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错误习题引发的精彩

2017-05-20 12:49伍艳红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正方形

伍艳红

教学偶尔也会有失误。面对失误,老师应如何做?下面这个教学过程是我亲历的,也许能给同行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失误的设计

2016年5月5日~9日是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周,每天有大批的老师来我校参观、听课。在这次活动中,我要上一堂六年级的数学展示课。

一大早,我来到办公室,看见许多学生围着与我同教六年级数学的蔡老师,好像在讨论我所设计的导学案。我进到办公室后,蔡老师赶紧走过来说:“伍老师,导学案上的一个习题出错了,计算不出来。”我赶紧拿过导学案,仔细一看,哦,原来我把教材上的原题19.78-2.92+10.22-7.08写成了19.78-2.92+10.22-73.08,变成了一个小数减大数,计算结果成了负数。六年级学生还只初步认识了正数和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没有学。习题的设计超出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然是我失误了。

前一天,我就把导学案发给了学生,怎么我班学生没有一个来找我质疑的呢?本来我想课前赶紧到班里去进行修改,但我灵机一动,不改了,倒要看看学生计算此题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意外的学习效果

解决这个习题时,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就是由小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学习。可直到这个学习环节结束,班上还是没有学生质疑这道“错”题。我不露声色地巡视着。学生们计算这道“错”题的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全班62人,48人得出了-46的结果,10人把题目中的73.08修改成7.08,只有4人计算到30-76就没有动笔了。

我窃喜,但还是没有开口说话,任小老师组织学生继续学习。

后来,小老师逐次安排各组展示及点评。周俊组展示了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是19.78-2.92+ 10.22-73.08=30-76=-46;第二种是19.78-2.92+ 10.22- 7.08=(19.78+10.22)-(2.92+7.08)=30-10=20。更有趣的是组长周俊的讲解和点评。他说:“同学们,这是我们组的两种算法,第一种算法有5人,第二种算法是肖姝婕的。我们组觉得这两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其实这道题是算得出来的,因为我们认识了正数和负数,30-76,我们可以理解为30和76相差多少,这样可以得出是-46。肖姝婕同学的想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应用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计算时,遇到了一个小数减大数,减不下来了,这可能是老师写错了。我们想只要符合题意,它能减得下来又能够凑成一个整数或整十数的数进行计算,就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数字。于是她把73.08改成了7.08,结果是20。

这时,另外几个组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说还可以这样改,如:19.78-2.92+10.22-3.08=(19.78+10.22)-(2.92+3.08)=24。周俊肯定了各小组的做法,并说只要可以简便运算,修改就是合理的。周俊精彩的讲解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竖起了大拇指,欣赏他们主宰了课堂,欣赏他们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欣赏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由衷地笑了,也鼓起掌来。这不仅是为学生,也为我自己。

课后的反思

感受过激动与成功后,我又饶有兴趣地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要开放。这节课,我敢于将错就错,是基于我平常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数学教材是以螺旋上升的原则编写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呈现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所以,我平常坚持开放式教学,总是把每节课的教学放在数学体系中、放在数学知识的发展中,而不是就知识教知识,就法则教法则。比如,教正数与负数的初步认识时,尽管我不跟学生讲解实数这个概念,但我始终把从实际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负数放在實数体系中、放在数的发展中教学。在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基本概念后,我对学生说:“为了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数的家庭里产生了一位新的成员———负数,数的家庭里以后还会产生新的成员,并且自然数中的相关运算性质也会在正数和负数的计算中运用,同学们进入中学后将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当然,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也可以尝试思考一下如何进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正是这样开放地教学,学生理解的就不只是某个知识点,学会的就不只是解答某类习题,而是能了解所学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价值。开放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开放的眼界,让他们不只是看到脚下的路,还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这节课,我设计的习题有误,学生却能顺利、出色地完成学习就是很好的例证。

挖掘教学生成的价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只要挖掘出教学生成的价值,就能够生成好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当然,要挖掘教学生成的价值,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教学生成了什么。比如,学生在解答“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与平方千米”)时,有学生在括号里填了100。如果粗略、简单地巡视一下,老师会觉得学生解答得好。我教这一节内容时,却了解到学生在括号里填100,是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这样的学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其次,要挖掘教学生成的价值,教师还要深入分析教学生成,利用教学生成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刚才的例子看,学生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在括号中填100,说明这些学生没读懂题意。发现这个学情后,我带领学生再次阅读题目,提示学生理解题中有几个需要我们解答的问题,应如何理解“()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本节课我设计的习题尽管学生可能计算不出来,但我利用它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依赖老师、创新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放手。尽管这节课是一节面向众多老师的展示课,但我还是充分放手,坚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组织学习,让学生直面矛盾、问题、困难,让学生质疑、发现、提升,自主完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我放手了,小老师周俊才有机会展示他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精彩的点评总结(如总结出了大数减小数的算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本质———应用运算性质,通过凑成一个整数或整十整百数来进行简便运算),这节课的教学才有亮点,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好评。

(作者单位: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正方形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移火柴
学好乘方四注意
内容丰富的数字0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