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5-27 23:51石雅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政务互联网问题

石雅丽

摘 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政府的管理观念与方式带来了积极影响。“互联网+政务”从“互联网+”入手,为现代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生态,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创建智慧政府。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概括当前“互联网+政务”存在问题,提出进行完善的可行路径,并对“互联网+政务”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29-02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从那时开始,社会上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各个行业都开始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了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实践,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通过“互联网+”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推行简政放权和行政改革,对于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自我更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政务”的基本内涵

(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理解“互联网+政务”的概念,首先要正确理解“互联网+”的概念,这是前提和基础。针对“互联网+”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从而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另一种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1]。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要利用互联网连接一切,实现万物互联,包括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它是传统互联网的升级版,是一种生产手段和资源。

(二)“互联网+政务”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政务”是一个新的事物,理论界对它的探索也已经展开。它是电子政务的拓展与延伸,是升级版的电子政务,也是政府的一场变革。其中的“+”号并不是算术运算中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有着乘数效应或指数效应的叠加,要产生1+1>2的积极效果。“互联网+政务”是互联网思维与公共管理的深度融合,它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阳光型政府。因此,“互联网+政务”的内涵是:政府面对“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在管理、服务和基本秩序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做出相应调整,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和组织体系[2]。

二、“互联网+政务”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政务”概念的提出,为政府主动革新和转变治理方式提供了契机,是政府优先贯彻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效率、优化政务运行流程的积极尝试[3]。但是,由于当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互联网+政务”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互联网思维,导致政务创新动力不足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语境下对政府工作生态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目标的思维方式[4],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及时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转變身份与角色,建立与公众平等对话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了解公众诉求,进行政务创新。但很多政府工作人员,依然固守传统思维,保持高傲姿态,不愿意与公众在互联网语境下进行双向互动与交流。甚至对“互联网+政务”存在抵触心理,致使创新动力不足。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限制“互联网+政务”全面展开

目前为止,我国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手机普及率都已有了显著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反之技术水平低。东部发展快而西部发展慢,城市普及率高而乡村普及率低的特点,必然拉大了数字鸿沟。这与“互联网+政务”要实现政务互通和全覆盖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互联网+”行动的本质要求是尽可能地实现数据化运行,政府部门通过数据优化政务活动运行流程。但当前,我国政务信息数据库还没有全面建立,也会影响“互联网+政务”的进程。

(三)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制约“互联网+政务”的协同发展

“互联网+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共享,连接一切。但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困扰基层公众的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冤枉路等情况依然存在。这一方面制约了“互联网+政务”在各部门间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政务运行流程不畅。所以,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极为必要。

(四)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凸起,阻碍“互联网+政务”的深入推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性等都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积极影响。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凸起、网络空间缺乏法治管理等,影响着“互联网+政务”行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处理公务的办公网络与民众寻求政务服务的普通网络之间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区别,在技术上给非法入侵者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利用政府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非法入侵,删除、损毁政务数据系统,侵犯公共信息,阻碍“互联网+政务”的深入推进。

三、完善“互联网+政务”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政务”的目标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政府行政的运行流程,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当前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的还是一些基础性问题。但是对于所面临的风险,却绝不是一两个措施就能解决的简单性问题。只有提出完善的可行路径,才能使“互联网+政务”的应用更加灵活自如,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推进。对于当前“互联网+政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方面的对策。

(一)更新思维,为政务革新提供思想动力

“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自觉进行的一场变革,需要更新思维,具备互联网思维。但许多公务员依然用传统思维方式行使职权,没有实现身份角色的转变,对“互联网+政务”缺乏热情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更新思维,具备互联网思维,为政务革新提供动力支持显得极为必要。首先,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政务”是传统政务活动的升级,需要对传统政务方式、组织方式进行创新。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推进政务工作。其次,要有开放思维。实现政府信息的合法和全面公开,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形成互联互通的政务大数据。最后,要有融合思维。“互联网+政务”是要实现乘数效应,它融合了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需要具备融合思维,优化服务手段和方式。除此之外,服务思维、法治思维也是推行“互联网+政务”必不可少的思想动力。

(二)提供技术支撑,扩大数字化政务覆盖面

不同地区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技术鸿沟,导致“互联网+政务”难以全覆盖。技术障碍的限制,还需要从技术支撑着手。首先,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扩大其覆盖率,促使网络覆盖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市到县乡的所有行政级别,缩小数字鸿沟。其次,“互联网+政务”的推行离不开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技术,因此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数据的覆盖面,尽可能地将政务行为转化为数据行为,对政务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通过开发政务APP、政府微博、微信等,为政府搜集政务数据提供网络平台。对公民身份也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避免公众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办理受困。公民能够通过数据化方式获得服务,应是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缩小地区间差异,实现“互联网+政务”的全面覆盖。

(三)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孤岛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开放,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让一体化的政务数据简化行政运流程对于“互联网+政务”的推进非常重要。政务数据不应该是本部门的独有资源,要强化互连互通、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确立信息共享机制。把是否实现数据共享作为工作考核标准,依次推动信息共享工作的展开,消除信息孤岛带来的障碍。其次,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跨部门的综合性应用平台。例如形成包括教育、医疗、民政、税务登记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发展。再次,开发分级互联的政务云服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仅有横向的沟通互连,也要有纵向的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一站式服务,使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真正深入人心。

(四)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数据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使我们很难辨别真伪,导致虚假信息和网络谣传。一旦这些存在问题的信息或数据被政府部门采集和使用,将会严重影响政府服务质量,削弱政府信用和公共权威。同时,法治缺乏使违法成本低,针对政府部门重要信息数据的网络犯罪肆无忌惮,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为确保“互联网+政务”顺利推进,需要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首先,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加强对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工作监督,完善关于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监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改变法律更新不及时,滞后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困境,提高信息犯罪的违法成本。其次,要严格依法办网,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同时,“互联网+政务”的应用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有益探索。比如美国的“LEHD(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的纵向动态系统)项目”[5]。对于这些有益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通过试点改革,总结出适合我国的“互联网+政务”之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推行“三张清单一张网”制度(即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也是我国“互联网+政务”行动计划的积极尝试。尽管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任何新的尝试都不会完美无缺,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5,(5).

[2] 刘金婷.“互联网 +”内涵浅议[J].中国科学技术语,2015,(3).

[3] 张毅.实施“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转型的新机遇[J].电子政务,2016,(8).

[4] 龍湉.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其实[J].高等教育,2016,(17).

[5] 后向东.“互联网+政务”:内涵、形式与任务[J].中国行政管理,2016,(6).

猜你喜欢
政务互联网问题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