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琬祎
摘要:通过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黔人书法作品可以一窥清代贵州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它们既是清代书法的一个侧影,也更好地展现出贵州书法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清代;贵州;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4-0106-04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4.018
随着贵州明代建省后,中原及周边的文化与艺术思潮逐渐涌入贵州,对贵州书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贵州书法艺术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清代是古代书法艺术及理论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清初的书风深受明代传统的影响,风格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清中期的帝王们则推崇董其昌、赵孟頫的书风,“南派帖学”的盛衰与“北派碑学”的兴起,几乎贯穿整个清代“馆阁体”的形成与延伸;清代中后期全面推崇篆书,书法变革表现出了鲜明特点;到清晚期占主导地位的则是碑学。晚清在两大传统继续发展以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综合汇通。一些有识之士如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等人,认识到碑、帖之间 “合则两美,离则两伤”的道理,应取长补短、相辅相济,并且致力于把碑意帖神融会贯通,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书法发展道路。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黔人书法作品颇丰,从这些馆藏文物中我们可以一窥清代贵州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本土书法家们有哪些优秀的作品留存下来,同时也更好地展现出我们贵州的书法艺术特色。
在清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贵州书法产生了特别的面貌。“改土归流”政策的延续,使得中央派来的官员及外来书法家源源不断地进入贵州这片土地。他们给贵州的书法艺术融入了一股股新鲜血液。著名的如田雯、邹一桂、段玉裁、洪亮吉、阮元、林则徐、何绍基、孙清彦、陈荣昌等,他们在贵州的书画活动,对贵州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而这一时期,随着贵州与周边各省政治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交通运输的逐渐改善,使许多贵州本土的书法才俊也有机会大量观赏传世书画佳作以开眼界,甚至到全国大江南北游学出仕,领略到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并与全国各地书法友人进行交流,相互促进,从而造就了一批成就显著的书法家,其中以郑珍、莫友芝、王恩诰、袁思韠、严寅亮、何威凤等影响较大,在省内外都赢得了相当声誉。这一切,使得清代贵州本土也形成了尚书之风,许多地方几乎全民皆书。
清代貴州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的,如丁宝桢,他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任山东巡抚期间,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贈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他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其书法以颜米为根柢,特善行楷,墨彩飞动,其慷慨激昂之情,溢于字里行间。馆藏《行书李林甫专权事屏》(图1)可以佐证。其内容写唐玄宗时李林甫为相专权的故事。一堂四张,末张款作“翘南大兄大人正挽,雅璜丁宝桢。”钤白文“清宫少保之印”、朱文“丁宝桢印”二方印。
黎庶昌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学者、散文家,遵义沙滩人。他在散文创作、古籍整理及外交工作和教育改革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的书法功力深厚,楷书法苏米,参颜苏笔意;隶书学《张迁碑》,老辣豪放,他任驻日公使时有许多墨宝留在日本,至今犹存。我馆亦藏有其手迹,如《平远村庄楷书横幅》(图2),墨笔楷书“平远村庄”四字,可见其墨酣笔畅、劲挺有力,款署“庚寅冬日黎庶昌”,钤白文“黎庶昌”、朱文“纯斋”二方印。
