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兰+马成元
自从2012年秋学期统一征订《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A)版》,我园才从不同版本的幼儿教材转向了正规、系统、完整、统一的教材。这本教材在我园实施时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起到了引导和转变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紧紧抓住尊重、适合、快乐、发展四个关键点,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技能,产生了督促和指导效能,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有弹、唱、跳、画等多种技能的整合引导,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不断学习提高。对幼儿的教育实效特别显著,在有趣的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养成了各种良好的习惯。但由于地域的特殊性,新教材在幼儿园中运用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园正好地处高原,坐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資源,特有的少数民族游牧生活,使幼儿的认知和习俗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为此《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A)版》在我园开展以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灵活替换课程资源包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现有课程资源包中的有些内容是超越我园幼儿的实际生活,是他们难以接触体验到的事物。如:课程资源包中班上册《我发现的……》第16页中的数学活动《小动物找家》,这次活动的目标是:(1)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2)学会根据动物的房间位置为它们选择正确的门牌号;(3)关注生活中的数字,并对数字感兴趣。课程资源包中的内容是以楼房的形式呈现给小朋友的,而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生活在牧区,都是以村组为单位,是以平房小院为个体的形式居住,对楼房的布局与格式不是很熟悉。我在进行这节数学活动时,把内容直接替换为小朋友们所熟悉的居住格局——居民点平房小院的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组代表楼房的单元,用门牌号表示楼层,不但没改变课程资源包活动内容的主旨要求,让幼儿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使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的关系,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二、合理补充乡土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包内容
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创设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包中的有些内容,与我园幼儿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进行此类活动时只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幼儿没有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做铺垫,引不起兴趣,势必在活动中显得特别被动,从而影响活动效果。如课程资源包大班下册《我是中国娃》第4至6页中的社会活动《小小导游》,这个活动先以全国的风景名胜引导幼儿,再以甘肃省的风景名胜甘南大草原、天水麦积山、张掖丹霞地貌等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由于我园幼儿居住地处高原,再加上家人游牧的工作方式,很大地限制了带幼儿外出的机会,为此我班三十七名幼儿对甘肃的这些风景名胜没有一个幼儿去旅游过,没有经验做准备,也就无法以导游的身份把这些风景区的美景介绍给其他小朋友。我在进行此次活动时,以全国和甘肃的风景名胜做引导,把我们本地的风景名胜如扎西秀龙大草原、石门沟药水神泉、天祝三峡等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表现特别感兴趣,积极参与,大胆讲述,把熟悉的风景区的特色都表述出来了,从而引导幼儿以小见大,感悟甘肃及全国风景名胜的美,有力激发了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再次,《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三、利用乡土资源巧妙延伸,拓展课程资源包内容
学以致用,也是幼儿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把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延伸到课外,将对幼儿快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在进行课程资源包大班下册《变化的世界》第5页中的综合活动《他们都在变》,活动内容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活动完成后我给幼儿布置一个任务,在家人带领下寻找蝌蚪,定时观察,用手机拍摄下蝌蚪的每一个变化过程,最后以微信方式传给老师,老师评比看谁收集得全。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观察力,又使幼儿感悟到教学资源包的重要性。
可见,乡土资源具体形象,幼儿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能画,而且实践性很强可操作,能看能摸。因此,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资源,优化课程资源包内容,使《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A)版》,更饱满,更鲜活,更具有实用性,真正高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