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的对比思考

2017-05-20 09:47高洪琳陶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评教教研组评价

高洪琳 陶涛

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规范教师行为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研究者概括,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管理与评价中的价值背离;教师管理与评价中的形式主义泛滥成灾;教师管理与评价中的统一性、模式化对教师创造性、个性化教学的禁锢等等。笔者做过不同学校的管理,正好见证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教师评价体系,简单对比一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是享誉全国的名校,对教师的评价是粗线条的。主要的操作方式是:1.学生的评教评学是主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期末前,由教务人员携带学校设计的评教评学机读卡到各班统发统收,内容涵盖教师的责任心、作业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答疑耐心等诸多层面。按照最后统计的ABCD的数量量化成分值。2.教研组备课组内互评,很简单的表格,包括教师的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业务水平等几项,同样量化成分值。3.考试成绩,按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配比,同样量化成分值。三种数值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百分制,一位教师的评分就出炉了。

另一个案例也出自一个省级示范校,不过水平和影响与上述学校有一定差距。这所学校的教师评价很细致,教师一年下来基本可以自己计算出自己的得分。一切都是量化的,没有任何定性评价。简单截取部分表格:

这一部分的赋分是非常细致的。如教学常规5分,就明确规定:依据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和市教研中心常规检查反馈,评定教研组等级,按以下比例给教研组评分,由教研组评定教师得分:A等教研组40%教师得5分,60%得4分;B等教研组30%教师得5分,50%得4分,20%得3分。而教学能力15分的赋分原则是:课堂睡觉1人次扣0.2-0.5分,平行班(每学期5人次基础)超出每人次0.2分,实验班(每学期2人次基础)超出每人次0.5分,累计扣完为止,此项以学校抽查为据,如果抽到空堂现象视为教学事故,按旷工对待,体育课学生没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假条却无故留在教室里,一个学生扣0.1分。学生评教优秀率≥95%得10分,90%≤学生评教优秀率<95%得8分,85%≤学生评教优秀率<90%得6分,85%以下得4分,低于70%不得分。

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这一模式。但毫无疑问,这种评价体系操作性极强,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检查监督。

我们不去评判孰优孰劣,任何方式的存在都有合理性。不同层次的学校,评价体系不同,这也是合理的。据笔者了解,层次高的学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很强,评价机制和管理手段相对柔化,学校发展更多来自于教师的内驱力,这应该是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而大部分一般学校,生源不理想,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弱,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混日子的思想很重,学校管理更接近于企业,比如每天打卡记考勤,坐班时间有一系列规范性要求,不允许干哪些事都很具体。教师敌对情绪比较强烈,出工不出力。评价成为禁锢教师的重要方式,不达到怎样的要求就不能晋级,不能评优等等。

其实,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一些学者认为,教师评价之所以缘起,主要因为:公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国家和政府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最终落脚在教师教学质量上;教学中对学生角色地位的重视;工业组织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对教育的影响。但学校跟输出工业产品的工厂不一样,教育是具有隐含性和长期性特征的,是一个远比工厂生产标准件复杂得多的过程,影响教育的因素也很多。拿出标准,就意味着所有教师必须遵循一种流程化的模式,难道我们输出的学生也是一模一样的成品吗?这就是现在教育的致命伤。评价是为了规范操作,评价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师评价的基本操作能否真正有效,恐怕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现代教师评价研究开始以前,教师职业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度,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成绩的好坏。工业社会,教师评价开始引入工厂化的标准,甚至引入公务员评价的机制,用德能勤绩等指标来细化、量化每一个人。正如现在的秀课,大家基本能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来设计,第几分钟开始做什么,第几分钟必须开始小组讨论,第几分钟必须开始课堂情景剧表演等等,一切都在套路中演绎,离开这个套路就不是一堂好课,离开这个规范,就不是一位好教师。而实际上,众所周知,一位善于讲课的教师,哪怕他讲满40分钟,学生依然愿意继续听,而按照现在的标准,他的课是完全不行的。同样的道理,教育尤其是教学是个性化极强的工作,教师的创造力被套路化了,工作得按照评价体系逐条落实,才能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一个比较好看的分数,然后参评优秀教师,在几年内晋升职称。这是否与教师评价的原目标背道而驰了呢?

笔者无意否定教师评价,很多人都在研究更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确实应该基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来制订教师评价的方案。

本人很欣赏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先生的一些想法。

这是卢先生提出的教师评价方式的五种转变,个人觉得很有启发。他的评价原则是服务教师,评价教师的五个维度是:自我认同、同行佩服、领导信赖、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其实这几个层面就很充分了。可以将这些维度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此不对卢先生的想法再阐述。服务教师仅仅是教师评价的目的之一,“教师评价的实质就是发展教师、帮助教师、激励教师、服务教师”。评价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激励,激励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管理的最高境界——教师自我管理。人本主义管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人是目的”,认为人不是“手段”。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只有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努力做到教师自我管理,教师评价的目的才能达到。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比;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学效果也不完全成正比。评价教师和评价教学一样复杂,大数据时代,应该有大数据思维。我们可以将教师的各种行为数据化,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指导教师发展并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诸多层面的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设计和数据收集才能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评教教研组评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