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蓉
(宜兴市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江苏 宜兴 214200)
本课题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00例四肢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拟探讨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9月~2017年10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在我院骨关节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大于等于18岁;未合并其他疾病所致关节功能损害者;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将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35例,女15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8.25±15.21)岁,对照组包括男32例,女18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6.87±16.68)岁。为比较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做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换药,对患肢进行消肿止痛等,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3]。
1.2.2 心理疏导,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躁、不稳定的心理,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波动,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1.2.3 将患肢置于正确的体位,平卧时高于心脏位置20cm,上肢骨折下床活动时可用丝巾将患肢悬挂于胸前,以促进血液和体液的回流,减轻肿胀。正确的体位利于肢体肿胀的快速消除,缩短患肢愈合的时间。
1.2.4 受伤初期,使用冰袋外敷,减少组织出血,减轻肿胀。冰敷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组织渗出,冰敷时,使用毛巾等将冰袋与皮肤隔开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1.2.5 做好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完整。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液,一旦有异常及时处理。注意避免对伤口进行机械性的摩擦。
1.2.6 四肢骨折患者疼痛均比较剧烈,疼痛护理尤其重要。严格按照疼痛护理规范及时观察、评估,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的方法及时为病人解除痛苦,如:心理护理、放松疗法、按摩、红光、红外线照射;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联合镇痛;提前使用镇痛药物止痛等。同时做好交接班和记录。
1.2.7 康复训练,患者基本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性康复训练,根据病人病情,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足趾、腕关节、踝关节、腓肠肌、股四头肌等关节和肌肉的康复活动。结合自身恢复进度来选择适当的锻炼强度,循序渐进,护理人员做好评估、指导、督促和及时评价、修正锻炼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肢肿胀、还可降低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选择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作为干预的评价指标。①肿胀程度分为I至III级分度,在术后1天及护理一周后进行评估。肢体存在皮纹,皮肤紧张明显判定为I级,皮温略高,皮肤紧张判定为II级,皮温明显升高或有水泡出现时判定为III级。②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包括0至10级分度,得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评,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s,分)
注:*表示P<0.05
组别 n VAS得分SF-36得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0 8.06±0.62 4.56±1.25 42.89±13.42 60.95±4.78试验组 50 8.08±0.59 1.07±0.88 43.63±7.93 83.76±7.89 t-0.17 16.14 0.34 17.48 P-0.87 0.01* 0.74 0.01*
3.1 四肢骨折是骨关节中心收治的常见病种,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术后患者需要严格制动、活动量减少、手术创伤等原因,患者的肢体出现肿胀、疼痛明显[1]。疼痛体验及关节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查阅文献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体验,促进康复效果[2-3]。但既往文献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①样本量减少;②研究设计未采用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③调研工具权威性不高,没有进行信效度验证。本课题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00例四肢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2 四肢骨折手术后由于血液运行不畅,创伤面渗血、渗液,缺乏适当地锻炼等因素极易造成肢体肿胀,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不利于机体的修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及其身体负担。所以,术后在正常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此类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常规的护理措施涉及的内容较少,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以及关节的康复起效甚微,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多方面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等[4]在《护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中,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康复训练等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结果可以看到,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等在《护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结果相近。
3.3 通过本课题发现,在患者急性受伤初期进行冷敷对减轻患肢肿胀有显著效果。减轻患者患肢肿胀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减少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4 患肢正确的体位摆放以及尽早的康复锻炼,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组织肿胀,还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功能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 霞.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5(3):S3-S5,S8.
[2] 陈艳萍.不同护理方式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7):232-233.
[3] 李 群.护理干预对5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2):101+103.
[4] 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