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腾
摘 要:中国政府推行“微政务”以来,政府部门、机构开始通过以新浪微博为主的网络平台行政。这一过程中,政府权威网络媒介和网民群体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在微博这种网络环境下演变出了新特点,危害性增大,对政府微博政务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路虎爆炸案”,就是“塔西佗陷阱”演变的一个过程。分析当下“微政务”的生存环境,探究“塔西佗陷阱”的新特性,能够为制定“微政务”应对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塔西佗陷阱”;微博;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33-02
“微政务”行政模式的出现,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倾听民声、引导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民众的话语权相对传统的行政模式来说,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甚至可以与政府进行直接对话。当下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越发激烈。政府往往在一次重大社会事件之后陷入“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布里乌斯·塔西佗,它指的是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一、“微政务”之网络生存环境考量
201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去年底增加了1.7个百分点。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占网络社交使用率的34%,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1.76亿,占总体网民的24.8%。我国网民规模越来越大,网络政务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微博政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政务处理中信息传递的界限,以光速瞬间达到了信息的发布与聚合。对我国网民来说,这是一种线下活动所不具有的便利。政务微博发布一些受到关注度的信息,会立即成为网民群体关注的焦点,相关当事群体第一时间参与评论,与政务微博对话,与自己无关的围观网民也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讨论和质疑。严格意义来说,网民是否会参与互动讨论,是由这件事情受到的关注度大小所决定的,“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无数网民的关注,很多网民并不是相关当事人,但是由于事件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所以他们也会参与其中。
对于微博政务的主体——政府部门来说,事情并不像网民群体那么轻松。近些年,政府部门和官员都受到了来自网络的监督。一则来自于某网民的消息甚至会导致政府某些部门的人员变动,官员和政府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网络是当代悬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对于微博政务来讲,当下的微博环境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它们需要做好本职,完成微博政务;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日益壮大的网民群体。
二、微博政务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潭
“塔西佗陷阱”,已经成为了近些年传播媒体中很常见的一个词语。郭美美微博炫车炫富,导致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信任危机;杭州警方在一起案件通报时候称“肇事车辆每小时70码左右”,导致“70码”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教授被称为“叫兽”,专家被称为“砖家”。政府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微博政务陷入了越解释越被质疑的舆论怪圈,网民的社会不安全感逐渐增加,微博政务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的泥潭。
在微博中,公众本身就是信息来源,由于自媒体不具备传统媒体的信息过滤功能,所以无论是最原始的现场信息,还是毫无来源的网络谣言,都能迅速地进入公众的视野,政务微博只能被动地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回应,这种回应的时效性远远低于相关事件发展开端时的大众媒体传播,舆论的主导权受到这种滞后性的影响很容易就丧失了。
9月15日,一段监控录像开始在微博中飞速传播,视频中,一部黑色路虎揽胜轿车在通过三河市某个十字路口后,突然发生爆炸。很多网民在关心事态发展,也在猜测造成爆炸的原因,但是,当代表相关负责部门——三河市公安局发声的政务微博“平安三河”发布案件通告后,相关微博评论数量迅速暴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权威微博所涉及到的相关微博评论数量也迅速上升,在所有这些评论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态度就是质疑。网民普遍认为“平安三河”所做出的解释并不合理,认为各大权威微博在这件事情中欺骗民众。事后,“平安三河”并没有按照网民要求撤销微博或者做出解释,而是选择了不进行任何回应。“路虎爆炸案”在网民群体中引发了极大讨论,这种讨论已经超出了案件的本身,讨论的目的直指政府公信力。
在这起案例中,事情发生之后并没有在微博上出现一个爆炸式的讨论,网民只是将其视为微博上的一个普通案例,但是在政务微博进行事件通告之后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应,许多原本并不知晓这件事情的网民也加入到评论队伍中来。政务微博本意上是将事件的真实原因公布于大众,澄清事情的真相,结果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越是详细地解释,网民越是不相信。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谣言四起,一些网民们对此事故做出的猜想被认为是真实的,政务微博的通告遭到质疑。
