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又到岁末寒假时。老师们忙着阅卷、誊分、为学生写期末评语,还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寒假作业,交代学生注意假期安全,时不时还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要做好这些事情,既考量为师者的责任心,更考量为师者的教育良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拿阅卷来说,老师手中的那支笔,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你所评判的每一分,不仅关乎孩子的快乐,也关乎孩子的信心,甚至关乎孩子以后的前程与命运!也许,对老师來说,一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有时对学生来说,却有可能让其成为“瓦特”、成为“牛顿”、成为“爱迪生”。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要做好教育,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要做坏教育,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要做一位卓越的教师,是人世间最艰难的挑战;要做一个平庸的教师,则是人世间最简单的选择。因为教育具有迟效性,不像许多工作那样效果能立竿见影,你今天所做的教育努力,可能在几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效果来。因为教育具有复杂性,学生的成长,不仅来自教师个人的努力,还来自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谁都可以把责任轻易地推卸给别人,唯独老师不行。因为教育具有潜隐性,教育的好坏常常深深地潜伏隐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它不像工厂流水线上的生产那样可以简单测量。你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成长还是精神的沉沦,任何高明的工具和量表都难以准确测量。
教育是一个生命过程,是一个成长过程。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就要走进孩子的心里。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通俗地说,要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这说明老师要想真正地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应做到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关注对方的心理体验、注重对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有了这样的姿态与格局,我们看到学生犯错时,就不会张口批评,也不会视而不见,而是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沟通。有了这样的姿态与格局,我们给学生写期末评语时,就不会是一张“大众的脸谱”,也不会是几句“正确的废话”,更不会揪住“过往的辫子”,而是有个性、有温度、有才情的丰盈呈现。
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一条路没修好,可以重修;如果孩子没教育好,被耽误了,那是无法弥补的。良心有多重,该怎样去衡量?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这样的共识:一个孩子的一生幸福有多重,中华民族的未来有多重,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有多重,教育的良心就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