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2017-05-30 02:36:31冯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乡村旅游

冯春英

摘要在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改善旅游环境、转变经营理念、强化人才培训和创新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帮助中西部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176-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Tourism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FENG Chunying

(Department of Tourism,Heze Career Academy,Heze,Shandong 274031)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rural tourism in developed areas and abroad,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tourism environment,chang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ourism projects.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tourism economy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help the farmer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Key wordsLess developed area;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path

近年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节假日外出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特别是城市居民,利用空闲时间到附近乡村度假已经成为放松精神和陶冶情操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旅游的新型旅游形式,不再遵循传统旅游的出游方式、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而是一种乡土化和现代化相融合的旅游新模式,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具体验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因而逐步受到都市游客的喜爱。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已达100个[1],各地省级、市级示范点更是不计其数。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已经颇具规模,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民的经济来源仍以第一产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滞了乡村社会的发展。鉴于此,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以下简称“31号文件”)提出“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这说明,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应当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在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及西方国家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风俗特点和人文特色,尽快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笔者剖析了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落后的原因,在借鉴发达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其旅游发展的建议。

1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但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仍然较为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滞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确保旅游者能否顺利进入乡村的前提条件。我国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匮乏和帮扶欠缺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开发非常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很多路况非常不理想,很多地方尚未通公路,现有公路不但狭窄,而且坑坑洼洼,游客想要到达景点非常艰难,尤其一些山区道路,行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乡村道路没有设置路标,导致游客迷路。而且大多数乡村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与游客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另外,偏远地区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也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1.2思想观念封闭,缺乏创新意识现在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地方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停留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生存模式中。由于大多数乡村处于偏远山区,很难受到现代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所生产的农产品仍保持原生态进行销售,不知道通过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也就很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力作用和引导,改变其封闭的思想观念,引导其增强创新意识,乡村旅游则难以发展下去。如果任凭其自行发展,则会造成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或破壞。

1.3缺乏专门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受自然因素、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一般很難接受到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主要还是当地农民,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观念很难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况且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缺乏科学的预判,很难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旅游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1.4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单一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是观光旅游,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虽然有个别地方已经注意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使得开发形式过于单一,从而导致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采摘活动是近年来农民开发的一种休闲与健身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据调查,几乎同一区域内的乡村旅游景点都采取类似的方式,由于形式雷同且太过单调,游客找不到新意,往往意兴阑珊而归,景点收益甚微。

2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更加注重参与和体验,单纯的视觉享受已不能满足他们更深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发达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在乡村旅游方面相继开创了以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模式,比如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风味等,不但深受游客的喜爱,而且旅游收益颇佳。而欠发达地区的单一、观光式的乡村旅游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游客的心理需求。因此,改变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模式,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特色经济已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而欠发达地区只有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乡村旅游的落后局面。笔者认为,在借鉴发达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欠发达地区应采取以下举措。

2.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环境与设施“31号文件”指出:国家要“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张雯等[3]也认为为了使乡村旅游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项配套设施。可见,在国际、国内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已经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深刻认识到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滞后性,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公路。不仅要保障道路的质量,还要对乡村公路的路标设施等加强管理并规范化,让游客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绝不能让旅游者产生改变旅游地的想法。日本的岐阜县白川乡合手村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村,1995年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政府重视乡村旅游,加大投资力度,对房屋进行改造,室外看上去是古老村落,而室内清一色的现代化设施,使得游客既能体会到乡村的各种优美自然文化、美食特色、娱乐休闲,又能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休息,彻底放松心情。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在借鉴我国发达地区乡村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利用当地有效的空间,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对房屋进行民族化、风情化装修,让游客在欣赏当地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放松身心,可以有效提高当地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希望当地政府能够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性,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帮扶农民,让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发家致富的夙愿。

2.2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雷同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绊脚石。多数乡村以粮食种植为主,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包装方面重视不足。郑群明等[4]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农产品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中间每增加一个环节,商品价格就相应增加一次。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进修培训,深刻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科技创意、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用途转化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传统用途,凸显其文化价值,使得普通农产品、农业或生活废弃物变成商品、纪念品,甚至成为艺术品,从而身价倍增,提高附加值。发达地区的农民利用新科技和栽培技术生产出了玻璃西瓜、盆栽果菜、异形果、晒字果等,并利用废弃的鱼骨作画,用农作物秸秆作画等。这种创意农业的开发不仅生产出大量有价值的商品,而且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产品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应当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发出富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唯其如此,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效益的提高。

2.3加强人才培训,强化乡村旅游管理水平旅游职业道德、乡村历史文化知识、旅游现场服务技能等是乡村旅游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5]。近年来,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人才充足且训练有素。而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由于其自身因素很少派人进行培训,管理人员素质低,乡村旅游各方面的管理则上不去,导致乡村旅游在各方面暴露出缺点,致使游客怨声载道,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壮大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必须培养一些高水平的旅游專业人才。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乡村旅游方向,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同时,高校不断整合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科研资源,供乡村旅游业专业咨询和服务,不断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从而为乡村旅游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及乡村职能部门应积极选派一些有能力的人去高校学习管理技能,同时也要和高校不断加强联系,在争取高校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实时关注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如此,才能及时掌握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创新理念,改变乡村旅游活动单一的状况乡村旅游就是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供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

目前,有不少发达地区和西方国家已经在鄉村旅游项目开发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福建省乌君山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为开发模式,将山庄特色的农林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多元化、个性化、体验需求等精密结合,融入本地民俗风情,从苗木产业、休闲体验、文化内涵等多层面深化乡村旅游,打造集生态经济、养生度假、采摘观光、园艺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美国的乡村旅游强调未来经济将是一种体验经济,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欠发达地区如果想要改变当前单一的旅游状况,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旅游的发展模式,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出适合当地旅游的新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超越发展[6]。

3结语

2015年5月19日是第5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因此,要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乡村旅游的优秀发展模式,结合本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才能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及经济得到提高,才能让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兴山.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接待综合体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前石塘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6):178-180.

[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A/OL].(2014-08-21)[2017-01-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8999.htm.

[3] 张雯,段大娟.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2-6673,6750.

[4] 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學刊,2004,19(4):33-37.

[5]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古允文,译.台湾:巨流出版社,1999:14.

[6] 蒲姝.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J].生态经济,2010(5):119-123.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乡村旅游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7:56:07
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探索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37:32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探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8:10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9:08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46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