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艺术的“知识沟”与弥合

2017-05-30 10:48汤筠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

汤筠冰

摘要:起源于美国的“知识沟”理论是重要的传播学理论,主要考量媒介给受众带来的知识背景性的差异。媒介社会越发展,受众之间的这条知识鸿沟愈加宽广,甚至影响到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加剧。通过“知识沟”理论来审视我国先锋艺术的观众群体,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知识沟”现象。本文分析了先锋艺术的知识沟现象及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性研究建议。

关键词:知识沟 ;先锋艺术;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4-0018-04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4.004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先锋艺术已成为中国各大美术馆的宠儿。从对参观先锋艺术展览的观展人群分析,观者普遍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结构年轻化等特征。2008年起,我国所属博物馆、美术馆就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制度的实施是为了普及艺术教育,让每个社会公众都享有均衡的艺术教育资源,以望提高公众的整体艺术素养。可政策实施多年以来,我国大众艺术素养并未走向各阶层的均衡。相反,艺术素养呈现出日益分化的局面,热闹的艺术圈和普罗大众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相比半世纪前,我国民众的艺术素养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艺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艺术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何没有缩小我国民众的艺术素养差距?我们可以从“知识沟”理论来解释和理解。

一、“知识沟”理论及研究进展

起源于美国的“知识沟”理论是重要的传播学理论,主要考量媒介给受众带来的知识背景性的差异。美国传播学学者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在1970年代率先提出了“知识沟”假设。他们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也就预示着媒介社会越发展,受众之间的这条知识鸿沟愈加宽广,甚至影响到社会阶层之间的大分化。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产生这个知识沟的原因有: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在传播技能上是有区别的;在现存的信息数量或知识背景上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有更多的相关社会联系;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的机制也可能在发挥作用;大众媒介系统自身的本性就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而用的。[1]

“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源于《芝麻街》(又名《塞萨米大街》)的传播现象而生成的理论。由于当时美国社会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呼声不断高涨,美国政府也试图回应要求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声,出台了一项“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等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存在的差距。1969年美国公共电视台开始播出政府学前启蒙节目《芝麻街》,目的是为那些家庭贫困儿童提供学前启蒙教育的机会,缩小贫富儿童学前教育的差距,以缓解儿童由家庭经济状况差距而造成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但事与愿违,在对该系列片播放后的实际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均衡教育的目的并未达到。《芝麻街》播出后虽然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富裕家庭儿童对节目的收视率要远高于贫困家庭儿童,而其教育效果也要好于贫困家庭儿童。实际效果反而是扩大了贫富儿童之间在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的差距。这部以缓解受教育条件不平等为目的的电视系列片,播出后的传播效果显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将同样的知识或信息传送到各家各户,看似受众接触和使用大众传媒的机会是平等的,然而它所带来的社会结果并不均等。对此,以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为主的“明尼苏达小组”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1970年提出了“知识沟”理论, 这一理论假设已成为传播学的经典学术理论。

“知识沟”理论在诞生后的40多年中,学者们一直在完善该理论系统。学者夏普指出,个人动机是寻求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当寻求信息的动机非常强烈的时候,知识沟会缩小而非扩大。[2]盖那瓦和格林伯格发现,导致知识沟最主要的因素还不仅是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而是受众兴趣。[3]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新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于知识沟的影响,传播科技革命是否会带来知识沟的扩大。帕克和邓恩指出,如果这类信息不能为全社会普遍享用的话,那么原来就是信息富裕户可能会获益良多,信息貧困户则会雪上加霜。而知识沟的扩大将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4]汤姆·威尔提出了信息寻求行为等级图。在他看来,一个人在等级中的位置决定着他的信息寻求行为,而且只有在一个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致力于获取更高层次的信息。当指向人们的某些信息在某些个人自己的需求等级位置看来无关紧要时,知识沟就出现了。[5]

