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玉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他们对于很抽象、逻辑复杂的知识就难以理解,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呢?就“低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个话题共同探讨一下,希望能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逻辑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灵活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结构的形成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只要教师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喜欢学这门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学思维。
二、数学思维
所谓的数学思维,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形成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是动态的数学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游戏等教学形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训练,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抽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三、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故事、多媒体、游戏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发现与获取的过程中。
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的图片(3只铅笔、4块橡皮、7个星星、9个笑脸、10瓶牛奶);然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纸和笔,采用比赛的形式,快速记录图中物品的数量,写完就举手,前三名会得到教师准备的小笑脸,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9个笑脸加上3只铅笔,一共是多少?9个笑脸加上4块橡皮又是多少?”从而在实际的问题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等,整节课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2.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都配有许多优美的图画,生动有趣,也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从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如:在学习二年级“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有多少人坐飞机?有多少人坐火车?还有的提出:有多少人划船以及有多少人坐椅子?接着引导学生应该怎样計算有多少人坐飞机。这时,学生就同时回答,就8人,但有的学生是用加法,即:2+2+2+2=8,而有的学生是用4×2=8算出来的,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关系,又是怎样转换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计算的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以一年级“分苹果”一节为例,本节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10的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小棒,引导学生把这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能有几种分法。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把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本子上,有的学生就提出5种方法,而有的学生却提出有9种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正确的引导得出:10有9种分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凑10的歌谣来进一步巩固10的分解,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的重点。
总之,以上只是我对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几点看法。当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摸索、实践,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殷小虎.小学中低年段数学思维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0).
[2]陈从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探讨[J].留学生,2015(3).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