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

2017-05-30 08:00吴中波王争录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践观学生观

吴中波 王争录

[摘 要]马君武热衷教育、矢志救国,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思想,包含贵师重教、德才兼备的教师观,勤奋苦学、力求上进的学生观,崇实重用的实践观等。

[关键词]马君武;办学思想;教师观;学生观;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4-0093-04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无论是从学、从政、从教都身体力行地追求先进。近代,中国政府腐败、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机之中,改变民族落后挨打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复兴中华是近代以来我民族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也是无数有志之士奋斗一生的目标。马君武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从小勤奋好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培养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及爱国情怀。作为国难当头具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探索追求救国之道,为此,他曾经向康有为、孙中山等时代前沿的先进人士学习且配合他们的工作,如《同盟会》的纲领就是马君武先生帮助起草的。另一方面,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也通过国外留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他曾经在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过深入的学习,获取了工学博士学位。从社会底层穷苦人家的孩子到工学博士,使得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己通过教育走上了救亡的道路,使得他坚信许多人通过教育也可以走上这条道路。从1905年开始担任上海公学总教习后,他就开始投身教育救国的道路探索之中,这中间虽然有短暂的从政经历,但是他最后还是一心一意地选择了教育事业,特别是广西大学的创建及其建设取得了让国人震惊的成绩,赢得了与北大蔡元培并称为“北蔡南马”的荣誉,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教育不忘救国、救国不忘教育”的追求,置身于中国教育实践中进行实践,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振兴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热衷教育、矢志救国

马君武先生一生最钟情的是教育。1940年,他去世后,共产党人周恩来的挽词是“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从当时的共产党人对这个追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国民党元老客观的评价,可以看出马先生一生热衷教育、矢志救国是公认的。可以用“热衷教育、矢志救国”这8个字来概括其一生从事教育的根本宗旨。马君武的热衷教育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一次他因贪玩受到母亲的训斥、痛打,他幡然悔悟从此树立了“拼命读书、立志做人”[1]的坚定信念,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马君武先生热衷教育的始端就发源于此,此后马君武刻苦学习熟读二十四史,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他也和同时期的有志之士一样感到要救国就必须向先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工艺、思想文化,他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攻读自然科学工科,最终获得了工学博士,成为近代中国取得工学博士第一人。他在留学特别是在德国留学期间,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在他后来从政、从教特别是创办广西大学的办校宗旨、学科设置、办学思想等都体现出了向西方学习的踪迹。例如,1920年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马君武励精图治,提出“禁烟禁赌、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建筑公路、成立新军”等计划,这些主张都有对西方先进的强国制度的推行;在工艺方面,马君武先生是工科出身早年为了推翻满清进行革命,曾经自主研制武器;在西方思想文化专著方面,马君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他懂得英、法、德、日四国文字,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冶金、生物、农业等自然科学,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也有研究。1901年,他翻译了《法兰西革命史》,1918年翻译了卢梭的《民约论》,1919年他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即《物种起源》)。此后,他还翻译出版达尔文的《人类原始及类择》、赫克尔的《自然创造史》,并写了《达尔文》一书,系统地介绍达尔文的学说”[2]。他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也不遗余力。“他在1901年翻译出版《代数学》一书,两次留学德国期间又翻译和编写了《平面几何学》《微分方程式》《矿物学》《植物学》等,其中有的被用做大中学校教科书。《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3],正是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对探求救国道路的追求使得马君武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使得他在创办广西大学的时候能够根据当时的国家、地区情况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这是先生基于旧中国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的国情及当时广西民族地区落后的状况决定的,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元老、时代的先觉者,他自己热衷教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民族之术的同时,还通过数十年的教育实践来培养青年师生。他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救国救亡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先生一生是“热衷教育、矢志救国”的典范,这8个字也是先生一生教育宗旨,就是期望能够实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思想

马君武一生的教育实践集中体现在创办广西大学。在论述他的办学思想之前首先需要对他的办学思想的形成进行阐述。任何人的思想见解都与其本人独特的阅历、性格爱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办学思想与他亲自的经历及自己所接受过的教育密切相关。对马君武先生影响最大的除了他本人亲自接受过像康有为等这些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的精心教育之外,还有日本、德国等这些先进国家的办学理念对他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前后两次在德国柏林农业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长达6年的留学经历,而这两所学校所奉行的是德国著名大学校长洪堡的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科研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洪堡先生当年在创办柏林大学时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使得柏林大学一跃成为欧洲高等大学的排头兵,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为了德国高等教育乃至西方近代办学的范式。马君武先生在这样的高等学府长达6年的学习生涯,作为一位渴望民族复兴、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有志青年,这种成功的办教育思想理念深入他的血液及精髓,成为他认为办理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灵丹妙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君武先生不过是汲取德国洪堡办学的灵魂即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而不是西方具体如何贯彻的步骤。马君武在办广西大学时候,要求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做好教学工作,同時他还非常重视科研,主张通过科研来带动教学,另外他通过各种方式购买先进的研究设备供师生研究之用,此外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带头进行科研,他将教学与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科研的正确见解主张,为广西大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他的亲自实践又是广西大学迅速壮大的根源。广西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现民国时期的辉煌,培养出许多为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与马君武正确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马君武先生理性正确地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办学理念来为实现我民族独立、富强而培养人才的态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学习的。

