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娟
内容摘要:通过对《朱买臣传》这篇课文的讲解,我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可以呆板,更不能盲目灌输,采用符合学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朱买臣传》 反思 文言文教学
我经常在反思:1.文言文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2.教师该教什么,怎么教?3.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下面我以《实用语文》第四册文言文单元第1课《朱买臣传》的讲解为例来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无论学什么学科,我们都该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从字义上理解,“文言文“中的“文”指的是文言的内容、结构、主体、情感,而“言”则指的是文言文的词句、句式等基础知识。言是文的基础,文是言的升华。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从浩瀚的文言文大海中汲取营养,真正领会先哲的崇高理想抑或美好情操。最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古籍的学习中提升自我的修养,这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言”的部分,课堂教学太过古板,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加之,文言文要求背诵的内容多,学生与文言文所处时代间隔又比较久远,很难体会文章的美感。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弃学、厌学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言”的部分产生学习的兴趣,应该是文言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法和学法反思
以《朱买臣传》为例,这篇课文是第四册文言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既有故事性又有很强的趣味性。虽然是一篇人物传记,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现实意义。课文一共6段,初看课文生涩难懂又篇幅较长,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如何让学生从生涩乏味一步一步体会文中的趣味呢?践行“有限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目标做出了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我把功夫下在阅读上,即强调文言文教学中的“读”。我把“读”分为五部分:范读—朗读—齐读—个别读—自由读。范读即教师范读或音频范读,它可以让学生正音断句,把握文言文的语气和语势;朗读就是让学生发音去大声阅读课文,通过自己大声的朗读发现自己的易错字;齐读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印象,同时在齐读中教师便可以找出个别读和自由读的同学。即对不愿意张口的同学可以进行带有一定惩罚措施的个别读,比如读错一个读音从头继续读,相反读得字正腔圆的同学就可以进行自由读,并给予相应的加分鼓励。这样基础相对扎实的同学有了表现自己的动力,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为了避免不停地反复诵读,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文言文的“言”中,整个课堂弥漫着一层浓浓的古味。
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简单部分地进行了理解,剩下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词汇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教师精讲的部分:重点字义、句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理解了文章大意,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了驾驭的课堂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程序的安排上做到了轻重有数、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教师讲的内容精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却增加了,师生互动也变得流畅而活跃,这里的教与学既符合有效课堂的“精讲、多练、勤互动”的要求,更重要的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在《朱买臣传》“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朱买臣这个人的基本情况,我把“覆水难收”等小故事穿插其中,整个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朱买臣这个人物的形象也在同学们“读”的过程中变“鲜活”了。重点讲授几个句式和词类活用之后,整个课文的大意、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谈启发、说感想,归纳总结后告诉每一个学生: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激励每位同学去克服眼前的困難,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完成由“言”向“文”的升华,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总之,通过对《朱买臣传》这篇课文的讲解,我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可以呆板,更不能盲目灌输,采用符合学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很多细节还需调整,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作者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