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焦祥嘉
摘要:通过以蓝黄九市2005—2014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模型,分析蓝黄九市三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可以看出,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作用。2014年青岛市耦合协调度水平最高,德州市最低。除青岛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其余城市的协调类型为:日照市、潍坊市、滨州市、淄博市、德州市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烟台市属生态发展相对滞后型;威海市、东营市属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型。经济系统关键影响因子是GDP等,生态系统关键影响因子是污水集中处理率等,社会系统关键影响因子是公用设施投资等。
关键词: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1002408
經济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牵引,生态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是人类发展的组织力量。2016年“两会”将可持续发展解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蓝黄九市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潍坊市、东营市、滨州市、淄博市(仅含高青县)、德州市(仅含乐陵市和庆云县),其发展对整个山东省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已被纳入蓝黄地区发展战略。当下,蓝色海洋经济和黄河三角洲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发展的两大特色,形成“蓝黄”经济带,对保证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使得山东省内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极,整体经济布局得到完善。因此,对蓝黄地区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发现短板,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促进蓝黄九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国外,对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的关系早有研究,如D Lacitignola等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社会-生态模型,论证了社会生态模型的相互作用,[1]I Petrosillo等对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2]Holling将可持续发展进行模型化,W Wei等人利用数学模型,在Holling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系统的相关性,[3]这些研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对于类似系统的关系研究,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为此,国内研究人员杨士弘第一次将物理学上容量耦合模型运用于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研究,[4]廖重斌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区域旅游-经济-生态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5]
随后国内的学者开始利用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利用相关方法模型进行研究。曹洪华以洱海流域生态经济发展为对象,分析其耦合的演化过程,验证洱海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假设。[6]杜湘红等以洞庭湖生态区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引入灰色关联,阐明了生态区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建议。[7]易平等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地质公园的经济与生态进行耦合协同研究,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8]二是通过专家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进行研究。张凤太等以贵阳市水资源经济和生态两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得到了贵阳市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波动幅度较小的结论。[9]袁榴艳等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例,参照干旱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关系的研究资料得出研究结果: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10]张青峰等运用专家讨论法得到了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严重失调发展阶段的结论,并提出了符合黄土高原生态与经济系统发展规律的建议。[11]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第一,其研究对象多是单一的某一流域或某一生态区,而对于区域整体层面的研究很少;第二,前人对三个系统中某两个系统的耦合研究比较多,对于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第三,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影响耦合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基于V Lingworth引入的耦合协调度模型[12]与廖重斌划分的耦合协调度划分等级,对蓝黄九市2005—2014年经济-生态-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8个经济指标、6个生态指标和9个社会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赋权,描绘出2005—2014年九市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进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文中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个系统,三系统内部评价指标纷繁复杂。在借鉴马浩[13]、李冬冬[14]、白彩权[15]等的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典型性、可量化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运用专家访谈法进行三轮指标修正,最后选出23个指标,以此构建出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从物理学容量耦合概念及模型入手,借鉴前人研究,探讨多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经处理,得出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耦合模型如下:
式中,ai、bj、ck分别为三系统各指标的权重;xi、yj、zk分别为三系统各指标的无量纲值;m、n、t分别为三系统内各指标的个数;U1、U2、U3分别为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度函数;C为三系统的耦合度,C的范围是(0,1),当C趋近于0时,说明三系统耦合度极小,出现系统失调或无序发展状态,相反当C趋近于1时,说明三系统耦合度很高。但运用此模型来测算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存在一定缺陷,即当三系统协调水平均处于较低或均处于较高时,测算出的三系统耦合度均较高,主要是因为协调发展水平包括协调水平和发展水平两个层次的含义,上述公式(2)只能体现协调水平的含义,所以为了体现出协调水平和发展水平两层次,需要对此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修正,得出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α、β、γ为待定系数。鉴于经济、生态、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结合专家意见,并借鉴张玉萍等针对吐鲁番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确定方法[16],确定α=035,β=035,γ=03。本研究结合廖重斌提出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来反映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协调水平。具体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三、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中有关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各指标的数据基本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及各类社会发展公报。
(二)指标的无量纲化及权重确定
为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对三系统内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计算三个系统内部各指标的比重(pi、pj、pk)
3.计算三个系统内部各指标的熵值(ei、ej、ek):
4.计算三个系统内指标的差异系数
