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群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生产性服务型人才需求凸显。文章在分析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及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纺织服装现代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4-0073-04
1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分析
第一,时尚产业兴起,傳统纺织服装行业“华丽转身”。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时尚产业正日益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增长新引擎。作为与人们生活有着最为频繁和密切关系的服装、家纺,正从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华丽转身”,最先担负起新的角色,引导和支持社会时尚价值观的转向,并对时尚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时尚经济下,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消费功能发生了变化,加速从日常消费品向时尚生活品转化;家纺家居设计要求日益突出整体家居的艺术与舒适体验和时尚生活方式的打造。时尚服装服饰和时尚家居家纺产品,带给人们更多的将是精神的享受与满足,是时尚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生活的体现。
第二,“互联网+”加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到了国家层面。“互联网+纺织”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纺织服装制造业结合,创造产业新生态,促进纺织业变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中国制造2025”促进行业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纺织服装行业将着重围绕新型纤维材料、高新纺织服装加工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以及品牌建设、终端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第四,“众创时代”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的来临,我国正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大学生创造日趋完善的创业环境,提出“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有思想、有创意、有能力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2.1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 于1966年最早提出,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1]。它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从服务功能角度,有学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行业[2]。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研发和设计服务、现代物流与贸易服务、营销策划和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产品检测与标准化服务、会展与专业市场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的产业关联性或互动性。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降低生产经营的物质消耗,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制造业的增长方式;能够强化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实现产出的服务功能,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提高附加值,打造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制造业变革的新趋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引导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现代制造业将以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核心特征,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将对传统产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革命性与颠覆性的影响。服务型制造有助于提高传统制造企业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是未来制造业变革的新趋势。
2.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纺织服装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引擎和支持作用。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一是智慧化,二是服务化。工业一旦从产业化转向服务化,可以从同质化制造转向差异化服务中获得更高附加值。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就是提供差异化的产业。[3] “互联网+”背景下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趋势和途径,就是利用互联网与客户建立深度链接,从客户需求出发,灵活高效地组织研发、制造和服务,从而实现个性化智能制造。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批量化制造相比,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成为关键,设计工作更多转变为以个体单件为单元,针对不同个体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验等服务需求急剧增加,提高纺织服装产业新产品研发、设计等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未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3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所需设计人才要求分析
在转型升级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正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现代生产性服务型人才需求凸显,对相关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具有时尚理念、艺术创新与应用能力。时尚产业以创意为核心,涵盖品牌、文化、设计、技术、传播、服务等诸多要素,是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创意与科技、品牌与服务等多领域的整合。[4]纺织服装家纺行业从传统产业到时尚产业的转型,不仅为满足人们基本的穿着和居家需求,更多是通过时尚的审美体验,满足和激化人们对于时尚美好的欲望和追求,需要大量符合时尚产业发展要求,具有时尚理念、艺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是具有精湛的工艺技能。时尚产品除了独特新颖,还必须是做工上乘的精致产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时尚经济下尤其呼唤“工匠精神”,如时尚产业中的服装(或家纺)高级定制,离不开精湛工艺与技术的表现,包括现代科技下新工艺的应用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要求设计师具有创新钻研、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掌握先进设计手段与方法,了解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用先进智能设备进行新产品开发,将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创新纺织、时尚纺织转变。
三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互联网时代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逐步推行。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设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产品的开发创新要围绕最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展开。为了适应纺织服装行业科技发展、创新发展、智能制造、终端产品个性化定制等高端需求,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是互联网时代设计人才基本必备的要求。未来纺织服装设计人才需要具備互联网电脑或移动端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及时捕捉前沿技术流行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渠道整合利用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推广营销的能力、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
