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灿玮
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是动物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相比于视觉信号和触觉信号,听觉信号具有传递范围远、不易受障碍物限制的优点;相比于嗅觉信号,听觉信号具有作用时间快、定位能力强的优点。听觉信号在鸟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夜行性的鸟类和茂密生境中的鸟类,由于光线和障碍物导致视觉信号的传递受限,听觉信号在通讯中的作用更為显著。
母鸡在孵蛋的时候,常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咕”声音。如果把耳朵贴近孵化中的鸡蛋,有时也能听到蛋壳内传出轻微的声音。这些声音就是小鸡与母鸡以及小鸡之间相互交流的信号。雏鸟在蛋壳内发出声音,在以家鸡为代表的早成鸟(雏鸟出壳后即可独立活动)中是普遍现象,但在晚成鸟(雏鸟出壳后尚需亲鸟照顾较长时间)中却较为罕见。从母鸡产下鸡蛋,到小鸡从鸡蛋内孵出,大约需要21天的时间。从孵化的第19天开始,蛋壳内的小鸡开始发出声音,并且随着出壳的临近,蛋壳内小鸡发出的声音愈发急促。
从音质上看,蛋壳内的小鸡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啾、啾”的声音,另一种是 “哒、哒”的声音。“啾、啾”的声音同小鸡出壳后发出的鸣声很类似,有经验的饲养员甚至可以通过“啾、啾”声来判断鸡蛋孵化的状况。但在小鸡之间的通讯中,“哒、哒”的声音更加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哒、哒”的声音被认为是小鸡敲击蛋壳,或是上、下喙之间的敲击而产生的。但现在的研究已经弄清楚,“哒、哒”的声音主要是呼吸的副产品:呼吸时气流穿过气管而发出的。由于声音在密度相差较大的介质中(如蛋壳和空气)传播,会有很强的衰减,所以未出壳的小鸡之间主要通过蛋壳来传递声音。
蛋壳内的声音,主要的作用是使得小鸡之间出壳的时间较为一致,使发育较慢个体加快发育的速度。研究显示,对单独孵化的鸡蛋播放“哒、哒”的声音,小鸡可提前4小时出壳。同一窝卵,如果集中孵化,小鸡出壳的最早和最晚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但若每个卵单独孵化,这个时间差甚至可以超过24小时。出壳时间差对小鸡的存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鸡孵出后,母鸡需要带领小鸡觅食和躲避天敌。如果小鸡们出壳的时间拖得过长,母鸡不得不在继续孵卵和保护已出壳的小鸡之间作出权衡,势必会影响小鸡的存活状况。
蛋壳内的声音导致雏鸟同步出壳的机制是什么呢?对疣鼻栖鸭的研究显示,未出壳的雏鸟会依据听到的声音,来调节自身的发声。通常只要1分钟,即可将自身发声的节奏与其他雏鸟发声节奏相吻合。而雏鸟的声音主要与呼吸有关,发声的节奏一致表明呼吸节奏也一致。呼吸影响鸟类的新陈代谢,一致的呼吸节奏导致一致的发育速率,从而出壳时间也变得更加同步。
有研究认为蛋壳内的声音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如在温度降低时,黑颈??和凤头黄眉企鹅的蛋内雏鸟会加快发声的节奏,警示亲鸟增加孵卵的时间。但对家鸡的研究,未发现蛋壳内声音的节奏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可能的解释是,家鸡雏鸟在孵化的第15天已具备体温调节的能力,所以不需要通过发声来寻求母鸡的帮助。此外,也有研究认为,蛋内的声音起到密码的作用,使得同一窝雏鸟的鸣声更加相似。如对银喉长尾山雀和华丽细尾鹩莺研究显示,同一窝雏鸟鸣声的相似性远大于不同窝雏鸟鸣声的相似性。并且通过换卵实验(同一窝卵让不同的亲鸟去孵化),证实雏鸟间鸣声的相似是由于后天学习,而非先天遗传决定的。研究人员推测,雏鸟在出壳前通过相互倾听来记忆和学习同胞的声音。雏鸟间鸣声的相似,有助于亲缘关系的识别,是鸟类社群行为的基础。家鸡蛋壳内的声音是否也起到类似密码的作用,尚是研究的前沿,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