质量建设的作用,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的问题[5]。中外合作办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所以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也要由社会尤其是消费者参与,而不能以办学者和管理者来评估。实行“管、办、评”的分离。同时为了使社会中介更好地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应采取评估认证的竞争机制。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中介化、社会化。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6]。学生素质、能力、品格等的培养结果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体现,要转变传统的以投入多少、过程控制是否规范为中心的评估和认证指标体系,应转变到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评估和认证指标体系。评估和认证不能只停留在过程评估认证和结果评估认证,而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估认证,要以评促建,“教学评估和认证应该是一种服务”。

(三)教学与课程建设

1. 对于刚刚入校的大学生,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实行全英制教学,使英语水平优秀的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国外的优质资源。以后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位课程进展情况,适当调班。

2. 将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同时考察学位课程成绩和英语水平。

如中国农业大学对每门课程进行了全过程考核,简称“1-2-3-4考核法”,即上课出勤及表现10%,课堂练习、课后作业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较多要求课堂参与或实践学习的课程特点,学院允许教师对日常学习考核和期中学习考核有所侧重,即执行“1-3-2-4考核法”。

3. 中外双方课程安排应本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

如库克项目两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中方主要负责公共课和基础课,美方主要负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库克大学承担的课程,在集美大学实施全英文教学,其教材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由美方从本部选派招聘外籍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学生需要使用英文完成作业和测试。

(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1.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尽量采用英文教学。

如库克大学学生一入学,除了两课和体育课,其余时间一律用来强化英语。英语强化课主要针对听、说、写三项基本语言技能。口语课尽量安排外籍教师担任,其余课程由本校英语教师负责,学校再辅以精心安排的第二课堂,尽可能营造一种语言环境。

2. 使英文贯穿校园日常生活。

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通知、板报等采取全英方式,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到生活在国外。学校引进尽可能多的外教,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外教对话沟通。

(五)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1. 公开招聘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

如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通过广泛的公开招聘,将一批乐于奉献、高学历、懂教学、善管理、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化背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2. 采用联合管理委员会制。

如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简称“巴黎高科学院”)采用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因为国际主流理事会制度,同时结合上海交大和学院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制。联合管理委员会是学院最高管理机构,成员由上海交大、巴黎高科以及中外合作企业代表共同组成,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学院的教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人事变化、财务政策等重要事项,均由会议讨论决策,联合管理委员会的决策由中方院长和法方院长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执行,运行良好。

(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针对国际师资建立了相关任教资格标准。学院65%以上的教师为外籍教师,学院与国外合作院校联合制定了学院外籍教师的入门资格标准,对英语外教和专业课外教分别在学历、教学经历、专业资格证书、在国外的专业技术职称、过去就职单位的工作评价、试讲效果评价六项内容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考察标准。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多渠道培养本土教师。如选派教学青年骨干教师到外方合作院校攻读学位;利用护送学生出国,帮助留学生熟悉那里的教育教学计划期间,护送者就地进修;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国际合作关系,为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提供出路。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办好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金辉.规范、健康、有序——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N].人民日报,2010-8-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030.htm,2013-9-12.

[3]唐振福.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3(2).

[4]钟秉林.本科教育评估若干热点问题浅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5]林金辉.评估应该是一种服务[N].人民日报,2011-9-14.

[6]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东高教出版社,2010:2.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