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历史教学

2017-05-30 06:12:05吴志远
高教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校教学教学改革

吴志远

摘 要:高校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除完成科研工作外,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与其他学科相区别,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指导思想、研究过程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作者结合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对高校历史学科的特点,高校历史教学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089-02

Abstract: Teaching in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be more important.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histor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research process between history and other disciplines. Combined with hist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y in colleges, the achievements of history teaching,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and the paths of history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historysubjet; teaching reform

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18日主持的第十五次中央深化改革小组会议上指出,要重视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并通过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不应该仅仅是科研单位,更应重视和推动教学工作。笔者结合高校历史学科的发展情况,对其历史教学现状和改革作出分析。

一、高校历史学科的特点

与其他时段的教学不同,高校历史学科具有特殊性。首先,高校历史学科必须植根于正确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历史学科指明了研究与教学的方向。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贫穷落后,一些西方学者否定唯物史观,特意抹黑中国历史。西方历史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宗教精神决定论”,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否定中国传统历史,全盘西化,并以“欧洲中心论”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历史倾向。上世纪50年代后,更有一些西方学者以韦伯理论为基础,全盘否定我国建国后的历史成就,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恶劣影响,必须予以抵制。

再有,高校历史学科严重依赖国内外最新历史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知识理论要经受时代的检验。诸如对清代历史的研究,由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一些组织和学术团体对清代的描述过低,不符合历史真相。现如今高校教材越来越重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过程自然受新的研究成果的影响。此外,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更容易为高校教学提供新的范式和保障。因此高校历史教学决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新知识、新成果相结合,从而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高校历史学科必须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所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历史学科的发展,必须体现爱国主义。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也”。高校历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兴趣。我国古代先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上有璀璨的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值得每一位公民认真学习和体会,青年学生更是如此。

二、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

从现状来看,高校历史教学既有辉煌成果,又面临严峻挑战。

从理论成就来看,我国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方向,总体上蒸蒸日上,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是我国高校历史教学的传统经验。我国高校教材坚持对中国古代社会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行分期,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高校历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重视中华民族人民群众的力量,摈弃了传统史学中,过分鼓吹帝王、贵族阶层的糟粕。

从核心价值来看,我国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西方中心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相区别,并排除其干扰。“西方中心论”者以西方为主导,漠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力量,并曲解中国传统史学的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将历史描绘为“带小辫子的小姑娘”,认为存在即合理,否认了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受到了我国广大高校师生的抵制。

从现实意义来看,我国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为历史学科输送了大量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并形成了很多历史教学的宝贵经验。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近年来报考高校历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多。高校历史学科健全,区域史学、交叉史学、公众史学的建设如火如荼。高校历史教学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交叉学科如经济史、科技史、文献史、民族史等学科的教学建设成果累累。

但从长远来说,我国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历史知识接受过程复杂。由于历史知识,尤其是古代史知识远离社会和学生生活,因此显得较为陌生。青年学生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对生活、学习的体验基础上。因此传统历史学习的主客体之间距离较大,形成过去知识与现实学习之间的矛盾,成为历史教学的最大难度,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尤为明显。加之古代文献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将复杂深奥的知识理论让学生熟悉和应用,如何使学生提高对历史文献的兴趣,是高校历史教学的一个严峻挑战。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历史教学的挑战仍然严峻。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因此必然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存在即合理”成为唯物教学的巨大障碍,尤其是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娱乐作品中,一些不健康的,有悖历史真相的内容被互聯网大肆渲染,歪曲丑化历史人物,断章取义地解释历史现象,有甚者对农民起义以及一些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行为进行挖苦和嘲讽,青年学生辨别力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是高校历史教学的又一严峻挑战。

第三,历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从高校的性质来看,大部分高校教师科研压力过大,无力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笔者注意到,部分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缺乏兴趣,教学敷衍了事。或因循守旧,不接受先进知识理论;或马马虎虎,教学大多应付。很多高校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甚至空白。这就导致学习学校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释读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的能力低,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从实现路径来看,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和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高校历史教学,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研究和探讨具有民族特色和爱国主义的历史正能量,坚决同文化侵略作斗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高校在学科发展规划中,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准绳,保证高校历史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高校历史教学,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保证高校历史教学真实、客观、完善。

再有,高校历史教学必须变革教育方式。教师应重视课堂建设,除了继续进行日常课程教学外,加快建设课下教学,尤其要推动“公众史学”和“慕课教学”的建设。“公众史学”源于20世纪美国兴起的史学派别,要求历史研究者运用历史学的先进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对现实社会各领域进行实践与操作,更便于培养历史专业学生。“慕课教学”指英文“mooc”,代表大规模开放式的线上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开展研究性学习。高校历史教学,应除了建设常规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史学理论的研究。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应鼓励学生参加其研究团队,在理论、资料、文献等方面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使学生既是历史理论的接受者,又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者。笔者注意到,目前历史学、考古学青年学生为主导的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个新趋势。

最后,高校要重视教学投入和教学培训。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建立教学活动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与科研评价体系类似,每年要进行量化考核,对有志于进行教学改革的老师进行资助和支持,扩大教学项目的比例和支出。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投入和帮扶,积极向社会各方面推荐教学优秀人才,扩大其影响力。高校在职称考核、年终考核中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方面的量化考核,并不断组织教师前往教学示范单位进行学习和观摩,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并重视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学[A]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539.

[2]朱绍侯.中国古代史[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马克 .大学历史教学浅谈[J].历史教学.2011(1):34.

[4]姜振逵.爱国教育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阐释[J].教育与职业,2011(11):77.

[5]魏志罡.高校历史教学存在的困境及路径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49-50.

[6]苏瑛.高校历史教学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效果分析[J].大学教育,2016(10):57.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高校教学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7:10:59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43:40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9:49
新时期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价值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8:29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