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启超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包括许多方面,如语言、数学、空间、艺术、逻辑等,不同学生智能在其中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突出,而其它方面平平。也就是说在学习中,有的学生某学科或者某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十分优秀,而其它方面则比较吃力,这是由人类智能决定的。有的学生特别适应学习语文,有的学生则适应学习数学;对于语文学习,有的学生适应阅读与鉴赏,有的则更倾向写作与交流。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天赋不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因此,对于差异性个体不能一概而论,以相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去教与衡量,而应该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以传授难易程度不同内容。古人也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就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出身背景而采取不同教育方法,教授不同教学内容。譬如,孔子在颜渊询问何谓仁时回答说:“克己復礼为仁”,仲弓问相同问题,他则回答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也去问相同问题,孔子回答说:“仁者,其言也訒。”同样问仁,孔子对不同学生给与不同的答案,因材施教,这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分层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语文提出较高要求,包括知识积累与整合、语言感受与鉴赏、语文思考与领悟、语言应用与拓展、语文发现与创新。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对学生而言难度变大,而且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一些学生基本的字词段落句子及语法都掌握不到位,何况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提出的高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因教师要按照计划教学而无法跟上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参考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方面开展分层次教学。
基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语文课程基础、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教师及教学设计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一视同仁、一个进度开展,不仅使语文差的学生更差,也会耽误语文成绩优秀学生。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采取多层次、差异化教学方式,这既能满足语文较差学生要求,又能满足语文成绩优异,有志于向更深层次探索语文知识的学生需求。
一、班级分层
一个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语文出众,有的语文很差,如果将这些学生分到相同班级将很难有效地开展教学,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如果按照语文成绩优异学生标准,势必打击语文成绩差的同学学习语文积极性及学好语文的希望。因此,学校可采取语文学习走班制,在语文课走班安排中按照学生的语文成绩确定所走班级。学校按照学生的语文成绩把班级分成快中慢三等,教师可根据该班学生成绩和语文特点灵活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对于语文成绩好的班级老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能力培养,如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开展“开放式”写作等。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班级偏向注重语文兴趣培养,这些班级要选择亲和力强,讲课生动幽默的老师担当,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逐步形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感受与领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分层
在班级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每节课进度,使其衔接紧凑,层层推进,不断深化。教学设计分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是指在一节课教学目标安排上既要有知识与能力等基础目标,也要体现语文方法、情感培养等能力目标。以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作为现代诗代表,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是现代诗的鉴赏方法、审美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可安排学生参照本文感受和描写家乡的桥、家乡的河等。教学评价分层是指在某一部分学习完毕,老师要评价教学效果时,采取结构式题目模式,即简单的、中档的与难度的题目均占一定比例。分层次考核可全面地考察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组分层
语文学习小组是高效语文提升形式。通过将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安排到不同小组,可在小组内相互督促、相互切磋语文学习。这既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感与团队精神。“集体作战”动力更强,一起学习语文劲头更大。语文学习小组不宜过大,以5-6人为佳,教师要对不同小组给与指导。教师可安排不同的小组学习相同内容,也可以差异化分工。在教学完毕,教师可让每小组展示以实现小组资源共享及评价,也可让“小组带小组”的形式继续教学,深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