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专业壁画课程实验与实践法教学探索

2017-05-30 03:56:16龚声明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验法公共艺术

龚声明

摘 要:公共艺术专业是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设立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城市空间进行艺术创作服务,然而,城市地铁壁画悄然兴起。壁画具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材料与媒介特点在课程教学上将面对多样性与复杂性。结合笔者壁画课程教学过程,对实验法和实践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性感悟。

关键词:公共艺术;壁画教学;实验法;实践法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084-03

公共艺术专业是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基本专业。其目标在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其中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李向伟先生根据它的基本属性作出了 以下三点概述:一是,资金来源之公共(如政府、企业以纳税人之资金投入);二是,装置环境之公共(开敞的、大众共享的空间);三是,服务对象之公共(即作品的审美趣味兼顾大众之需求)。以上三点大致规约了创作者施展才思的进退空间,在公共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过程中服务与公共空间,为其进行美化与装饰,与纯艺术相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更具应用性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繁荣发展,以大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同样理想的公共艺术作品为空间环境的美化、城市形象的品牌塑造,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地铁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人流密集,地铁空间已然是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然而,壁画的特点极适于地铁空间运用,能承载城市的历史文化,装饰地铁空间环境,进而给公众带来一种欢快愉悦的视觉艺术体验,使城市地铁壁画日趋风尚。作为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院校,围绕城市地铁空间开展主题性壁画创作是必然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观念在不断更新向前,这在不同艺术作品中得到了融合适用。壁画课堂专业教学如何结合城市当下现状,使专业人才能学以致用,则是专业教师必须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多年的壁画课程教学中,课堂上重视壁画内容、材料工艺及媒介语言等融合创新式实验探索,在壁画的创作上强调项目式主题壁画设计实践,根据特定的空间环境、主题要求进行综合性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将课程实验法教学与实践法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改革壁画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壁画课程实验法教学

关于实验法教学,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在民间美术专业基础上成立实验艺术系。旨在通过教学与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进中国实验艺术的学术质量及文化层次,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力。顯然,在专业的教学中,所进行的艺术行为主体则更多是以一种实验探索性姿态进行。而“实验”与“试验”有所不同,试验有可能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前提下的一种试探行为,而实验则更倾向于通过其行为对某种理性结论作出验证。实验是广泛实践的开端,如果说它具有“前卫”和“先锋”的意味,那他绝不会是个有勇无谋的莽撞汉子,而更像一个愿为真理与正义奉献的先行官。实验过程的冒险性与其结果的未知性,并不能影响到实验者的信念和意志,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必然的前程。实验的空间原本就在与文化、科学和艺术相关的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认知积累的一贯方式,也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不断创造活跃的基地。[1]以实验探索的方法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值得借鉴与思考的方式,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涉及诸多媒介材料。同时,关注社会当下艺术状态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渗透性,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索,以求创新,使作品呈现出新观念,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壁画具有着大公共艺术特征,依傍于环境与建筑空间,是城市的环境艺术。壁画的运用在现代城市空间的美化、装饰进程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城市地铁壁画艺术作品,被不断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如:南京、杭州、苏州的地铁壁画,许多作品在内容与形式、材料与工艺以及观念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着多元化的创新表现,让公众行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这些壁画中体现出了创新性又不失传统的特点,在内容的组织、造型上十分注重壁画传统语言的表达,而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材料技术手段上进行试验探索性的综合表达更是发挥的尽善尽美。为了实现壁画教学的创新改革,笔者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实验性探索:首先,在壁画材料与工艺上进行实验性探索训练。壁画的材料具有显著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特征,不同材料工艺的变化将导致视觉形式语言的改变,创作者的艺术情感与壁画内容中的人文情怀则在材料中含蓄的体现出来。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十分关注材料的运用训练,比如:将木材与树脂、纤维与石膏、丙烯与沥粉及漆艺中的刻漆与磨绘等,以小幅画面形式表现,通过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造型实验,提高对壁画材料工艺的把握能力及对不同材料形式的审美与视觉意味的感知。同时,注重材料与工艺的创新性探索,将其他绘画与生活中的材料渗入壁画内容的表现中,如:沙石、马赛克、玻璃和喷漆等材料的运用,往往能使画面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其次,强化传统壁画语言的造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走入生活,对生活中传统壁画、古代绘画等作品造型临摹,针对其制作过程的学习,这些作品主要存于博物馆、宗教、寺庙及道观中。在临摹的同时,结合案例作品进行仿造,进而再造性的创作训练。同时走入民间,挖掘本土资源,如:民间剪纸、珐琅彩、竹刻和刺绣等,向民间艺术学习材料技法,将之运用于现代壁画的表现中,通过各种形式作品的尝试体验训练后,使壁画作品的视觉效果新颖而独特。另外,在壁画造型训练中,突出对数字媒介材质的探索实验,将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合理巧妙的运用于画面中,数字技术的使用与传统的造型结合,使平面式壁画逐步向装置立体式效果转换,这种人文、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作品也随即产生出别样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