5.计算三系统内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结合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及三变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可确定每个市的协调等级,即〖WTBX〗若U1 1.经济-生态-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维度分析 表4为蓝黄九市2014年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等级及类型,而图1则从空间地理位置上明确表示出各市协调等级。综合表4与图1可得出以下结果: (1)2014年蓝黄九市各市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介于0464~0901之间,涵盖了大部分耦合协调等级。其中,青岛市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为0901,德州市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为0464,这说明蓝黄九市各市经济-生态-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较大。此数据也说明了青岛市基本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主要取决于青岛的区位优势。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毗邻日韩,外贸经济得到充分发展,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推动着青岛港等港口的建设,同时青岛市临近海洋,生态调节能力强,生态基础设施完善,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相反,德州市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区位优势不明显,外贸经济落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无法为生态、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消费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外来人口较多,本地人口流出率高,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 (2)2014年蓝黄九市有6个城市达到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协调水平,其协调等级分别为:青岛市优质协调,烟台市、东营市中度协调,威海市、潍坊市、淄博市初级协调;另外3个城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处于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濒临失调状态。 (3)从协调类型来看,可将蓝黄九市分为四类:第一类,经济-生态-社会同步发展型,如青岛市,这说明青岛市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达到优质协调水平;第二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如日照市、潍坊市、滨州市、淄博市、德州市,其主要原因是烟台市区位优势不明显,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水平相对较低的经济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三系统协调水平的提高;第三类,生态发展相对滞后型,如烟台市,其主要原因是烟台市生态发展投资较少,政府对生态发展的重视度低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度,使得水平相对较低的生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三系统协调水平的提高;第四类,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型,如威海市、东营市,主要是由于两市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政府对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低于对经济-生态的支持,政府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水平相对较低的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生态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三系统协调水平的提高。 2.经济-生态-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化分析 表5为2005—2014年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协调度,分别测算了十年的数据,从中可看出其随时间演化的情况。图2则用折线图直观表示出蓝黄九市这十年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的演化对比。 综合表5与图2可得出以下结果: (1)由十年间蓝黄九市各市的耦合协调度可以看出: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表明在蓝黄战略的支持下,各市的交流加强,并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均衡发展经济、生态、社会。 (2)由十年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值可以看出:耦合协调度提高最大的是日照市,从2005年的0259升至2014年的0489,提高了0230;耦合协调度提高最小的是德州市,从2005年的0381升至2014年的0464,提高了0083。通过日照市与德州市的对比,能充分反映出日照市近几年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及三系统的互补促进作用,使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有所提高。 (3)从十年耦合协调度横向差值的对比可以看出:2005年蓝黄九市三系统耦合度最大差值為0523,2014年则降低至043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协调度差异在减小,这也反映了蓝黄九市三系统随着时间推进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四、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将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来测算三系统内部各因素与系统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试图找出影响各个系统发展的关键因子,从而为优化协调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一)灰色关联分析步骤及测算
在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三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测算的过程中,借鉴傅威等对母序列的选取方法[17],作出以下选择: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而言,选取GDP作为参考序列,选取人均GDP、进出口总额等6个指标作为比较序列;对于生态发展滞后型和社会发展滞后型的城市而言,目前没有合适的指标作为参考序列,所以选取各个指标的最优值作为参考序列,选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5个指标作为生态系统的比较序列,选取公用设施投资、常住人口等6项指标作为社会系统的比较序列。通过十年间各城市的原始数据,分别测算出十年内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其具体数值如表6、表7、表8所示。
(二)经济系统关键影响因子确认
由表6可以看出:
(1)关联度均值为076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关联度均值为0659的工业增加值与GDP的灰色关联度均比较大,且稳定性较强,说明二者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关联度均值为0586的进出口总额、关联度均值为0599的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说明二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
(3)经济子系统各指标对经济系统的贡献度逐渐增强,说明各指标随着时间的演化推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
(三)生态系统关键影响因子确认
由表7可以看出:
(1)关联度均值为0562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关联度均值为0575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与生态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均比较大,且稳定性较强,可以反映出第二产业的污水和废物处理对改善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业污染的恶性破坏。
(2)关联度均值为0435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关联度均值为0486的生态用水量与生态发展的关联度较低,说明二者对生态发展的贡献较低。
(3)生态子系统各指标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度逐渐增强,说明各指标随着时间的演化推进,对生态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
(四)社会系统关键影响因子确认
由表8可以看出:
(1)关联度均值为0501的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与社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比较大,且稳定型较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也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公用设施投资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活跃程度。
(2)关联度均值为0373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关联度均值为0427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较低,说明二者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较低。
(3)社会子系统各指标对社会系统的贡献度逐渐增强,说明各指标随着时间的演化推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蓝黄地区经济-生态-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关键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蓝黄九市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达到的协调水平分别为:青岛市优质协调,烟台市、东营市中度协调,威海市、潍坊市、淄博市初级协调,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处于濒临失调状态。