四是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与品格。从近年来大量涌现的“设计工作室”、“独立设计师”、“设计师品牌”等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设计师逐渐走上创新创业之路,这也正是纺织服装生产性服务业日趋发展成熟的一个表现。这对纺织服装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具有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勤勉乐观的性格品质、真诚尽善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
4 纺织服装现代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4.1 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
经过对产业转型背景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分析,重新确定纺织服装类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围绕现代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要求,提高时尚生活美学的鉴赏与表达能力,掌握先进技术和传统技艺,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渠道进行资源的搜集整合利用,具有创新进取精神,了解创业方法和途径,善于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2 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课程开发
从产业转型背景特点和要求出发,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课程体系反应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领域最新科技信息、工艺流程和技术;注重时尚引领、创意驱动的项目化课程的复合集成;及时开设适应时代经济要求的专业课程;综合性设计实践对接市场要求;将创新创业课程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培养体系。
课程开发重点包括:
1)艺术类课程 通过图案设计、色彩运用、流行趋势、设计文化、生活美学、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培养提高学生的搜集积累设计元素、提炼解读流行趋势、文化元素演绎、创新设计表达以及审美鉴赏等能力。
2)工艺技术类课程 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开设专业相关工艺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工艺技术,了解最新科技、智能应用、生产设备等;同时,一些值得保护和流传的传统手工艺也需要学习,并在新时代理念下发扬传承。先进工艺与传统手工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纺织服装家纺个性定制产品中的主要内容。
3)信息技术应用课程 在经历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之后,全球信息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工具与技术的应用、大数据的分析、云设计、云体验等,必将对今后智能化个性化的纺织、服装、家纺、家居的设计,制造,体验起到重要作用。
4)品牌设计课程 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将是未来我国时尚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利于传统纺织服装家纺企业转型升级。品牌设计也是基于终端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开设服装(家纺)品牌企划与运作等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基于品牌策划与运营的整体设计能力。
5)终端营销课程 未来服务型开发设计必然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开设消费心理学、视觉营销、电子商务、时尚买手实务等终端营销课程将成为趋势。
6)经济时政课程 结合专业定期开设解读时政要事、经济动态、产业行业发展的课程,能使学生及时了解经济、时政和文化发展,并且学会分析其对纺织服装家纺产业发展和专业设计的影响,使设计融入当代社会,也有利于学生尽快走进社会。
4.3 加快“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加快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无死角wifi信息环境建设等,推进校园大数据建设与管理,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
加快网络开放课程、微课、慕课的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操作教学视频库建设,信息化教材建设等,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积累资源基础。
用互联网思维改革教学模式,“教育O2O”线上、线下结合,也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平台,在广泛开展信息化资源建设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线上通过网络课程、信息化课程、教学视频、微课、慕课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利用微博、微信、云班课、学习通等新媒体平台为专业教学服务;线下实体课堂教学注重实践体验、现场讨论与指导。转变课堂内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接受教育”为“创新教育”。
4.4 重视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潮流变化迅捷的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更新变化很快,对于当代教师来说,可能有很多问题甚至是以前从未遇见的,很多知识技能是从未获知的,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勤于创新实践,才能胜任新产业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有计划不间断地开展多渠道长短期国内外培训进修、企业锻炼等,不断更新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将成为必然要求。
同时,鼓励教师担任专业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建立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品牌、设计公司等。这一方面可使教师在市场锤炼中得到提高,积累实际经验;也利于紧跟时代与市场,把最新信息知识技能融入课堂教学;而真实案例的设计过程细节及体会感悟等也是书本中没有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如果能引导部分学生参与到这种真正对接市场的设计中,那无疑对今后学生创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时尚经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众创时代”等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面临产业转型,服务型制造将成为未来变革的新趋势。传统纺织服装专业要用新时代的理念,加快转型与改造的步伐,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现代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洪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J].管理学报,2015(8):1204-1209.
[2]姜奇平.工業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智慧化和服务化[EB/OL].[2017-08-21]http://news.163.com/ 15/0520/15/AQ2O72S100014J-
B5.html
[3]高长春. 时尚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Reflection over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Talents for Modern Productive Service in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DU Qun
(School of Textiles,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 and it needs to vigorously develop producer service. The demand of modern service-oriented talents with productbility is promin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of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xploring idea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talents for modern productive service in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Key word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ductive service; cultivation of design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