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燕
摘 要: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党和国家着眼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实施人才强军、科技强军的重大举措。文章以问卷调查、实证走访的形式在河北省内8所高校及2所部队开展了调研活动,以期了解大学生真实的入伍动机及对政策的认同度,为国家有效地开展预征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入伍;认知状况;政策认同;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01-02
Abstract: Undergraduates' drafting into the army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of our party and state to accelerat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forces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a strong military through talent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es to eight universities and two armed forces in Hebei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real mo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drafting into the army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 degree to enlistment policy, providing factual basis for the state to carry out pre-recruitment effectively.
Keywords: undergraduate; draft into the army; recognition; policy identific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党和国家着眼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实施人才强军、科技强军的重大举措,是从源头上提高兵员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军队依托国民教育选拔和培养士官、军官队伍的客观需要。国家吸纳大学生应征入伍,对提高建军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部队的培养和锻炼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有的大学生留在部队发展,谱写了新的人生历程;有的大学生通过参军入伍也为家庭缓解了经济压力。回到学校的大学生丰富了高校的生源结构,在大学生中间发挥了积极表率作用,有的还作为新生军训教官,为引领新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入伍认知状况及对应征入伍优惠政策的认同状况,作者所在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实证走访的形式在河北省内8所高校及2所部队开展了调研活动,以期了解大学生真实的入伍动机及对政策的认同度,为国家有效地开展预征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一、调研设计与取样
课题组以我省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七所院校应届毕业生、在校生、报名上站体检的预征大学生、服役期内大学生士兵、复员大学生五类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就大学生应征入伍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关研究数据,对复员大学生增加一对一访谈调研。
问卷设计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入伍动机、大学生对应征入伍政策的了解渠道及熟悉程度、大学生对入伍政策的关注与认同程度、入伍大学生对部队生活的评价与政策期待。
课题研究共收回应届畢业生有效调研问卷990份,在校大学生有效问卷330份,已报名上站体检大学生有效问卷33份,在役士兵有效问卷163份,对10名退伍士兵进行了专题访谈。
二、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入伍动机调查
动机是推动人类活动的重要原因。驱使人们做出选择的力量既有内在的需求、欲望,也有外在的动力和影响。
对大学生入伍动机的调研主要基于三个层面,一是大学生对部队生活的客观认识。这种客观认识是大学生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对部队生活的认可认同是促使大学生做出选择的根本动力。这种客观认识既包括军营生活的特点、军营生活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军人所应承担的义务、军营生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部队可能的发展机会等。二是家庭及重要他人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选择是否入伍的最直接的外部力量,家庭的支持、家族中的军人影响对大学生最终决定是否参军能够起到质的推动。三是现实的入伍政策的影响程度。入伍政策是否能够得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认可也是促进大学生是否选择入伍的重要外因。政策包括经济优惠政策、升学优惠政策、就业优惠政策三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政策的需求有一定的倾向性。
针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入伍动机排在前三项的是自我实现与发展、家庭期待、报效祖国;紧跟其后的是转移就业压力、部队待遇、他人影响;再次是升学加分、政法干警招录优先、学费补偿。应该说,大学生选择入伍最直接的力量是对部队生活的向往与认同,认同部队生活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自我实现与发展的空間,是大学生选择入伍最直接的动力,这里的自我实现与发展包括大学生希望到军营闯荡历练、体验生活,并且期望在部队有所新的发展。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入伍的直接动力,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担当精神。家庭影响是大学生入伍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入伍意愿的学生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了家庭的支持;而入伍意愿不明确的同学,家庭态度也不明朗甚至反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入伍的促进因素,在政策因素中有利于就业的支持政策认同感最高,比如各类就业扶持政策。
在问及在役士兵、退伍士兵如果重新选择入伍动机时,自我实现与发展依旧排在首位。因此在调查中,许多同学表示希望能够了解部队生活的真实状况,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如果在预征宣传时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士兵可选择的职业发展路径,对吸纳大学生入伍应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获取渠道及认可程度的调查