三、贵师重教、德才兼备的教师观

“大学之大、不在楼之大,而在于有大师之大。”这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一语道出了师资质量与大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具有一流质量且热心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马君武先生通过他早年师从名儒及后来去日本和德国留学也使得他深刻地认识到师资对于大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他自己就是源于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而成为学贯中西的巨子,对于具有高水平师资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在他刚开始创办广西大学、学校还是预科大学时,他就高薪聘请了13位教授来充实师资队伍,这就足以体现他非常重视师资质量;抗战期间,迁建于桂林的广西大学吸引了很多学术界知名人士任教,学生也来自全国各地,马君武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聘请了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黄现璠、盛成、陈焕庸、千家驹、丘晨、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术氛围浓厚,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学术氛围浓厚,以其当时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均不逊于国内名牌大学。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马君武先生为了聘请陈焕庸可谓煞费苦心。1935年,广西大学成立植物研究所。为了聘请时任国际植物学会副主席的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陈焕庸任所长,马君武曾“五顾茅庐”,还特地为他建了一所别墅,这是他贵师重教最典型的体现。另外他在教师任用方面也是不拘一格,只要是有才能的即使是中学教员也会被聘用为助教,例如马君武曾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除了重视师资质量,他还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例如,对于那些不热心本职教学工作的教员、学生不满意的教员不管其资历、学历,聘期一满就不再聘用。除了积极聘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马君武还将“德才兼备”作为考核、续聘教师的标准,用高质量、高水平、热心教育事业的标准来选拔、充实师资队伍,他的这种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广西大学当时的师资质量得到普遍的好评及认可。先生在办广西大学探索出来且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贵师重教、德才兼备”的教师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校办学择师规律,对于今天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勤奋苦学、力求上进的学生观

近代自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从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接着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接踵而至,在列强的瓜分掠夺下,加之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民族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这就是马君武先生生活的近代时代背景。社会时代背景对一个人影响极其深远,马君武先生之所以刻苦努力、发奋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原因就是为了寻求救国之道,探索如何改变落后挨打的现状,使得民族自强。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他精通多国文字,对哲学、历史、数学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他还力图通过各种探索来改变当时旧中国命运。在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时,广西大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到梧州第一次见到繁华的城市,有人总爱往城里跑,影响了学习。马君武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于兹正值春风惠临,绿柳发芽,水碧山青,春鸟乱鸣,应乘时努力学习,往应该去的地方,如往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和大自然去,以求得智识,练好身体。”[4]他还写下一首《示梁生》:“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山高”[5],勉励学生注意品行修养和勤奋治学。另外,他还对那些家庭贫寒,但是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减免学费,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勤奋苦学、力求上进。例如,规定家境贫困学生各科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免去全部学费、伙食费和书籍费。对生活费不足的学生,他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著名的秦道坚教授当时就是通过马君武校长亲自批的条子减免学费,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的。马君武先生从小勤苦学习,十几年如一日最终取得了工学博士,学贯中西,他的勤苦学习、力求上进的学生生涯深深地教育影响了他,面对落后挨打的旧中国他深知必须通过教育唤醒国人,在广西大学要求学生勤苦學习、力求上进是他将自己的学习精神的扩展与延伸。马先生要求学生勤苦学习、力求上进的理念,对于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的。所有的中国人特别青年学子勤苦学习、力求上进,这样才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近代像马君武先生这样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

五、崇实重用的实践观

近代我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古代四大发明虽然最早发明在中国但没被充分运用,传到西方被列强所用,反而成为他们对付我国的武器。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有志之士认识到必须学习自然科学,特别是西方的先进科技知识这样才能强兵、强国,马君武先生作为探索救国道路的先行者,他当然也有这样的认识,他努力攻读自然科学知识最后取得了工学博士。这种时代深刻的认识及工科背景为他提倡科教、崇实重用奠定了基础和基石。马君武在初创广西大学时候就开设了矿、农、工、商等这些与现实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专业;他提倡科学研究,聘请国内一些著名教授来校讲课,添置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备,开办化学、机械等教学工场,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并成立科学研究机构,出资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助教出国深造;另外,为了弥补国内科学技术缺陷,广西大学开办了许多国内稀缺专业,机械系、电机系、土木系、农学系等师资教学力量雄厚。“广西大学机械系设有机械厂,包括木模、翻砂、车工、铣工、锻工等多个部门,是机械系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马君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不仅学习工艺操作,还学习车间管理、工厂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6]这些都是他主张“学校要养成科学的智识,工作的技能和战斗的本领。读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我们要能工作,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们的生产”[7]的体现,另外,崇实重用还体现在他鼓励家境贫寒的穷苦学生通过拿起锄头半工半读、自力更生来解决自己的生活与求学的困难。马君武先生在办教育时候能够充分地考虑国家、社会的需要及民族发展需要来办学,这是值得今天学习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米久奇.毛泽东早期的读书观及其对当今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8).

[2]姜锡东.宋代真理学的构件和后世的取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唐仁郭.广西乡贤马君武[J].广西社会科学,1995(5).

[4][6]秦沣.马君武一位民国元老的教育梦想[J].新西部,2010(11).

[5]唐耀华.从马君武办学思想考证西大精神[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7]高巍翔.试析马君武改造国民性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简介]吴中波,吉林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法学、政治学;王争录,长春建筑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实践观学生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学生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