被誉为“西南大儒”的郑珍,是清代贵州著名学者、诗人。他虽把书画视为余绪,但其作品却是黔人的佼佼者。他一生精研小学,并留意搜集古代碑文拓片,这就为他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字体以小篆为本,兼长楷书、隶书、行草。篆书颇具金石味,“奇伟雄肆,罕与伦比”为其特点,如馆藏《篆书十三言联》,洒金纸墨笔联文“攲器一满便顷当念亏纵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上款“筱季五兄大人属”,下款“巢经郑珍学”,后钤白文“郑珍私印”、朱文“子尹”二方印;楷书字行横扁,似隶实楷,故谓之“隶楷”;行草颇得苏东坡的气韵,信手写来,无拘无束,馆藏《行书赠胡长新柞蚕歌册页》(图3)即如此,纸本行书写自作柞蚕歌,原标题“胡生始至遵义蚕种黎平做歌”,歌文36行每行11、12字不等,款书“道光乙巳三月望,子午山人郑珍”,后钤“五尺道人郑珍子尹”朱文长方印,标题和文末另有钤印七枚;隶书用笔凝重潇洒相间,用墨浓淡枯润相继,使人生发韵律之感,可在馆藏《隶书苏轼七言联》中一窥。
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他是清代书法史上有地位的人物,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一书说:“在求变初期,书法实践卓然大家应数何绍基、赵之谦、吴大澂等人,而又有翁同龢、吴让之、杨沂孙、莫友芝、曾熙、李瑞清以及吴昌硕等,或推波或助澜于清朝后期,使书坛澎湃近百年。”莫氏篆书和隶书最具特色,兼擅行、楷。清代前期治篆书的,多半是学李斯和李阳冰,但莫友芝的篆书却融会了百家之长,兼采各体之妙,把汉隶、魏碑乃至古玺印的刀法、布白都融入了篆书之中,运笔起落自然拙朴,转折方圆大气磅礴。经过反复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篆书七言联》等皆可以一睹其风采,联文“笔下红山转万情,云中楼阁自阴住”,款作“仲武大兄大人属,邵亭莫友芝”,下钤白文“莫友芝”螭虺印、朱文“影山草堂”方印。他的隶书出于汉碑,深受《张迁碑》《乙瑛碑》和《石门颂》影响,并融入了篆书和魏碑的笔意,使得笔法生动自然,富有“金石味”,馆藏的莫友芝《隶书屏》《七言隶书联》(图4)中可以寻到,该联是为煦斋新建别墅作的楹联,联文“入坐有情千古月,当窗无恙六朝山”,题款“煦斋司马新构别墅其水榭俯临谁流面迎钟阜尤为墅中极胜孙澂之大令为诵十四字余因隶书以为楹榜奉乞察正,同治太岁在辛未仲秋月,独山莫友芝并识”,钤白文“友芝私印”、朱文“郘亭眲叟”;楷书源于颜体、欧体,饶有金石之气,如馆藏《真书“明远乐府”横幅》;行书如高山流水,激越有声,“怪石峥嵘,虎踞龙盘”,颇具无拘束之感,在馆藏的数件行书横幅中亦可见。
袁思韠,字锡成,号稚岩,癯道人,青樗散人,双印斋主人,清朝贵州修文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举人。例捐内阁中书、保同知加盐运使衔,分发广西,先后入丁宝桢、鹿传霖、张之洞幕。能文工诗,擅长书画,精行草和正书,小楷特精美,为同治光绪年间以来黔之书法之首,为贵州著名书法家,馆藏《行书书评轴》(图5)为其佳品,笔法潇洒出尘,内容为评颜真卿和蔡京的书法及其为人,款书“厚庵一兄大人属书,弟袁思韠”,钤白文“袁思韠印”、朱文“锡臣”二方印。
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李端棻,字芯园,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同治进士,历任学政、刑部侍郎等职。他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北京大学首倡者、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贵阳一中和贵州师范学校的创始人。官居一品,不仅是光绪皇帝的重要助手,也是大力倡导全国广办学校、推广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善书。因他不以书名,存世作品很少。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几幅他的作品,其中《行书七言联》(图6)为其佳作。用洒金仿古宣纸为底,上联:图书左右天香满,下联:烟月高深地位清。上款作“艺林大兄大人属”,下款“李端棻”,后钤白文“臣端棻印”、朱文“癸亥翰林”二方印。
晚清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严寅亮,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其书法雄强劲健,远师王羲之,深得历代大家精髓,其楷书雍容大度,体势轩昂;行书潇洒自如,无做作之态,无险怪之笔。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馆藏《“论书”行书屏》(图7)以行草写“论书”一篇,内容颇精辟,书法挥洒流畅,全堂二百余字,一气呵成,款“壬戌腊八日,仲坚贤友属书,弼丞严寅亮”,钤白文“寅亮”、朱文“弼丞”二方印。
清末贵州还有两名状元书法家,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十二年(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的赵以炯(图8);还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之人的夏同龢(图9)。他们的行楷联,字迹工整隽秀,贵州省博物馆皆有收藏,亦反映出晚清贵州书法的一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