大學生获取入伍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所在学校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三是通过其它媒介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获取入伍政策的主要渠道是学校的教育宣传,其次是家人或朋友介绍,少数是其它媒体。调研对象认为学校是获取入伍政策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希望学校提高宣传力度。但是对入伍政策的了解程度却不尽人意,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入伍优惠政策只是了解了一些,甚至了解的只是有利的一面。在对在校生的调查中,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宣传力度不一致,有的学校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入伍政策的学生还不到一半。
对当前入伍政策的认可程度,大学生认为较有吸引力和很有吸引力的政策排序由重到轻依次为:表现优秀可以提干或进入军校学习、同等条件下选为士官、学费代偿、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优先、升学加分或免试、政法干警招录优先、当兵年限视为社保缴纳年限、基层就业项目加分。这一结果与大学生入伍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自我实现与发展的动机较为一致。
(三)大学生士兵对部队生活的满意度
大学生在役士兵对部队生活预期与想象的一样或者更好的比例达到了67.79%,多数士兵认为部队生活与自己的预期接近。在问及部队生活收获时,大学生士兵选择顺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提升、纪律性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执行力和集体观增强。
42.37%的士兵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还会来参军,明确表示不来的仅有13.56%。如果抛开公民义务,38.98%的士兵认为大学生入伍利大于弊;54.24%的士兵表示有得有失。
在役士兵中有33.2%的认为现行入伍政策比较有吸引力,35.5%的士兵认为一般,27.12%的士兵认为比较小。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役士兵认为在部队提干或转入军校学习的机会不多,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四)希望与建议
当提及大学生对现行大学生预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降低大学生入伍的身体条件限制,特别是年龄和视力,适当增加女兵数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家庭了解预征政策,给予家庭一定的经济扶持,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特别希望在部队有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回到地方就业,希望就业帮扶政策落地,而且希望归口管理。对没有在部队继续发展打算的学生来讲,建议在大学毕业时入伍以学业为先。
三、结论与思考
(一)大学生入伍内因大于外因
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核心是希望通过自己在军营中的锻炼提升素质,完善自我,为职业发展和就业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是入伍最为直接的动力。因此在加强国防教育宣传时,宣传渠道并应该仅限于应征入伍动员会、发布征收信息等简单、集中的方式。是否可以尝试让大学生走入兵营,了解部队真实的生活、工作状况,可以请入伍大学生进校演讲,分享入伍收获。同时在部队能否建立起大学生部队生涯职业发展通道,让大学生有目标可循。
(二)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
义务服兵役还不仅仅是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更是国家安危的需要。从本课题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0%的学生不愿到高原、边疆、海岛等艰苦地区服役。社会责任和国防意识决定了行为选择,这暴露出当代高校大学生国防认识已经逐渐弱化。经济体制的社会,急功近利的生存环境使得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动机功利性大于義务性,自发、积极、正能量的义务兵役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义务服兵役、国家安全、社会责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积极动力。
(三)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本课题调查问卷显示,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条件参考年龄条件及身体条件两个方面,仅有27.38%受访应届毕业生符合应征入伍条件,72.62%受访应届毕业生不符合应征入伍条件。其中,身体条件不符合者占31.32%,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在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体能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构建大学生体能测验评价体系,将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提升到重要的高度;高校加强体育设施场馆建设,为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锻炼提供更好的平台;高校体育课程与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锻炼与培养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
(四)入伍激励政策落地是关键
激励政策是推动大学生入伍的有效措施,也是对入伍大学生的认可与奖励。在政策落地时要注意方便快捷,比如简化学费代偿手续和时间;事业单位、公务员录用、政法干警招录是否对退役士兵建立绿色通道,或预留岗位。入伍大学生能否在部队有专业化的职业发展通道;退役士兵升学加分力度要加大。入职后,入伍经历能否在职业发展中有所体现等。
参考文献
[1]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大学生士兵相关政策调整宣传教育提纲.政宣[2011]27号.
[2]苗宏,徐国岩.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军事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1).
[3]王左丹,等.携笔从戎写青春[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徐益.全日制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创新思路与管理模式探讨[D].复旦大学,2010(7).
[5]赵天玉.武警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水土不服”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