三、微博政务中“塔西佗陷阱”所表现的新特性
“塔西佗陷阱”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政府的公信力不足,一方面,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不及时,透明化程度不高,操作程序复杂致使相关政府部门疲于奔命,难以应付。另一方面,某些官员的作风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正面形象,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在微博政务中,由于微博独特的应用界面和操作方式,“塔西佗陷阱”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 裂变式传播与聚变式反应
微博由于其短小精悍,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受到广大微博用户的喜爱,一则微博在正常情况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来述说情况。而微博的参与互动方式更为简单直白,用户可以选择转发、评论、点赞。微博的这些特点导致网民在微博上互动、传播信息的时候,变得非常轻松,转发和点赞只要点一下鼠标,而参与评论只需要敲几下键盘,“点赞”功能使得点赞数量很多的时候,相关微博會进入热门微博榜。点一下鼠标,敲几下键盘,一则微博就会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而这些更多的人同样仅需要很少的操作就可以让再多的人看到。
另外一点,在政府部门的相关微博中,往往有几千甚至上万个评论数量。在这成千上万的评论量背后,是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围观网民,这些难以计量的网民的声音浓缩成了几千条的评论,大家会给自己认为合理的评论点赞,受到“塔西佗陷阱”的影响,质疑声和与之不同的解释往往会得到网民的认可,这些评论的点赞数量会急剧增加,某些评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当这种支持能够使围观的网民也参与其中的时候,“聚变”就发生了,这种评论已经被大部分网民认为是真相,它已经取代了政务微博原本要表达的事实。
(二) 事件的突发性和舆情的可预见性
在上述“路虎爆炸案”中可以看到,这一过程可以简述为:事件发生——以信息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政务微博发表通告——舆情爆发。“塔西佗陷阱”通常依托在某次突发性事件中,事件的突发难以预料,但是事件发生后的舆情,却是可以预见的。2016年,“女孩酒店遇袭案”发生后,作为北京市公安局代表的“平安北京”已经可以预见到在通告发布后将会受到网民的质疑,正如“路虎爆炸案”中“平安三河”的通告反倒引起了舆情的爆发。因为在这些案例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事件发生后,通告发出前的这段时间内,网民中弥散着的焦虑情绪,网民中对相关事件充满疑问,对社会环境充满担忧。在這种焦虑心理的作用下,政务微博的通告往往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引爆网民的焦虑心理。
四、微博政务提高公信力的应对策略
可以看出,在这场“官方舆论”与“草根舆论”的对决中,滞后的官方舆论受到迅速发展的草根舆论严重冲击。在这种对决中,政务微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转型,就会被草根舆论压制,政务微博的公信力的提高将会变得步履维艰。政府在“塔西佗陷阱”中越陷越深,如何重塑微博政务的权威,获得网民的信任,是当下所有政务微博所应该探讨的当务之急。
(一)融入“草根舆论”,做微博政务中的“网红”
当下政府机关不少官员受到长期以来的官僚意识影响,官场作风严重,“官话”“官腔”十足,但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同,网络上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话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官话只会凸显政府高高在上的权力形象,这增加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正常的沟通。政务微博需要抓住网民寻求平等沟通、渴望被认可被倾听的心理,及时捕捉网络上、微博上出现的新事件、新词汇。在工作中要及时与网民进行网络热门事件的互动,要学习流行的网络词汇,一个词汇的流行,说明它符合网民的所需所想,学习网络流行语,有利于改变政务微博高高在上的权力形象,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以一名“网红”的身份进行答疑解惑。一旦网民真正成为了粉丝,政务微博的公信力自然就树立了起来。
(二)主动出击,既要做“政”能量,也要做新媒体
很多政务微博在事件的处理中相比于大众传媒要显得滞后。这种现象反映的就是“打狗式行政”,不打不动,打了才动。平日里并不做声,只有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才出来说话,政务微博确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不满情绪积累下去,政府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网民由于平日接触少、沟通交流有限,在重大事件后,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威媒体难免无法接受,并对其表示出的怀疑的态度。政务微博自身就是一种自媒体,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丰富自己的“媒体属性”。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政务微博应该以最快速度对其进行跟进报道,抢先发布第一手材料,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不光做政务,还要做媒体。
参考文献:
[1]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08-03.
[2] 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5):27.
[3] 张宇.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