二、壁画课程实践法教学

实践法教学是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理论与基本技法付之于行动,应用于社会,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是当代城市建设的社会化艺术实践。围绕城市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艺术实践创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因此,在壁画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创作性实践教学是必然的环节。壁画的创作实践是艺术活动的原动力,将感觉和体验转化为视觉语言,以智慧的眼光和深入地思考进入创作状态。唤醒个性是通过艺術实践诸多课程的磨炼和碰撞,在个人意志、情感、思想和欲望的表达中升华;激励个性是通过艺术创作课程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院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类艺术活动与工程,在创作中不断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唤发学生的创作激情。[2]学生通过壁画创作实践训练,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化体验,参与相关社会艺术活动,能增强综合性的应用能力。在壁画创作的实践法教学上,笔者主要是通过主题性创作与项目化方式进行实践法教学。

主题性壁画创作是实践法教学常用手段,围绕特定的主题空间环境明确要求,进行壁画创作,是对课程基础性造型训练后的总结,能有效的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应用对接,从而提升壁画创作综合实践能力。在壁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笔者以常州城市地铁空间为特定环境要求,根据不同的地铁站点及周边的代表性主体内容,让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拟定相对应的壁画主题,并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地域文化性特征,从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素材、凝练画面内容。在这一创作实践前提下,学生在创作中分别从常州的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主题公园及旅游景观等要素中提炼,组织画面结构与内容。实践创作中,在确定的主题下进行研究思考、草图绘制,充分考虑空间结构与环境特点,结合壁画材质工艺特点完成作品效果图的表现。从最后创作的作品来看,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地域文化性突出,具有较强的社会实用性价值。

以项目化方式实施壁画课程教学,是公共艺术实践法教学对应社会最为直接的方式。壁画具有服务于建筑、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壁画在公共空间中才能凸显其艺术价值。而一幅壁画的诞生,由委托、竞标等一系列经济行为联动,壁画创作涉及出资者、主体环境、创作者和受众群体等多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壁画创作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这就要求学生设计理念上不能过于主观、偏离主题;或不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完全忽视壁画工程造价与工期等问题。以项目化形式教学,可使学生提早适应于服务社会的实践技能,全面掌握壁画相关知识结构体系。具体开展实践方式主要由以项目组织形式创作教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介入教师横向实践壁画设计项目等内容组成。壁画创作实施多以团队形式进行,首先,对学生采取人员分组,每组作为一团队开展创作,充分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从创作之初的设计调研、素材的收集整理、壁画设计效果的表现、材料工艺制作以及装置等方面,进行分工研讨与实施完成。团队组织中学生各司其职,从中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学会沟通,从而提升能力。通过一定的创作训练后,将训练内容结合特定空间、紧扣壁画实践方向,凝炼出合适的主题,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形式申报课题,开展创作研究。同时,结合教师参与的壁画设计社会应用实践项目,让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创作实践,了解壁画项目实施流程、与客户沟通方式以及材料工艺制作过程等,从而使壁画社会应用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三、结语

壁画作品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能给穿梭于喧嚣的城市地铁中的公众,提供一个视觉的喘息机会,为地铁环境增添艺术养分。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与材料特点,在创作实施上需要前卫的观念、多角度的思维及综合的艺术与科技手段,因而,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性与实践性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生作品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 张敏杰,关于壁画艺术系教学[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02):72-79.

责任编辑 蒋云柯

猜你喜欢
实验法公共艺术
一种碱激发混凝土的实验法配合比设计和性能研究
如何把握好高中化学课堂
在我校护理学生中开展病例追踪式见习的思考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用“实验法”导入物理课堂上的几点应用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6:39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8:16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