从“知识沟”理论发展40余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于傳播受众的行为研究,重点探讨媒介对于扩大受众的知识沟问题,以及如何填补知识沟。而最新的多项研究就证实,兴趣和动机也是扩大和弥合知识沟的有效手段。

二、先锋艺术的“知识沟”现象及成因

进化论、科技发展、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等社会文化科技的变迁,特别是摄影技术的发明,让古典艺术“写实”的功能相形见绌,于是,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艺术新的发展方向。19世纪末期开始,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众多先锋性艺术潮流和风格在欧洲开始兴起。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念。艺术不再以追求“像”的写实艺术为目标,艺术作品开始变得越来越抽象。艺术观念开始进入艺术体系,“形式美”和“观念性”成为现代艺术的主要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艺术不仅只提供审美主体本身,还成为体现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艺术的“知识沟”现象主要表现在观众对以先锋艺术为代表的现当代艺术的巨大知识鸿沟的认知现象上。按时间序列划分艺术,可以分为古典艺术和现当代艺术。在西方,古典艺术的评价标准就是“以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还原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像”是评价古典艺术的主要标准。从这点来说,大众对于古典艺术的审美和评价不需要太多的艺术知识积累。再加之19世纪末期之前大众媒介的不盛行,使得艺术的“知识沟”几乎不存在,或者很弱小。但是,当19世纪末艺术向现代主义转型以降,艺术的评价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杜尚命名为《泉》的男用小便池的先锋艺术开始登堂入室,观念艺术开始大行其道。这时,在现当代艺术,特别是先锋艺术与大众审美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知识沟”现象。

19世纪30年代,以《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电报机、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陆续出现,大众传媒时代真正来临了。媒介的兴盛使得艺术可以以复制品的形式予以广泛传播,在造成了本雅明所述的艺术品“灵韵”消失的同时,媒介中的艺术品的广泛传播,反倒造成了艺术受众“知识沟”现象越来越放大的趋势。大众媒介传送的现代艺术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阶级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19世纪的现代艺术流派的受众群体开始了迅速的分野。

随着当下中国现代艺术进程的加快,各类艺术展览层出不穷,中国艺术家的国际知名度逐步上升,中国先锋艺术作品拍卖屡创新高。当艺术品市场一片繁荣,艺术产业异军突起之时,却有着相当多的普通大众大呼看不懂先锋艺术作品,不懂怎么样去解读美术展馆中的现当代艺术。表现在先锋艺术中“知识沟”的现象尤其明显。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比经济地位低者能够更多更广地获得艺术信息,因此媒介中的艺术信息传送的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沟”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具体表现在:

首先,经济基础的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受众群体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获取艺术信息。2016年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票价150元,王菲2016年“幻乐一场”演唱会票价从1800元到7800元不等。相对比2016年湖南最低工资标准,长沙最低月薪刚刚提高到1390元。[6]对于低收入人群,观看票价昂贵的艺术展览和演出属于高消费行为,很难消费得起。

其次,大众媒介的性质。大众媒介传播只涉及到艺术信息的传播,能够提供的专业性艺术知识很少,或只提供专业艺术媒介的链接。可以说,大众媒介对填平艺术知识沟几乎无作用。专业艺术媒介主要是传播专业艺术信息的专业期刊与新媒体网站。其受众多为专业人士或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阶层。随着艺术传播形式的扩大化、多样化(包括艺术专业媒介、艺术展览、新媒体艺术等),艺术专业人士与大众之间的艺术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再次,艺术素养的差异。对艺术史与艺术观念了解越多,对于理解现代艺术越有帮助。我国从新世纪以来,学校和家庭才开始重视艺术素质教育,“90后”的受众群体艺术素养大幅度提高。草间弥生2014年上海当代艺术馆“我的一个梦”展览创下了33万人次的参观量, 超过了被视为艺术盛事的,在同一个城市举办的“上海双年展”参观人数。这是在中国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创下的奇迹。经过探访,年轻人是这次观展的主力军,甚至有公立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展。[7]

