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白尾梢虹雉

2017-05-25 11:11韩联宪王斌
森林与人类 2017年3期
关键词:雌鸟鸟巢高山

韩联宪+王斌

白尾梢虹雉,是我进行鸟类生态学研究的第二个物种。30年前我读研究生期间,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主持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生态学研究课题时,致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议我改变研究方向,以白尾梢虹雉生态学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因选题与我的培养方向差距较大,学位委员会不同意。但是自此以后,白尾梢虹雉就留在了我的心里。

白尾梢虹雉的召唤

虹雉属鸟类共有绿尾虹雉、棕尾虹雉和白尾梢虹雉3种,都是喜马拉雅-横断山特有鸟类。绿尾虹雉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山地。白尾梢虹雉分布于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棕尾虹雉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以及尼泊尔和不丹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3种虹雉在我国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国学者对棕尾虹雉研究较多,中国学者对绿尾虹雉做过一些研究,对白尾梢虹雉的研究最少。

1994年春天,我到高黎贡山中部泸水县片马调查羚牛,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脊向上攀登时,一只在箭竹丛旁觅食的大鸟被惊起,惊叫着飞下山谷,滑行时白色腰部和白色尾羽的棕色尾端清晰可见!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这是白尾梢虹雉啊!

次日清晨我去提水,看见竹林里有只鸟在走动,定睛一看,是白尾梢虹雉!它停停走走,羽毛在阳光的映射下,闪耀着绿、蓝、红、紫色彩。“虹雉”这个名称准确表达了这类鸟的羽色特点。两天内两次看到罕见珍禽白尾梢虹雉,它是在召唤我吗?

英国老人的资助

1998年秋天,英国老人詹姆斯·古德哈特来云南观鸟。作为世界雉类协会的会员,他对鸡类情有独钟,专程来云南看白尾梢虹雉。我和他到了腾冲县大塘的高黎贡山西坡,当我们抵达白尾梢虹雉栖息的高山,天公不作美,连续下雨,没能看到白尾梢虹雉。我建议他翌年春天再来,繁殖季节白尾梢虹雉比较活跃,看到的概率更大一些。

翌年4月古德哈特如约前来,我们再次登上腾冲大塘的高山。在高山营地休息一晚,次日9点,大家正准备早餐,我听到山坡上有“居哩、居哩”的叫声,赶紧提醒古德哈特注意观察叫声的方向。话刚说完,一只白尾梢虹雉从我们头顶掠过,向山坡下方飞去,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山间划过一道彩虹。古德哈特如愿以偿,看到了钟情已久的白尾梢虹雉。

古德哈特获悉我想进行白尾梢虹雉研究已有多年,但因经费问题未能实施,承诺为我们提供小额资助。回到英国,他以个人捐款方式通过世界雉类协会为我们提供了3000美元。这笔钱让我们启动了白尾梢虹雉的野外研究,后來我们又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6万元的资助。

探秘巢与卵

研究亲鸟的孵化育雏行为,如果研究经费充足,可以在冬天捕捉母鸟,给它们戴上无线电发信机,繁殖期间运用无线电遥测定位技术确定鸟巢位点,容易找到鸟巢。如果研究经费少,研究人员就只能凭经验漫山遍野搜寻鸟巢——我们用的就是这种笨办法。

笨办法用了两年,未能找到鸟巢。第三年,我们采用地毯式寻找:砍来几十米长的粗藤做绳索,逐条山沟、逐片山崖地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 31天搜寻,我们在一座山崖的岩石凹陷处,发现那里趴着一只白尾梢虹雉雌鸟。大家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慢慢后退到安全距离之外,用望远镜观察确定那就是雉巢。

我们在巢的对面山坡搭起观察棚,借助观察望远镜对其孵卵行为进行全天侯观察。观察点海拔3500米,周围没水没柴,只好把营地设在海拔2900米的山沟里,大家轮流观察。

我们很想对巢和卵拍照测量,因为在此之前,没有白尾梢虹雉巢和卵的科学记述。但是,没有掌握它的活动规律前,贸然拍照和测量可能会惊扰雌鸟,导致其弃巢。我们耐着性子先做观察,发现雌鸟每隔2-3天离巢觅食1次,外出觅食平均时间长达74分钟。离巢通常发生在上午7点-9点之间。观察棚距巢直线距离约400米,从观察棚步行到鸟巢所在的石崖大约有2000米,所以要精确计算时间。

第16天,趁雌鸟出巢觅食,我和研究生罗旭赶紧跑去鸟巢。鸟巢所在的石崖中部,距离地面4米高,下面2米是垂直的石壁,难以攀爬。我们一人踩着另一人的肩膀,下面的人站起来,让上面的人抓着树根爬到巢边拍照,然后用帽子把卵装好,送到崖下,称重测量后再送回巢中。