(2)除青岛市达到优质协调之外,各城市的协调类型为:日照市、潍坊市、滨州市、淄博市、德州市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东营市、威海市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型,烟台市是生态发展相对滞后型。
(3)从十年测算结果来看,蓝黄九市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日照市,最小的是德州市,且耦合协调水平差异在逐步缩小。
(4)经济系统的关键影响因子是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生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子是污水集中处理率、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社会系统的关键影响因子是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常住人口。
(二)建议
在对蓝黄地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目前实际提出以下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1)青岛市作为蓝黄九市中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要继续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增加出口,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形成全方位的交通枢纽,既要发展海运优势,又要注重陆上交通和航空的发展,打造便利的交通运输环境;改善青岛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青岛港的吞吐能力,规范造船业、集装箱运输业等港口产业,争取达到“零排放”,重视生态发展;发挥海洋特色,挖掘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新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产业,形成区位竞争优势;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使青岛市社会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完善对社区、村镇的娱乐、医疗卫生、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保证城乡生态用水,增加绿化面积,严格杜绝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德州市作为蓝黄九市中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的城市,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应该调整传统农业的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生态灌溉、实施有机肥等提高农业效益,通过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建立村镇绿色农产品平台等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证村镇社区的和谐。德州市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也亟须创新,要提高工业发展效率,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支持,严格监控污水、污气、废物的排放,使工业发展在保护生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产业链环节,对德州扒鸡等加工业增加产业链附加值,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增加产品的市场潜力;要解决好外来人口的居住、就业问题以及外来人口子女的升学问题,规范外来人口的户籍登记,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教育,使得外来人口能感受到社会政府给予他们的温暖,保证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3)东营市、威海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应该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做好户籍登记,并进行规范管理和责任意识教育;政府应该调控物价水平,保證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便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完善医疗卫生养老福利保障体系,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更不能忽视,通过保障体系,激励城镇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加大公共设施投资,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体育健身器材、公交车数量、加油站点数的投入力度;保证居民用水量充足,通过对自来水的统一调度,保证自来水量供给充足,同时农村可以建立纯净水供给站,尽量每隔几条街就建立一个纯净水枢纽站,解决村民饮用纯净水不方便的问题,以方便人们的生活。
(4)烟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生态发展相对滞后。要对工农业的污染废物、污水、污染气体进行规范排放和处理,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发达地区可合理划片,形成工业园区,避免对居民区生活的影响;增加生态用水的比重,政府要对生态用水进行审批和规范使用;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城市绿化带的建设,推动农村绿化林的建设,提高城市农村绿化覆盖率;重视生活用水处理枢纽站建设,不断提高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5)日照市、潍坊市等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的。为此,要加强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深化各地市的合作,形成进出口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适当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改造第一、第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活力。
总之,要加大蓝黄地区进出口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各市的合作,形成进出口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区域竞争优势;改善各市生态,不断扩大绿地面积;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Lacitignola D, Petrosillo I,Catald M, et al. Modelling Socio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 for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Modelling, 2007(206):191204.
[2] Petrosillo I, Zurlini G, Grato E, et al. Indicating Fragility of Socio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6(6):104113.
[3] Wei W, Alvarez I, Martin S.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Viability Concepts to Consider Transient and Asymptotical Dynamics in Socio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3(251):103113.
[4]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6] 曹洪华. 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7] 杜湘红,张涛.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仿真模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15(9):11091115.
[8] 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1):206216.
[9] 张凤太,苏维词.贵阳市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同演化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6):4449.
[10] 袁榴艳,杨改河,冯永忠.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4147.
[11] 张青峰,吴发启,王力,等.黄土高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J]. 应用生态学报,2011(6):15311536.
[12] Lingworth V.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3] 马浩.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14] 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5] 白彩权,黄芽保,宋伟轩,等.省域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9):17.
[16] 张玉萍,瓦哈甫·哈力克,党建华,等.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人文地理,2014(4):140145.
[17] 傅威,林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模型的比较分析[J].四川环境,2010(3):102109.
责任编辑: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