最后,信息的接受度。對艺术信息越关注的受众对艺术媒介的关注度就越高,这直接影响到艺术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态度。目前,艺术信息在社会公共平台、社会化媒介、专业媒介中传播较多,新媒介和专业媒介信息接触度高的受众对先锋艺术的接受度将有利于其对先锋艺术的态度。

总的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经济富裕地区的受众都处于有益的位置,这是造成如今先锋艺术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弥合先锋艺术的“知识沟”

先锋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众在艺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缺失造成了如今艺术欣赏主体之间的巨大“知识沟”现状。如何弥合这一差距,使得以先锋艺术为代表的现当代艺术成为人人能欣赏的客观对象,就需要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提高全民艺术素养。艺术素养的普及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需要逐步培育的过程。首先,大、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把艺术素养教育列为升学考试中的测试科目,从教育体制上强制性地实施艺术素养提升计划。但我们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仍处于落后水平,这需要我国政府继续实施艺术素养的综合培养计划。此外,艺术的社会化教育功效显著。这有两方面,一是无论是国家兴建还是社会化投资艺术教育和产业都是双赢之道;二是提倡大众媒介和新媒介,积极整合艺术社会化资源,为社会化资源和公众之间架一条更加便利的桥梁,让公众可以方便地接受或查询到艺术信息和资讯。这些措施都可积极推进我国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第二,艺术新媒介的普及。在媒介手段上,专业艺术媒介走向大众化,与社会化媒介合作,将艺术信息以更便捷的形式“均质”地推送到公众中去;在传播内容上,艺术信息做到通俗易懂,以普通公众更易接受的“讲艺术故事”的形式传播、分析作品;在传播形式上,加强媒介与受众的互动环节,多运用点播、虚拟漫游等艺术形式。加强艺术传播效果,使艺术新媒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而促使普通大众主动接触,便于其理解作品,进而转变对艺术的审美态度。

第三,艺术资助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随着我国艺术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艺术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着经济欠发达地区远远落后经济发达地区的现状。纵观我国艺术博物馆的分布,经济发达地区要远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为了保证公众艺术信息的公平享有权,政府及公益组织有必要将艺术资助的占有份额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帮助这些地区建立健全艺术设施。

中国当代艺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艺术产品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在社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当代艺术馆的受众群体普遍存在着分层现状,现当代艺术的“知识沟”差距要远远高于文化领域的平均水平。即使采取上述这些措施,我国先锋艺术的“知识沟”也不可能完全填平,但可以有助于缩小观众之间的知识沟差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唯有致力于艺术素养教育,普及艺术新媒介,完善艺术资助体系,才能缩小现当代艺术的“知识沟”现象,才能谈得上普及现当代艺术。

参考文献:

[1]〔Am〕Tichenor, P., G. Donohue, C. Olied.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4:159-160.

[2]〔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1.

[3]〔Am〕Genova , B.K.L., B.S. Greenberg. Interest in news and the knowledge gap. In G.C. Wilhoit and H.de Bock(eds.),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rbook, vol.2,p.504. Beverly Hills, Calif.:Sage.

[4]〔Am〕Parker, E.B., D.A. Dunn.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social potential.Science176:1396.

[5]〔Am〕Tom Weir. The continuing question of motivation in the knowledge gap hypothesi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nnual meeting paper.

[6]全国各地月最低工资標准公布:看看湖南排第几[EB/OL] .人民网,2016-12-14, 中新网,http://hn.people.com.cn/n2/2016/1214/c195194-29461284.html

[7]草间弥生展33万观众创纪录,年轻人成主力军[EB/OL]. 中国证券网 ,2014-4-21,http://www.cnstock.com/v_fortune/sft_yszc/tyc_scdt/201404/2993311.htm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科艺结合视角下的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研究
情理交融夯实绘画基础研究
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美育:重构中学校园生活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