雌鸟离巢时通常先走到崖边,飞到对面山坡,觅食后飞回巢岩下,跳到巢所在平台上。进巢前它会仔细观察四周,确认没有危险才会卧下孵卵。有一次我们做完测量,刚把卵放回去,雌鸟提前回巢了,我们措手不及,坐在悬崖下不敢出气。随着“嚓、嚓”的脚步声临近,雌鸟突然从我面前2米处的竹丛里冒出来,它的大小和形体很像家养的大母鸡,黑褐色羽毛上密布白色条纹。发现我之后,它一声惊叫,转身向山谷下方飞去。我们赶紧离开回到观察棚,通过40倍的望远镜观察,20多分钟后,雌鸟返回巢中孵卵,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生活习性揭秘

5年的定期观察使我们对白尾梢虹雉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它们主要生活在高山草甸、杜鹃箭竹灌丛和暗针叶林,冬天会随雪线变化到中海拔地带栖息。高山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白尾梢虹雉也演化出一些特殊的行为以适应高山环境。

我们观察的这只雌鸟连续3年利用这个巢址,每年3月底-4月初产卵,每窝产卵2枚或3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8天,幼鸟在4月底-5月初出壳。孵卵期间,雄鸟极少在巢边活动,偶尔会由远处飞到巢附近的突兀岩石或视野开阔的位置观望10多分钟。亲鸟和雏鸟在出雏当日并不离巢,次日上午离巢。离巢前亲鸟会啄食大部分蛋壳。离巢后雌鸟和雏鸟不再返巢夜宿。10日龄的幼鸟具有飞行20-30米远的能力。连续利用同一巢址,与当地高山适合营巢地点不足有关。每窝只产2-3枚卵,则是对高山环境的适应——如果多产卵,母鸟很难确保幼鸟的成活。我们的观察纠正了过去文献记录白尾梢虹雉每窝产7-9枚卵的错误。

白尾梢虹雉上午喜欢顺着冲沟行走,偏好在平均距离林缘2-3米的草地觅食,一旦危险出现,它很容易向林下逃窜,躲避危险。而夜宿地多选择沟谷两侧地形陡峭的岩石边或郁闭度高的灌丛,这是减少体表散热、节省能量消耗的行为适应。

这种鸟偏好吃高山植物的地下根,我们记录到它们经常取食尼泊尔绿绒蒿、大萼党参、粗茎贝母、宽叶羌活、多叶重楼、卷叶黄精等13种植物。白尾梢虹雉觅食很少用足抓刨地面,主要用喙在地上啄取。它的上喙比其他雉类的上喙更长更弯,适合挖掘泥土。觅食留下的取食坑洞最深达9.7厘米。育雏期间的雌鸟和小鸟,有时会在落叶和苔藓中搜寻昆虫吃,而雄鸟和不育雏的雌鸟只吃植物性食物。

白尾梢虹雉的叫声可分为啼叫、惊叫、召雏和报警4种叫声。繁殖早期每天早、中、晚会出现3个啼叫高峰,晴天啼叫最为频繁。孵化期啼叫明显减少,孵化后期再次增多。雌雄鸟都会发出响亮的“唉-哦、唉-哦”啼叫声,这种啼叫有点像鹅的叫声,加上这种鸟个体很大,重量达2-3公斤,所以腾冲群众把它叫做“雪鹅”。

研究工作薪火相传

在高山观察研究白尾梢虹雉非常艰苦,夏季经常雨雾蒙蒙,冬季又十分寒冷,有时雪深没膝。有时还会发生意外:有年冬季罗旭和向导外出观察,傍晚回到营地,发现油、盐、粮食、蔬菜都不翼而飞,偷猎者把营地所有食品席卷而去……罗旭和向导找了些野菜充饥,第二天被迫下山。

2004年4月,我们再次回到大塘,在观察棚用望远镜观察位于悬崖上的鸟巢,不见坐巢雌鸟。赶到巢边检查,巢中无卵,附近没有亲鸟活动迹象。经过搜寻,在山沟中发现两堆白尾梢虹雉的羽毛,分析不是被天敌捕杀,而是盗猎所致,研究工作被迫暂停。

作为栖息于高山的物种,白尾梢虹雉的野外数量很少,该物种的濒危原因包括栖息生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保护宣传不力等多种因素。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野生动物保护日益重视,白尾梢虹雉的保护和研究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当年的研究生罗旭,现在已是西南林业大学的副教授,他指导研究生高歌等人,与高黎贡山保护区泸水管理局合作,继续进行白尾梢虹雉的研究。这次研究至今持续了3年,收集了更为详细的科学数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王斌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媒体的宣传介绍,引发更多的人关注白尾梢虹雉的保护。

猜你喜欢
雌鸟鸟巢高山
高山茶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鸟巢
高山从何而来?
重回鸟巢
知更鸟先生也是“模范丈夫”
高山台防雷实践
善待爱情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